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534452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知识专项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知识1以下对于文学知识和文化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古代的社交用语常有敬辞与谦辞之分,比方见”“拙作”是谦辞。)“莅临”“垂问”“赐教”是敬辞,“舍弟”“愚B.“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周围八方,几更时万古千秋”等都是对中国戏曲现象生动的描绘,这种描绘反应出中国戏曲场景虚假化的主要特点。C.梅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凌霜自行,不趋炎势”、“筛风弄月,潇洒一世”、“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分别表现的是菊、竹、梅的风骨。D.成语“温故知新”“一鼓作气”“勤能补拙”分别出自论语、编年体史册战国策、欧阳修的卖油翁。【答

2、案】D【分析】【分析】D项“一鼓作气”出自编年体史册左传?曹刿论战,表述有误,应选D。故答案为:D【谈论】本题察看对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识记和辨析。古代文学文化知识是指古代称呼习惯、敬辞谦称、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风俗礼仪、古代乐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把各个选项比较相应知识和知识,找到重点词句,此后提取最重点的核心的扣题的词句,比较辨析正误。2以下表述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垂髫”指少儿,“古稀”指八十岁;“婵娟”指月亮,“芙蕖”指荷花。B.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C.周敦颐的爱莲说赞叹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道德;

3、苏轼则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表达了“希望人长远,千里共婵娟”的美美梦想。D. 武松是水浒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豪豪杰,他有仇必报,有恩必报,以前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火烧瓦罐寺。【答案】C【分析】【分析】A有误,“古稀”指七十岁;B有误,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C正确;D有误,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的是鲁智深;应选:C。故答案为:C。【谈论】文学知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呼、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门派等。回首所读文章的有关情节,依据问题作答即可。3以下文学、文化知识,分类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A. 谦辞:家君、在下、

4、鄙意、寒家B. 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都德C. 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D. 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答案】A【分析】【分析】A.分类合适。B.普希金是俄罗斯有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C.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不是小说。D.“木兰诗”不是律诗,属于汉乐府诗。故答案为:A【谈论】本题察看文学和文化知识的累积能力。文学知识包含各样常有文体、作家作品、史册体例等。文化知识包含传统文化中人物称呼、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文籍等有关知识。这些知识知识量大,眉目众多,学生要依据必然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仔细比较,防备张冠李戴,时代混杂等。4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

5、为哪一项()A. 清朝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考取后称举人,会试考取后称进士,殿试考取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当官了。B.“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跑西颠,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此中“和”是连词,“如”是动词。C. 律诗每首八句,此中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可平可仄;颔联、颈联必然是对偶句。D. “说”是古代的一种谈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生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特别相像,如爱莲说马说等。【答案】C【分析】【分析】C项“韵脚可平可仄”有误,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平常押平声韵。故答案为:C【谈论】本题察看对语文知识

6、文化知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比较相应有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知识,仔细商酌商酌句子的意思和重点词含义,比较辨析正误。5以下对于文学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铭、说、记、表”等都是文体的标记,不论叙事、抒怀、写景,都是为了表达看法。B.“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今后泛指文章辞藻。C. 春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现宝,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是最基本的定章。D. 中国传统戏曲脸谱的各样颜色有不一样样的代表意义,如关公的红色脸谱代表忠义。【答案】A【分析】【分析】A项有误,都是为了表情达意,不只为了表达看法;故答案为:A【谈论】本题察看对文学知识和

7、文化知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比较相应有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知识,仔细商酌商酌句子的意思和重点词含义,此后比较辨析正误。6以下有关文学、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数”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B. 蒹葭关雎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祥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C.先人称呼有谦称和尊称之别。“鄙人”“寒家”“尊姓”属于谦辞,“莅临”“赐教”“家父”属于敬辞。D.“达于汉阴”中“汉阴”指“汉水南面”;“岱宗夫怎样”中“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千里共

8、婵娟”中“婵娟”指月亮。【答案】C【分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尊姓”属于敬称,“家父”属于谦称。故答案为:C【谈论】本题察看对文学和文化知识掌握的能力。察看时一般会波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呼、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文籍等。解答这种题目,要修业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知识。7下边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儒家经典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奋斗图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凝固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B.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取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参加的就是乡试。C.我

9、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塑造了一些智谋过人的军师形象,如水浒传中人称星”的吴用、三国志中号称“卧龙”的诸葛亮。“智多D.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常常在最后忽然揭示故事的谜底,表现出乎不测的结局,被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礼品一文就表现了这一特点。【答案】C【分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三国志不是文学名著,它是一部史册,应当为三国演义。故答案为:C【谈论】本题考的是对文学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状况。文学和文化知识波及的知识面特别广,记忆也比较难,但功夫不负有意人,平常可将这些知识累积成册,常常复习,增添记忆的坚固性、正确性,这样考试时才能正确答题。8以下对于文学、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10、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取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B.“社稷”原指君主央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指国家;学,“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风骚”作名词时泛指文C.“豁然爽朗”“觥筹交错”“神清气爽”“雾凇沆砀”分别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D. 古代文人常用字、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陶庵梦忆柳河东集杜工部集分别用了字、籍贯、官职来命名。【答案】D【分析】【分析】ABC表述正确。D: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故答案为:D【谈论】本题察看文学和文化知识的累积能力。文学知识包含

11、各样常有文体、作家作品、史册体例等。文化知识包含传统文化中人物称呼、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文籍等有关知识。这些知识知识量大,眉目众多,学生要依据必然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仔细比较,防备张冠李戴,时代混杂等。9以下对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孙权劝学一文提到了“治经”。“经”指诗书礼易春秋。B.西游记的回目中,多次提到了“金公”“木母”。“金”“木”是五行看法。C.论语中的“不惑”之年和“耳顺”之年,分别指的是“四十岁”和“五十岁”。D.送东阳马生序中有“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一句。“既加冠”,指男子已成年。【答案】C【分析】【分析】故答案为:CC“耳顺”之年指六十岁

12、。应选C。【谈论】本题察看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比方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当认识和掌握的知识。学习中要注意累积的宽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点、波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而且实时做笔录,做到日新月异,常读常新,逐渐深入印象。10以下对于文学知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许称述善事的文字,今后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如刘禹锡的陋室铭。B. 简爱一书表达了一位孤女在经历各样劫难中不停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后获取幸福的故事。主人公简爱是一个性格坚毅

13、、独立自主、踊跃进步的女性形象。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泉,它齐聚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首诗歌。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先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垂髫”指代少儿,原由是古代少儿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相同,“总角”“弱冠”也指代童年。【答案】D【分析】【分析】D对于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弱冠”:男子20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指代成年。后代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龄。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弱”。冠,帽子,故答案为:D【谈论】本题察看对文学知识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重点在平常的累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门派等,特别注意掌握详细的情节内容。11汤姆到孔子学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活动中碰到一些困难,请你赏赐帮助。阅读下边的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辨年龄排座位。列席活动中某宴会的人,年龄有以下特点:耳顺垂髫而立不惑请你依据从年长到年幼的次序排好座位。座位排序是(只写序号):_(2)作古诗获酬劳。汤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