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芽孢杆菌.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529869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枯草芽孢杆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枯草芽孢杆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枯草芽孢杆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枯草芽孢杆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枯草芽孢杆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枯草芽孢杆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枯草芽孢杆菌.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生菌在植物体内定殖的研究现状摘要:检测内生菌在植物体内的定殖动态变化最常规的方法是抗药性标记法,通过目标细菌的自发突变或诱变,筛选出抗高浓度抗生素的突变体,再以此标记株进行回收检测。常用的抗生素有利福平、链霉素等。除了抗药性标记法外,还有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荧光抗体技术、Western印迹法、基因标记法、特异性寡核苷酸片段标记法等也在植物内生菌的检测中广泛应用。关键词:内生菌 定殖 荧光标记法 绿色荧光蛋白(GFP)1 内生菌定殖简介1.1内生菌的概念内生菌(Plant endophyte)是指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的各种组织和器官的细胞间隙或细

2、胞内,不引起植物组织明显症状改变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细菌、真菌、放线菌等1。可通过组织学方法或从严格表面消毒的植物组织中分离或从植物组织内直接产生扩增出微生物DNA的方法来证明其内生2。植物内生细菌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目前已从植物中分离得到植物内生细菌,其中有的对宿主植物起到有利作用,而有的则具有潜在的致病性。研究人员利用多种方法对植物内生细菌的内生定殖进行研究,发现了内生细菌在植物体内的定殖规律,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认识的持续提高,植物内生细菌在生态型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1.2内生菌定殖接种方式接种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或其它内生菌等,根据定殖的情况

3、,采用伤根、灌根和叶腋接种法,研究内生菌在植物体内、根表和根际土壤中的定殖动态3。内生细菌一般在植物细胞间隙或在植物细胞壁围城的空间内定殖4。内生细菌进入宿主植物体内包括三个阶段即其对植物的吸附、侵入和定殖。内生细菌对宿主的选择存在一定的专一性,植物内生细菌源于根际土壤,当其在植物根表附着后就开始侵染宿主并定殖。内生细菌首先进入根皮层,利用某些酶类或物理作用通过皮层间隙纵深进入,在内皮层细胞壁未加厚的位置侵入中柱,之后进入木质部导管,细菌随着植物的生长借助蒸腾作用运送到植物上部营养器官或繁殖器官中,从而定殖于宿主植物体内。1.3内生菌定殖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上,由于植物内生菌与病原菌具有相同的生态

4、位,在植物体内相互竞争空间、营养,使病原菌得不到正常的营养供给而消亡,从而增强宿主抵御病害的能力5,6,通过植病生物防治 ( 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通过一种或多种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降低植物病原菌的数量或抑制其致病能力而减轻植物病害,为未来生态型农业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思路,并且对于替代或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农业生态系统,保持植物微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护农田生态平衡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在医药上,植物内生菌代谢产物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的作用等7。我国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目前已经从药用植物中分离出多种内生菌,从众多的药用植

5、物内生菌资源中寻找抗肿瘤活性成分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内生菌代谢产物研究结果发现,药用植物内生菌既可以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的活性成分,也可以产生许多新型的化合物,这为我们筛选抗肿瘤药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目前,药用植物内生菌代谢产物的抗肿瘤研究才刚刚起步,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特别是应加强对药用植物与内生菌互相作用、内生菌改造、代谢调节以及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测定等方面的研究。2 内生菌在植物体内定殖的检测方法2.1内生菌定殖的检测方法分类随着对内生细菌的研究深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在研究植物内生菌在植物体内生长动态研究过程中运用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标记法,将标记好的内生菌接种到其宿主植物体

6、内,可以直观的观察到内生细菌是否进入植物体,不同内生细菌的侵染特性、从什么部位进入、在寄主中的定殖部位及其在植物的整个生活史的动态变化等,目前内生菌定殖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抗生素标记法,免疫学方法,基因标记法等8。基因标记法通过转入外源基因,表达后可与环境中其他微生物相区别,如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法9。2.2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法荧光标记法(Fluorescent Labeling)利用GFP融合蛋白技术来进行活细胞定位研究,是目前较为通行的一种方法,主要利用荧光蛋白或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标志物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分析10。绿色荧光蛋白(GFP)常用的是来源于发光水母的一种功能独特的蛋白质,在光镜下进行

7、研究,不需要制样,没有非特异性标记的影响。GFP经激光扫描共聚集显微镜激光照射后,可产生一种绿色荧光(如图1)。利用GFP做为目标蛋白11,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其构建到载体上,可跟踪和判断生物细胞的分子变化,从而对蛋白质进行精确定位。该法大致分为三个步骤:一,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二,转染真核细胞;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12。绿色荧光蛋白(GFP)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蛋白质之一,GFP有如下的优点: 检测方便, 只需激发光源,不需任何底物或辅助因子; 材料可活体观测, 无需预处理; 植物本身无绿色荧光, 不会有假阳性。因此,它目前在动物、 植物、 微生物的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图1 绿色荧光蛋白

8、照射后产生的绿色荧光3 内生菌定值的发展近况及未来趋势3.1植物内生菌的动力学研究植物内生菌的动力学主要指内生菌在植物体内的定殖、分布和运动13,14。植物内生菌具有一定的运动性,运动不仅有利于定殖作用,而且可以使内生菌及时避开来自于外环境的生存压力。内生菌一旦进入植物体内就寻找适合自已生存的组织定殖下来,而不是在各组织间到处扩散,有些学者认为植物内生细菌主要定殖在细胞间隙15。植物内生菌可以定殖于植物的根毛、叶片、细胞间隙等。研究表明,植物内生细菌对不同宿主的亲和能力也不一样,内生细菌在植物体内的定殖发生在植物发育的早期,也能发生在成熟的植株中,定殖在同种植物不同组织中的定殖细菌可以在组织之

9、间流动,在植物生长旺盛的分生组织中内生细菌的含量会比较高。3.2植物内生菌研究方法进展检测内生菌在植物体内的定殖动态变化最常规的方法是抗药性标记法16,通过目标细菌的自发突变或诱变,筛选出抗高浓度抗生素的突变体,再以此标记株进行回收检测。常用的抗生素有利福平、链霉素等。除了抗药性标记法外,还有免疫学方法17,如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荧光抗体技术、Western印迹法、基因标记法、特异性寡核苷酸片段标记法等也在植物内生菌的检测中广泛应用。近年来尤其是GFP(绿色荧光蛋白)的应用,使植物内生菌的检测更加快捷,由于宿主植物生活环境多样性以及内生菌与宿主植物关系的复杂性,有关内生菌在植物内定殖

10、和分布的情况目前都是采用多种研究技术同时分析。4 结语植物内生细菌在各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促进植物生长、抗病虫害、生物固氮、降解有毒害化合物等。在深入研究植物内生细菌几十年中,发现内生菌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能生产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防治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等都有一定的作用18,19,开发应用其资源菌不仅能解决农药带来的坏境问题,并且有的内生菌还可以降解环境污染物20。因此,植物内生菌定殖的应用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利用植物内生细菌定殖21等研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一项经济、有效、可持续的绿色无污染技术。参考文献:1 韩继刚, 宋未. 植物内生细菌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潜力J. 自然科学进展, 2

11、004, (04): 374379.2 文才艺, 吴元华,田秀玲. 植物内生菌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J. 生态学杂志, 2004, 23(2): 8691.3 余建, 张志元, 高必达. 微生物在植株内定殖的研究概况J. 长沙大学学报, 2007, (09): 2931.4 杨海莲, 孙晓璐, 宋未. 水稻内生阴沟肠杆菌的定殖研究J. 自然科学进展, 1999, (01): 9293.5 蔡学清, 何红, 胡方平. 双抗标记法测定枯草芽孢杆菌BS-2和BS-1在辣椒体内的定殖动态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4145.6 贺宾, 宋荣, 高燕. 新疆棉花内生细

12、菌及其定殖规律研究J. 中国棉花, 2004, 31(05): 1926.7 闫孟红, 蔡正求, 韩继刚, 孙磊, 宋未. 植物内生细菌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 2004, (03): 822.8 路国兵, 张瑶, 冀宪领, 牟志美, 高绘菊, 吴绪东. 植物内生细菌的侵染定殖规律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07, (03): 8892.9 刘忠梅, 王霞, 赵金焕, 王琦, 梅汝鸿. 有益内生细菌B946在小麦体内的定殖规律J. 中国生物防治, 2005, (02) : 113116.10 张献芳, 文凯, 逯晋忠, 王圣英, 祁高富, 赵秀云. 2株内生细菌在油

13、菜体内的定殖、促生长及抗虫性检测J.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04): 822.11 邹文欣, 谭仁祥. 植物内生菌研究新进展J. 植物学报, 2001, 43(09): 881892.12 李强, 刘军, 周东坡, 朱婧. 植物内生菌的开发与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06, (03): 3337.13 冉国华, 张志元. 植物内生细菌研究及其应用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4): 365373.14 卢镇岳, 杨新芳, 冯永君. 植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分类、定殖与应用J. 生命科学, 2006, (01): 9094. .15 黄丽丽, 乔宏萍, 康振生.

14、 植物内生细菌及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研究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6): 6368.16 苏印泉, 朱红薇, 马希汉, 马养民,孙奎. 杜仲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J.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25(06): 11531157.17 刘吉华, 余伯阳. 喜树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的筛选方法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4, 13 (04): 610.18 刘蕴哲, 何劲, 张杰, 等. 植物内生真菌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J. 菌物研究, 2005, 3(4): 30- 36.19石晶盈, 陈维信, 刘爱媛. 植物内生菌及其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06, 26(7): 23952401.20 何红, 蔡学清, 关雄. 内生菌BS-2菌株的抗菌蛋白及其防病作用J. 植物病理学报, 2003, 33(4): 373378.21 何红, 蔡学清, 洪永聪 ,关雄, 胡方平. 辣椒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J. 中国生物防治, 2002, 18(04): 1711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