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校本基本模式的构建.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532120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校本基本模式的构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师校本基本模式的构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师校本基本模式的构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校本基本模式的构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校本基本模式的构建.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教师校本研修基本模式的构建 教师:000校本研修是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与实践需求,以教师任职所在学校为基本场所,以促进本校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为本,以结合本校和教师本人的教育改革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基本方式,以建立教师为主体、包括专业人士和学校领导在内的学习型组织为交流平台,以改善教师的教育行动为直接目标,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根本目的,促进教师自主成长的一种教师教育形式。它的提出既是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研究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同时也是教师学习方式、历练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现代教育体制下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平台。笔者结合在农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2、的实践与思考,对农村教师校本研修的基本模式做一些阐释。一、“自主反思型”研修模式反思对于提高新教师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成长的一般规律是:成长=经验 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即使有20年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也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自主的教学反思,是新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实践证明,由新教师本人对教学实践及其成败得失进行反思,有利于教师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培养教师学习、研究的意识,

3、促使新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能力与水平。增强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新教师具有反思的人格特征,具备反思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保障,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对于最主要的课堂教学而言,自主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有:(1)写课后教案。随着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显出动态生成性,有些课堂中的突发问题或值得深思的现象在课前很难预料到,“预设”与“生成”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两大焦点。而课后教案则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课后教案就是把自己上课时的课堂实录详尽、及时地记录下来,并对其中某些片段和环节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从而扬长避短,以便于今后教学的提高。(2)写反思札记。与写课后

4、教案不同的是,写反思札记并非要求面面俱到,也并非每节课都写,可以一周写几次,也可以一周写一次。写每节反思札记时,可以只写某些方面,比如本节课中的主要优点、缺点,某个小学生在本节课上的表现,与某学生的交流案例等等。很多教师在教案上都留下了写反思札记的地方,它可以直观简洁快速地记录新教师的反思体会。(3)观摩公开课。通过观摩别人特别是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新教师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这样可以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这种反思可以使教师从自我封闭状态解脱出来,让新教师通过镜子来反思自我。许多教学名家常说自己的“名师”是听出来的,其实都是他们对

5、别人的课堂进行反思,借他山之石的结果。(4)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把自己的一节课或数节课的教学进程用摄像机摄下来,然后居于一种旁观者的角色来观察、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这是新教师对教学行为反思的一种比较好的手段。可观察这样一些内容:在课堂上我讲授的时间有多少、我讲话的音调怎样、我的体态语言是否丰富、我在教室里是怎样行走的、学生听课时的反映如何、我的语言是否简洁等等。自主反思型研修模式决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列举的内容,自主反思的方面实际上有很多层面,如教学思想方面的反思、教学理论方面的反思、教学行为方面的反思,并建立自我反思档案。总之,作为一名新教师,要想成为优秀教师必须学会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二、“同

6、伴互助型”研修模式同伴互助在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中是使新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基本途径。同伴互助有以下几种主要方式。(1)帮扶式的同伴互助。即利用学校的骨干教师帮扶新教师,老教师帮扶新教师,学校制定跟踪计划。如要求指导教师进行备课辅导、听课评课、教学设计的指导等等,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2)谈话式的同伴互助。这种形式最灵活,最不受时间、空间、话题的限制。学校的研修氛围如果能真正形成起来,教师在平时就能真正做到“三句不离本行”,坐在一起,就离不开研修的话题,这些话题可能是教学中共同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是教学中对偶发问题的处理,也可能是学科中的热点问题等等。虽然这些谈话没有主题,也可能没有中心,但可能是教

7、学中的点滴经验,它同样也有助于提高新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3)研讨式的同伴互助。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形式最有效,但是这种形式须有计划地进行,否则将处于无序的状态,同样会成为一种应付检查的形式。教研组、备课组可以根据学科特点,确立每周有一个研讨的专题,每个参与研讨的人都应事先围绕着这个专题写好书面材料,定点、定时、定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每个讲座者言之有物、论之有据、研之有得,以确保集体备课的有效,也为集体智慧的展示提供舞台。(4)专业理论的互助探讨式。这种方式是使新教师在互助中由浅层的交流向专业理论转化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也是实现、弥补专业引领不足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具体操作中可体现为“课改沙龙”活动

8、、教育创新论坛、课改理论学习心得交流会、每周推荐一篇有指导性的文章活动等等。 (5)合作研究式的同伴互助。教师的研究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这就需要有多个教师来共同承担某项任务,根据需要进行分工。这种合作也是同伴互助的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更为高级的互助。但是,同伴互助仅仅是学校教师之间的同层次的交流,教师要想向更高层次迈进,最好能够通过专家的帮助来达到目的。三、“专业引领型”研修模式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离不开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基层一线教师的研究如果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的指引,往往囿于低层次的反复,对自己的专业成长不利。同样,专业研究人员离开了一线教师,其研究也容易形成“高原缺氧”,失去

9、研究的生命力,成为干花一束。其实教与研、研与修是彼此共生互发的,只有专业研究人员与基层教师真诚合作,建立平等互助伙伴关系,才能营生出研修相长的文化。可以说,高层次的专业引领能使校本研修脱离低水平重复,避免“萝卜煮萝卜还是萝卜”的弊端,让教师得到最大限度的收获。专业引领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聘请教育专家做专题讲座。针对学校教师的具体情况,邀请教育专家到本校作讲座或报告。专家对新课程的理解、对教育教学的研究都有其独到的见地,让老师们近距离地与专家交流与接触,可以迅速提高新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迅速提高新教师的理论水平。(2)进行新教师培训。当前的一些在职中小学教师的上岗培训也是通过专家对新教师进

10、行短期培训的,在内容和方式上对新教师进行一些教育理论的灌输,以使新教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平时实践中不可能接触到的最新的理念和知识,促使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发生改变,即通常所说的“洗脑”,从而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但是,这种灌输只是让那些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的中小学老师接受一两个新名词,在短期内产生一定的新鲜感,而这些观念性的知识在对教学行为方面并没有产生很好的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教师在回到学校后也慢慢地淡忘了这些新理念,还是按他们自己的老方法来教学。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让新教师的实际案例能与专家们的理论相结合,新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接纳新的理论。另外,由于专家数量较少,往往很难请到真正对新教师有帮助

11、的专家,操作起来有许多困难。(3)名师骨干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课程改革所关注的焦点,许多地方相继建立了名师制度、骨干培训制度,一大批课改积极分子相继涌现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是培养骨干的最终目的。(4)网络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新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在很难与高层次的专家进行近距离交流接触的情况下,网络则为新教师解决了这一问题。过去的网络邮箱(Email)、网络论坛(BBS)、网络聊天(ICQ)及至今天流行的教师博客即网络日志(edu-blog)都是教师提升专业的极好的平台。博客是新教师教学反思的好工具。通过博客,新教师不仅可以随手写下自己的教学心得,记录下教育

12、教学行为,并且还可以与周围同行乃至专家进行群体交流,将自己的所得和大家分享,同时,更能够学习专家的先进理论,同专家进行零距离交流。这种公开的交流方式凸显了网络世界中的共享、交流、协作和发展的优势。四、“教育科研型”研修模式除了以上3种校本研修的基本途径外,其他很多教育科学研究形式都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应该说,一线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不能等同于专家高水平的研究,但是,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往往更有实效性,更能够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校本研修中新教师的研究行为以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行为,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注重了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

13、升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让新教师走教育科研之路,不失为一种向纵深处发展的新的策略。新教师的教育科研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案例研究。学校要以“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为主线,以案例研究为载体,以课程教学中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课程实践为目标,广泛展开课例研究活动,按照发现问题、确立主题(方案设计)、形成课例(行动实践)、阐释课例(交流讨论)、集体诊断(自我反思)、形成新例5个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围绕一节课、一名学生、一个教案,甚至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延伸进行系列实践和反思活动,引导新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实践,提升实践智慧和专业化水平。(2)问题研究。教学实践过程是教师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

14、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此,要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思想,优化“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研究过程,要求新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梳理,筛选个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把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在此基础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采取课题研究行动,落实课题研究内容,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例如:在课改试验工作中,对新课程实验工作中遇到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和困惑,如鼓励与夸奖的滥用、把“对话”当“回答”、把自主变成自流、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探究的泛化、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等进行梳理和筛选,确立指向课改实践的“三维目标和谐统一的研究”、“如何克服无效提问的研究”、“基于模块的教学设计研究”等系列研究问题。开展从问题到课题的研究,让新教师将研究与教学融为一体,实现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转化,实现教学创新和专业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