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三上《我们穿什么》教案.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533211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三上《我们穿什么》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三上《我们穿什么》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三上《我们穿什么》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三上《我们穿什么》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三上《我们穿什么》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苏教版科学三上我们穿什么教案小学三年级科学案例一、教学任务 1、目标。(1)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实践,使学生能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的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2)学生能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知识与技能。(1)认识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2)懂得如何区别这些材料的特点和用途。3情感与价值观。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培养爱国情操。二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小块的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布料,教师准备好一定数量的放大镜、镊子、火柴等。三、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穿的衣服

2、是什么材料做的吗?要求你们带的材料都带来了吗?生:带来了。师:现在呢,老师先给同学们看几种纤维(棉线、丝、毛、人造纤维),我们穿的衣服都是纤维做成的。根据加工的方法,纤维一般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化学纤维又可以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那么我们要怎样区分它们呢?你们可以讨论一下吧?(学生们进行讨论,但大部分都是懵懵懂懂。)师:这节课呢,我们就来学习和认识我们穿的究竟是什么?为了让同学们清楚认识这点,我们通过一些实验来区分它们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我们会用到火,所以请大家要注意安全,不要玩火。下面请同学们做用火去分别烧你们带回来的布料实验,(注意:我们取的实验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小布料要用镊子夹

3、住,不能用手拿着烧。)并观察布料燃烧时的现象,小组合作,把观察的情况记录下来,等一下进行小组汇报。(学生的兴致很高,我在下面给学生作指导,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点评:首先提出疑问,让学生动脑思考,再给学生讲解一定的知识,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目的性去做实验,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达到更好的效果。提问:请各小组把观察到的情况,向大家汇报。教师归纳:刚才大家都参与了试验,并且各组都有了一定的结果,说明同学们的观察能力都不错。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我们用火烧的方法如何去辨认布料呢?棉、麻是植物纤维,燃烧时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丝、毛燃烧时有烧头发的气味,燃烧后灰烬很少。合成纤

4、维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现在,大家每个小组再进行实验。师:大家已经做完实验了,那现在我来考考大家掌握了多少。(拿出材料,依次点着,并提问学生。学生争着回答。)师:看来大家都掌握得挺好,那么在生活中区分衣服的材料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呢?生:可以抽一条线出来烧烧看。师:嗯,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但是店主可能会生气了。(学生笑了起来)还有其它更方便的方法吗?生:可以看标签。师:这个是好办法,既方便又快捷,又不会妨碍到别人。其实还可以用手摸,用它们各自的柔软度或光滑度来区分。(接着讲述通过用眼看、手摸、观察纤维的光泽、粗细、长短和弯曲情况,来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从柔软性、透气性

5、、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如何用手摸来区分衣服材料。学生认真听讲,偶尔议论一下。)师:那么,现在同学们摸一下自己或同桌的衣服,判断一下是什么材料做的?别用火直接烧衣服啊,老师可没衣服给你们换啊!(学生一阵大笑,然后行动起来,兴致很高。)师:好,现在判断出自己衣服材料的请举手,我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为什么能得出这个结果。生:我的衣服是丝做的,因为它比较滑,而且为了准确,我抽了一根出来烧,灰烬很少,而且有烧头发的味道。师:看来还真是保险啊!这种慎重的态度值得大家学习。四、归纳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用烧、看、摸的方法,来区分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布料,大家要记住今天所学的知识,

6、回家后可以跟你们的爸爸妈妈再探讨一下。点评:在新授环节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实践操作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帮助学生认识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五、教学反思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因材施教,面向全体,以提高学习质量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也运用了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的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大概是20分钟,教师并不是整节课都自己讲,而是让同学们参与实践,并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解决,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兴趣,让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下去,保证教学效果。而且作为老师也不用一直保持严肃的态度对待学生,偶尔轻松一下,更能拉近师生的距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