农民工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王鑫.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536274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工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王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农民工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王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农民工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王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民工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王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工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王鑫.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农民工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 关于对浦口区一外地农民工的访谈总结今天我和班里的另两名同学来到了一埋设地下电缆的工地,为了避免打扰他们的正常工作,我们特意选择就中午12点他们吃完饭时来的。骑车来到这里,首先映入我眼帘的确实是一片狼藉的景象,压路机懒洋洋的躺在路边,各种劳动工具也暂时地被冷落的放在路边,旁边的稻草堆里躺着几个闭眼小憩的农民工我和同学放好车后,友好地上前对三个正在聊天的农民工打招呼,作自我介绍,讲了我们来到这里的目的,或许他们也被我们的友好的热情所感染,当他们得知我们此来的目的后,也主动地做了介绍。在他们寒暄完后,我内心有意识的选择了一名非南京的农民工来做单独谈话。 个人背景他名叫倪

2、朝阳,24岁,初中文化水平,如今已经有7,8年的农民工工龄,这确实是极大地出乎我的意料,当我自认为我已经成功选择了一名30到40岁的农民工进行访谈时,其实它那饱经风霜已经略显沧桑的脸已经把我欺骗,确实,这一名看起来三四十岁的农民工只有24岁,仅仅比我大了3,4 岁。他的家在苏北淮安,当我告诉他我家苏北宿迁泗洪时,他也显得更轻松了,连连称到:“我去过,我去过,洪泽农场就在那里”那种特有而简单的成就感在无言之中阐述着他的纯真与朴实。他是家里的独子,不过在初中时,他就已经对学习彻底失去信心,本想初中毕业后去征兵,以便到部队里锻炼两年的,只可惜家里贫困的的背景让他在众多把当兵当作另一出路的小伙子中毫无

3、竞争力。他现在已经结婚了,并且刚刚有了个儿子,仅仅两月大。父母也才四十七八岁,都是农民,自己媳妇在家带孩子,所以对于他来说,当今他的唯一责任就是支撑好新组的家庭,在老人赡养方面基本没有压力,他的父母不仅不要他的负担,平时反而把自己多余收入补贴在他的媳妇和孩子日常生活上。他是跟熟人来这里工作的,不过包工头不是他们的老乡,所以在这个包工队里有来自各个地方的人包括南京本地人。他在这里的具体工作是负责刨开路边水泥封路面,这确实是一项纯体力的工作。不过他们的作息时间也相当合理,一天工作8小时,每天从早上七点半开始工作,十一点半吃午餐。然后休息两个小时后一直工作到下午5点半。这里是他的工作地点,他的住所在

4、浦口边上的一家未装修楼里,由包工头联系租住。距这里有5,6里路,因为那里租房子便宜,每天来回都有专车接送,午饭也是也是专车送来。不过我已经很庆幸包工头没有把他们安置在随手搭建的工棚里了。总的来时他们的的待遇是包吃包住,在这里每天有70元的收入。他的工作期也挺灵活如果想家或者是家中有事时,他们是可以请假回去的。他的白天时间几乎被工作占据,似乎他的业余生活也会显得挺简单,不过当我们谈起他的爱好时,他说他在更多的空闲时间里会选择去“煲电话粥”和上上网。我原以为他“煲电话粥”的对象应该是自己的新媳妇,没想到他会说他喜欢和自己的朋友打电话,在以前是用全球通的卡,每月花费近达200元,正相当于他月收入的十

5、分之一,不过现在用的是移动神州行的卡,开通了几项优惠的业务,所以相比较过去节省了不少话费开支。我挺疑惑,冒昧地问了一下为何他不喜欢和他老婆打电话,他解释的原因是他跟他媳妇平时都没什么话说,打电话最长也不超过10分钟,跟父母更是基本上没有电话联系。每天五点半下班后,如果他不跟车回去,他会去网吧上上网去,上网只是看看电影,对于一般的QQ聊天,他都是用手机QQ。 对自身状况的认识与评价“你觉得你的工作苦吗?”我还是经不住问。他完全是微笑着回答的,没有一丝悲苦与无奈:“大家都这样,一开始可能不适应,不过我现在已经干了7,8年了,什么都习惯了,天天就这样,挺好的,也不是怎么太辛苦”他没有一点的后悔与抱怨

6、,他认为到哪里工作都一样,虽然现在他有个家庭的负担,不过他看的还是挺开的。对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他说这是他们应该待的地方,有吃有住已经很好了。很有意思的是,他始终认为在外面打工要比在待在家里种地要高一个档次,所以他的话里总有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满足感。确实在他的眼里,他家里的条件是满足不了他的需求的,比如找个好玩,消遣的地方。所以家里他肯定是待不下去的。他宁愿在城里打工,即便消遣的时间都是在晚上,他喜欢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即便没有干净得体的衣服,他就是喜欢5点半下班后去网吧溜一圈或是去超市转转,去大街上散散步。他感觉平时的工作环境还是挺宽松的,每天只要你做了就有工钱,想家了就跟包工头请个假回家

7、,请假的方式也是非常的简单,只需“家里有事,回家看看”一句话就可以。回来依然可以继续工作。他很乐意接受自己现在在社会中的角色,认为干什么样的工作不是工作啊,只要是靠自己吃饭就行了。当问到平时的交际时,他也很开心,指着躺在旁边草垛里打呼的工友们说:“大家平时都是非常好的,晚上去哪里玩,大家都是一起的。”他一一给我讲讲了他们这个包工队里的情况。虽然这一群里有十七八岁的,有二三十岁的,有四五十岁的,大家基本上没有距离感,谁要是买回橘子水果什么的,大家都是分着吃听着他讲的那高兴劲,我心里也在勾勒着一群大老爷们一起去逛街逛超市的壮观景象。“谈谈你对周围南京人的看法吧?”我紧接着问到。他挺犹豫的,然后回答

8、道:“其实我感觉哪里人都是一样的,有好人(热心的人)有坏人(冷漠的人),不能完全说哪个地方的人都好都坏,我在郊区那边住,没接触过多少南京人,不过接触到的感觉没什么特别的,对待我们这些人也不错。”其实他这样的回答让我为他的理性而感到诧异,没为自己受到过的冷遇而耿耿于怀,也没有为别人的一时热情而失去防范意识。对象的未来发展认知与评价我又问他是否已经跟包工头签了合同时,他显得很惊异,原来从他的观点来说,签合同的都是进厂的工人。他这样的人是不需要签什么合同的,所以我敢保证这样淳朴的农民工暂时还没有过工钱被黑的担心,更不要说能给自己什么其他社会保障和福利了,他们就是那么认为:只要有吃有住就已经可以了。“

9、如果长期在南京工作,你想不想拥有南京的户口啊?”我看他挺喜欢城市生活的,我就问到,“不,不,不”,他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了。“就我这样,现在是能做这个苦活的,以后没工作了,我还能回家种地哩。要是我成南京人,将来不就没有地中了么,况且淮安那边也不是很穷的,平时还可以回那里的工地上干干活哩”。从他的话来看,他只是把在外地打工看作是暂时的,以后终归是要回家种地去的,同时他也认为自己始终是灵活流动的。“那你认为未来,你们家里会发展得怎么样啊?”我顺着他的预期问到。“应该不错的吧,将来会像南京这样的”。他确实很乐观的。“那你觉得以后会比现在赚得多吗?”“肯定会的,不过以后会钱不值钱啊,我都不敢想了”。“想

10、不想转变个行业赚钱啊?”“那以后就看小孩子的了”很显然,他对未来家乡的发展和自己薪水的增长挺抱有希望,但是从他的角度来看,他担心以后自己多赚的钱远落后于物价的增长。我的想法在访谈结束后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我真的体会到了这位农民工的淳朴与真诚。我感觉他确实有着极强的适应性,无论到哪种环境中,要干哪种工作,他马上可以调整心态来适应周围的环境和工作,或许这正是出于他对自己社会地位的认同,认为自己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低,应该享受这样的待遇。不过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他极强的理性,。不是那种笼统肯定或否定某种事或物的人,看待事情也很现实,对于未来考虑也很有预见性。人的理性确实是不一定非要由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来决定但是他的思想意识可能还处于相对比较低的层次,这应该是农民工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比如对社会保障与福利制度方面的认知与评价,对劳动合同的选择与签订。他也比较屈从于现实,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这次对农民工的访谈让我看到了农民工身上不同的一面,他并非都想其他人所认同的那样:农民工很粗俗,野蛮.在我看来,他们正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和功臣。而对于农民工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政府确实应该进行有效调节,但是必须得保障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趋利避害地让农民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王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