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国审棉新品种.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531520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4年国审棉新品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04年国审棉新品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04年国审棉新品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04年国审棉新品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4年国审棉新品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4年国审棉新品种.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定编号:国审棉2004001品种名称:中棉所47(原名:sGKz4)选育单位: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品种来源:自选丰产抗病品系P-7/双价抗虫棉品系sGK-中23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全生育期133天。株型较紧凑,叶片中等大小、色较深。株高95.5厘米,果枝始生节位6.9节,单株果枝数12.8台,单株结铃17.7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6克,籽指10.4克,不孕籽率6.9%,衣分42.4%,霜前花率94.9%;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2.5%跨长28.8毫米,比强度21.4厘牛/特克斯,纤维整齐度48.2%,麦克隆值5.1,伸长率6.7%,反射率73.4%

2、,黄度7.9。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麦套棉区试,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63.1公斤、111.4公斤和107.4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19增产27.5%、34.2%和36.1%;2002年续试,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66.2公斤、113.3公斤和106.0公斤,分别比对照豫668增产19.4%、19.3%和26.5%。2002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46.9 公斤、105.2公斤和96.8 公斤,分别比对照豫668增产21.4%、21.8%和27.0%。栽培技术要点:1、4月中下旬播种,地膜覆盖或营养钵育苗,大田亩种植密度2200

3、-2500株。2、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后期视长势情况追施叶面肥,要特别注重钾肥的施用。3、适当应用生长调节剂,用量以少为宜。4、二代棉铃虫一般不用防治,三、四代棉铃虫适当防治,同时注意防治其他棉田害虫。5、整枝及时彻底,并摘去下部1-2果枝早蕾,防止烂铃。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黄河流域棉区河南、山东、河北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麦棉两熟棉区春播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审定编号:国审棉2004002品种名称:新陆中20号(原名:98-60)选育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子管理总站,新疆天合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4、新疆兵团农二师农科所品种来源:89-19/优质抗病中长绒棉材料33特征特性:早中熟陆地棉品种,全生育期141天。植株塔型,茎秆茸毛较密,叶片中等稍大、淡绿色,叶裂较浅,苞叶较大,式分枝。株高60.74厘米,第一果枝节位4.48节,株果枝数9.43台,单株结铃数6.4个,铃长卵圆形有铃尖,多为4-5室,单铃重6.01克,籽指10.4克,衣指7.7-8.1克,不孕籽率4.4%,衣分43.26%,霜前花率91.56%;高抗枯萎病,感黄萎病,不抗棉铃虫。2.5%跨长30.0毫米,比强度21.1厘牛/特克斯,麦克隆值4.4,整齐度47.8%,反射率77.2%,黄度8.0,纺纱均匀性指数146。产量表现:

5、2001-2002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区域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314.4公斤、136.1公斤、121.2公斤,籽棉比对照中棉所35减产1.26%,皮棉、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7.42%和9.49%。2003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319.4公斤、141.1公斤,110.9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2.88%、12.09%、22.89%。栽培技术要点:1、4月中旬播种,地膜覆盖栽培,亩种植密度12000-16000株、收获密度9000-11000株。2、合理搭配氮、磷、钾肥的比例,适当施用锌锰硼等微量元素,苗期及花铃期进行叶面追肥,或

6、配合化控进行叶面追肥。3、6月20日左右开始灌第一水,全生育期灌水4-5次,8月下旬停水。4、一般年份,分别于苗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花铃期共5次亩用缩节胺0.5克、1.5克、2.5克、3.5克、6克、8克进行化控。5、7月上中旬打顶,掌握“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的原则。6、及时防治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害虫。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西北内陆无霜期180天以上的早中熟棉区种植。审定编号:国审棉2004003品种名称:中棉所49(原名:中287)选育单位: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品种来源:中9409/中51504特征特性:早中熟陆地棉品种,全生育期145

7、天。植株塔型,茎秆柔软有韧性、茸毛少,叶片中等大小、上举,叶裂深,式果枝。株高61.3厘米,第一果枝节位5.5节,株果枝数10.4台,单株结铃7.1个,铃卵圆形,单铃重6.1克,籽指11.1克,不孕籽率6.7%,衣分41.8%,霜前花率93.7%;抗枯萎病,耐黄萎病,不抗棉铃虫。2.5%跨长28.8毫米,比强度21.4厘牛/特克斯,纤维整齐度48.2%,麦克隆值4.3,伸长率7.1%,反射率77.5%,黄度7.6,纺纱均匀性指数142。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中熟组区域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314.1公斤、130.9公斤、119.1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

8、所35增产6.95%、10.93%和17.22%。2003年参加生产试验,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337.9公斤、146.9公斤,114.0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8.84%、16.66%、26.33%。栽培技术要点:1、4月5-15日播种,地膜覆盖栽培,亩收获密度11000-12000株。2、重施底肥,氮肥占总施氮量的60%左右,磷、钾肥全部作底肥施用。3、全生育期灌水3-4次,花铃期要保持田间持水量。4、及时适量喷洒缩节胺3次,株高控制在70厘米左右。5、及时防治蚜虫、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等害虫。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西北内陆无霜期180天以上的早中熟棉区种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