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试题来卉.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52930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经济学试题来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计量经济学试题来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计量经济学试题来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计量经济学试题来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经济学试题来卉.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来卉 经济 1104班 学号1112154148 论述题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农业发展不仅能够为工业化提供支持,而且能够直接为经济发展作出多方面的贡献。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1)产品贡献:农业部门的产品是非农业部门扩大和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农业的产品贡献有可以集体分为食品贡献和原料贡献。食品贡献,是指农业部门是自身和非农业部门所需的粮食和副食的主要来源。粮食是人们每天都必不可缺的必需品,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要实现工业化和产业部门多样化,农业部门就必须提供超过本部门需要的剩余粮食。原来贡献,是指农业能够为非农业提

2、供原料。如棉麻纺织、制糖、制茶、食品工业等都直接依靠农业提供原料,农业的丰歉直接影响着这类工业的发展。(2)市场贡献:农业部门在于非农业部门的市场联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农业部门要向非农业部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另一方面,农民需要从工业部门购买生产投入品和消费品。虽然农业部门的收入水平较低,但由于农业部门规模庞大,农业部门必然是发展中国家国内工业品的主要市场。(3)要素贡献: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部门是工业部门扩张所需的两种基本投入要素资本和劳动的源泉。工业化初期,工业部门规模较小,靠其自身进行资本积累而扩张是远远不够的,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的农业必然成为资本积累的重要

3、源泉。除了资本,农业部门还向工业部门提供劳动力资源。需要强调的是,工业部门不仅对劳动力有数量上的要求,也有质量上的要求。农业劳动力必须进过适当的培训才能实现向工业部门的顺利转移。(4)外汇贡献: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农产品出口是换取外汇的主要来源。此外,农业部门还可以通过增产来节约进口食品的外汇支出,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发展农业生产,实现粮食自给,既节省了外汇,又能中分利用发展中国家充裕的劳动力资源。案例分析案例: 动荡不定的阿根廷经济阿根廷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邻智利,北与玻利维亚、巴拉圭交界,东北与乌拉圭、巴西接壤。海岸线长4000余公里。面积278万

4、平方公里。阿根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占全国总面积14的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 土地肥沃,地势平坦,这为阿根廷发达的农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阿根廷主要农产品是小麦、玉米、大豆、高粱、葵花籽等,2001年粮食总产量为6748万吨,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之一。潘帕斯大草原还集中了全国80的牲畜。1999年阿根廷牛存栏4905.67万头,屠宰量1241.14万头,牛肉产量265.2万吨,出口33.8万吨,出口收入为6.5亿美元。同年羊存栏1710.53万头,年屠宰量47.3万头,产羊毛6.5万吨。1999年阿根廷牛羊及其肉类出口收入达19.34亿美元。由于拥有发达的农牧业,阿根廷是世界粮食和肉

5、类的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世界粮仓肉库”之称。阿根廷还拥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银、铀、铅、锡、石膏、硫磺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稀有金属铍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二, 铀矿资源储藏量2.94万吨,名列拉美之首, 除此以外,目前已查明的蕴藏量还有:石油4.11亿吨,天然气6886亿立方米,煤炭6亿吨,铁3亿吨。阿根廷拥有5000多千米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海湾和温和的气候为阿根廷提供了许多不冻港。同时还为阿根廷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渔业资源丰富。19911996年,渔业是阿根廷第一产业中发展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增长率为214。1999年捕鱼量达101.28万吨,出口收入为5.05亿美元。2000年捕鱼量

6、达85万吨,出口收入为5.9亿美元。优越的自然条件,再加上劳动力拥有较高的素质以及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将近70年稳定的政局,使阿根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世界上富裕的国家之一。在1900 年, 阿根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日本的2倍, 略高于芬兰和挪威, 略低于意大利和瑞典。1913 年, 阿根廷的人均收入为3 797 美元, 高于法国的3 485 美元和德国的3 648 美元。但1930年发生政变以后,阿根廷结束了70年的政治稳定局面,经济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但即便如此,在1950 年, 阿根廷的富裕程度仍领先于日本, 与意大利、奥地利和德国大致相当。20 世纪30

7、 年代大萧条以后, 阿根廷开始重视工业建设。至40 年代初,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已超过农业。但在50 年代以前, 阿根廷的工业基本上是以食品加工业和简单的装配业为主。50 年代以后, 政府才开始重视重工业、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发展。内向发展是阿根廷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主要特点。为了扶持制造业, 政府采取了高筑贸易壁垒的措施, 使本国“幼稚工业”处于基本上没有外来竞争的环境中。然而, 保护的代价是高昂的。例如, 由于企业的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幼稚工业”不必为参与国际竞争而千方百计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其结果是, 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缓慢。阿根廷一些非耐用消费品的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几倍。进口替

8、代工业化模式固有的缺陷与20世纪80年代初不利的外部环境结合在一起,1982年终于使阿根廷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在被称作“失去的10年”的80年代, 阿根廷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20.7% , 而通货膨胀率则居高不下,1989年高达4 924%。阿根廷原来贫富差距相对较小,相当一部分居民属中产阶级。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处于贫困线以下人口从1980年的13增至2001年的44,失业、半失业人数高达700万。自1991年实行固定汇率政策以来,贫富差距日益扩大。40贫困阶层人均月收入从80年代初的273美元减至267美元,10最富裕阶层人均月收入却从同期的2380美元增至2

9、561美元。2002年1月杜阿尔德出任过渡总统之后,对危机重重的阿根廷经济进行大胆变革,废除联系汇率体制,将比索大幅度贬值,并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同时继续实行金融管制的政策。但他的改革并没有使阿根廷的经济好转。2002年,阿根廷经济经历了10年来最严重的危机,经济下降了11%,失业率高达24%,全国51.4%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经济危机已达到极点。 自从基什内尔执政起,政府大力实施税收改革,打击逃税,增收节支,严格财政纪律,控制政府开支;采取措施消除危机给金融体系带来的严重后果,积极干预金融市场,稳定汇率和利率,控制通货膨胀;加速银行和金融体系的调整与改革,基本上解冻银行存款;加大债务问题上与国际金融机构的谈判力度,避免再次陷入债务危机;千方百计促进出口,刺激内需,推动经济不断复苏。阿根廷在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与动荡之后,实现了政治基本稳定,经济明显复苏,社会矛盾有所缓和。2003年阿根廷经济终于走出长达四年多的经济危机,实现了8.7的高速度恢复性增长。2004年阿根廷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问题:你认为阿根廷的经济在20世纪初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后来哪些因影响到了阿根廷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