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六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534366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0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六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六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六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六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六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六(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性测试题六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题2分,共1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2潍坊一模)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简称DSC)工作时类似叶绿素的染料吸收太阳光,产生电子,电子再被电极收集,然后通过外电路,回到反电极产生光电流。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为()A太阳能化学能B太阳能电能C化学能电能 D电能化学能答案B解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吸收太阳光(太阳能),经过一系列变化,产生光电流(电能)。故B为正确答案。2(2012济南)有关X、Y、Z、W四种金属进行如下

2、实验:将X和Y用导线连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Y不易腐蚀将片状的X、W分别投入等浓度盐酸中都有气体产生,W比X反应剧烈用惰性电极电解等物质的量浓度的Y和Z的硝酸盐混合溶液,在阴极上首先析出单质Z根据以上事实,下列判断或推测错误的()AZ的阳离子氧化性最强BW的还原性强于Y的还原性CZ放入CuSO4溶液中一定有Cu析出D用X、Z和稀硫酸可构成原电池,且X做负极答案C解析由得XY,得WX,得YZ,则活泼性顺序为WXYZ。3(2012烟台一模)已知EA、EB、EC、ED分别表示A、B、C、D所具有的能量,则对于放热反应AB=CD,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EAEBBEAECEDCEAEBECEDDEAEB

3、ECED,故C项正确。4(2012威海一模)一种化学冰袋中含有Na2SO410H2O(96 g)、NH4NO3(50 g)、(NH4)2SO4(40 g)、NaHSO4(40 g)。将Na2SO410H2O和其他三种盐分别盛于2只塑料袋中,用时使它们混合并用手搓揉就可制冷,制冷效果能维持23 h。以下关于制冷原因的猜测肯定错误的是()ANa2SO410H2O脱水是吸热过程B较长时间制冷是由于Na2SO410H2O脱水是较慢的过程C铵盐在该条件下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吸热过程DNH4NO3溶于结晶水会吸收热量答案C5Li/SO2电池具有输出功率高和低温性能好等特点,其电解质是LiBr,溶剂是碳酸丙烯酯

4、和乙腈,电池反应式为2Li2SO2Li2S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反应为可逆反应B放电时,Li向负极移动C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Lie=LiD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换成LiBr的水溶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电化学知识。电池的放电和充电是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发生的,故该电池反应不能叫可逆反应,A项错误。放电时,阳离子Li向正极移动,B项错误。充电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Lie=Li,C项正确。若电解质溶液换成LiBr的水溶液,则碱金属锂会和水发生反应,D项错误。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题3分,共3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6(2012济宁一模)如图表示某可逆反应分别在使用和未

5、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和能量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a与b相比,a的反应速率更快Ca与b相比,反应的平衡常数一定不同D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答案D解析本题结合图像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由于使用了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所以b的反应速率更快,B错;反应的平衡常数只是温度的函数,当温度不变时,平衡常数一定不变,C错。7(2012临沂一模)下列有关电化学装置完全正确的是()ABCD铜的精炼铁上镀银防止Fe被腐蚀构成铜锌原电池答案C解析电解精炼铜时,应该用粗铜作

6、阳极,精铜作阴极,故A错误。铁上镀银时,应该用银作阳极,铁作阴极,故B错误。C是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正确。铜锌原电池中,锌应插入硫酸锌溶液中,铜应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故D错误。8(2012青岛一模)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Sn(s,白)2HCl(aq)=SnCl2(aq)H2(g)H1a kJmol1;Sn(s,灰)2HCl(aq)=SnCl2(aq)H2(g)H2b kJmol1;Sn(s,灰)Sn(s,白)H32.1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Bab2.1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答案D解析

7、根据盖斯定律,由得:Sn(s,灰)=Sn(s,白)H3H2H1(ba)kJmol12.1 kJmol1,据此可知 H1890.3 kJ/mol;B项由反应是可逆反应,可知放出19.3 kJ的热量时生成NH3的量一定小于1 mol,故N2(g)3H2(g)2NH3(g)H38.6 kJ/mol;中和热是指酸、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故硫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14用吸附了氢气的碳纳米管等材料制作的二次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2OH=2H2OB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OH)2OH

8、e= NiO(OH)H2OC放电时,OH移向镍电极D充电时,将电池的碳电极与外电源的正极相连答案A解析根据题图中用电器上的电子流向可知碳电极是负极,镍电极是正极。A项,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正确;B项,放电时的正极在充电时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即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充电过程即补充电极材料的过程,故不正确;C项,放电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即向碳电极移动,故不正确;D项,充电时应将碳电极与外电源的负极相连,不正确。下面两套实验装置,都涉及金属的腐蚀反应,假设其中的金属块和金属丝都是足量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完成1516题。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装置在反应过程中自始至终只生成NO2气体B装置开始阶段铁丝只发生析氢腐蚀C装置在反应过程能产生氢气D装置在反应结束时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Cu2答案C解析装置中,铁首先被浓硝酸钝化,铜与浓硝酸剧烈反应,在这种条件下,铜作原电池的负极,铁作正极,反应生成棕色的NO2。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硝酸逐渐变为稀硝酸,随后铁与稀硝酸反应,此时铁作负极,铜作正极,反应生成无色的NO,溶液中既有Fe3,又有Cu2。因为装置中充满氧气,一开始发生吸氧腐蚀,消耗氧气导致左边液面上升,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16下列反应原理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装置中不可能发生如下反应:Fe2Fe3=3Fe2B装置在反应结束时溶液中存在Fe2C装置的溶液若换为稀硝酸,则腐蚀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