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总汇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529158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总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管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总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管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总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管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总汇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管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总汇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总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总汇(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管理系统管理的必然性: 1、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2、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和发展; 3 、管理广泛应用于社会的一切领域;4 、管理已成为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社会机能。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和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管理定义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属性:管理既是艺术又是科学, “实践重于理论,艺术多于科学” 。科学性即客观规律性,艺术性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管理是一种心智技能,管理技能只能在实践中习得和提高。管理系统:是指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和子系统,按照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结合而成的有

2、机整体。管理系统的构成: 1、管理目标(管理功能的集中体现)2、管理主体(最核心、最关键因素)3、管理对象4、管理媒介5、管理环境管理者:指履行管理职能, 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 (职权关系:直线管理人员、参谋人员工作性质和领域:综合管理者、职能管理者)管理者的素质:政治文化素质、基本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能:指管理者掌握与运用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技术和法的能力(基层)、人际技能:指管理者处理人事关系的技能(中层)、行政技能:指管理者提高权威,组织资源,协调活动的一种行政性能力(高层)、概念技能:指管理者观察、理解和处理各种全局性的复杂关系的抽象能力(高层)现代管理

3、者素质的核心:创新创新素质的体现: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专业资料资源与要素:资金、人员、资金设备、时间、信息管理对象:指各类社会组织及其构成要素与职能活动管理环境:指存在于社会组织部与外部的,影响管理实施和管理效果的各种力量、条件和因素的总和。组织管理与环境的关系: 对应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 每个社会组织都是一个微缩了的小社会)、交换关系(组织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理、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影响关系(组织管理受外部环境的决定与制约;同时组织的管理也会反作用于外部环境)。环境对组织管理的影响:经济环境的影响(最直接、影响最大的)、技术环境影响、政治与法律环境的影响、社会与心理环

4、境的影响环境管理的法: 1、了解与认识环境、 2 、分析与评估环境、 3、能动的适应环境管理机制: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管理机制的特性:在性、系统性、客观性、自动性、稳定性、可调性管理机制与管理式的演进:从主观到客观(主观主观为主客观为主)、命令与指示管理制度管理机制客观规律管理目标与绩效、从传统到现代(人治法治机治)管理机治的现实应用价值:1、研究与运用管理机制是深化管理,提升管理式,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根本措施,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管理的水平;2、管理机制是加强科学管理的依据;3、管理机制的转换与创新是组织改革的核心。管理机制的构成: 管理机制是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组织的结构为基础, 由若

5、干子机制有机组合而成的。 (管理机制是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管理结构为基专业资料础和载体,其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最基本、管理机制的主体,普遍性)、动力机制(指管理系统动力的产生与运作的结构与机理。三面:利益驱动、政令推动、社会心理推动)、约束机制(指对管理系统行为进行限定与修正的功能与机理。包括:权利约束、利益约束、责任约束、社会心理约束)管理法: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和协调管理要素的工作式、途径和手段。管理法分类:作用原理(经济法、行政法、法律法、社会学心理学法),定量化程度(定性管理法、定量管理法) ,运用技术性质(管理的软法和硬法)经济法:

6、指依靠利益推动, 利用经济手段, 通过诱导和满足被管理者物质需要而促进管理目标实现的法。 (利益驱动性、普遍性、持久性)行政法:指依靠行政权威, 借助行政手段, 直接指挥和协调管理对象以实现目标的法。(强制性、直接性、垂直性、无偿性)法律法:指借助法规和组织制度, 格规制管理对象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工作的一种法。(高度强制性、规性)社会学心理学法:指借助社会学和心理学原理,运用教育、激励、沟通等手段,通过满足管理对象社会心理需要的式来调动其积极性的法。(自觉自愿性、持久性)第二章管理思想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科学管理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系统的管理理论的诞生。专业资料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末

7、,管理被称为经验管理或传统管理。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主要思想及贡献: 1、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工时研究与劳动法的标准化;3 、科学挑选与培训工人; 4 、实行差别计价工资制; 5、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6、实行“例外原则”; 7、强调科学管理的核心是“一场彻底的心理革命”。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问题是法约尔研究的中心问题,主要思想与贡献:1、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概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及管理活动);2、最早提出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3、系统的总结管理的一般原则;4、对等级制度与沟通的研究;5、重视管理者的能力

8、与训练。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主要思想及贡献:1、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2、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3 、韦伯对权力的划分(法定的权力、传统的权力、超凡的权力)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1、机构是根据明文规定的制度组成的,并有确定的目标;2、为实现目标,组织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任务分工,明确规定权力义务:3、组织各种职务和职位按照等级制度的体系来划分,形成自上而下的指挥链;4、组织中人员的任用,要根据职务的要求,通过正式的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任命,格掌握标准;5、管理与资本经营分离,管理者应成为职业工作者,而不是所有者;6、组织人员之间的关系是工作与职位关系,是非人格化的。梅奥

9、与“霍桑试验”,人际关系论。霍桑试验: 1927 年梅奥应邀参加并指导在芝加哥西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有关科学管理的试验,研究工作环境、 物质条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通常称为“霍桑试验”。主要观点: 1、梅奥认为企业专业资料中的人首先是 “社会人”;2、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和人们的相互关系,工人的士气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关键因素;3、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管理理论的分散化: 20 世纪 50 年代后,被称为管理理论的“热带森林”。管理过程学派:哈德罗茨,西里尔奥唐奈经验学派:欧斯特戴尔,彼得德克行为科学学派:马斯洛,赫兹伯格,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社会系统学派:切斯特巴纳德决策理论

10、学派:赫伯特西蒙管理理论的集中化: 20 世纪 60 年代后。系统管理理论: 20 世纪 60 年代,系统管理学说的基础是普通系统论,主要思想: 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的;2 、系统的整体性; 3、系统的层次性。卡斯特等人的系统学说:系统观念、系统分析、系统管理。权变管理理论: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卢桑斯:环境、管理观念与技术、权变关系。现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后,学习型组织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 1、追求自我超越; 2、改善心智模式; 3、建立共同愿景目标;4、开展团队学习; 5、锻炼系统思考能力。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

1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条件下,组织在盛产于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创造或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作风和团体氛围的总和。专业资料组织管理的核心容: 培育与建立健康向上的组织文化,建立高激励性、 高凝聚性的组织团队。组织文化的构成:精神文化层(核心层) ,制度文化层(中心),物质文化层(表层)。组织文化的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容: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组织文化建设的阶段: 识别与规划阶段、 培育与强化阶段、 确立与巩固阶段、改革与发展阶段。组织文化建设的法: 1、正面灌输法; 2、规法; 3、激励法; 4、示法; 5、感染法;

12、 6、实践法。第三章计划职能计划职能:广义的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情况的过程。狭义的计划职能指管理者事先对未来应采取的行动所作的谋划和安排。计划职能的程序:分析环境,预测未来、制定目标、设计与抉择案、编制计划、反馈计划执行情况。环境分析:外部环境(一般环境、任务环境) ,部环境(营运畴、管理体制、企业文化)五力分析法: 1、新加入者的威胁; 2 、替代品的相似程度; 3、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4、供应者的议价能力; 5、现有企业的竞争。专业资料部环境分析模型和法 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也称增值链, 指企业创造价值的一系列经营活动所组成的链条。包括两类:基本活动、支援活动。价值链分析,就是对企业各种经营活动领域与环节,进行深入地分析。管理问题:指管理实际与预期标准之间的差异,即实际存在的管理状态与所预期的管理状态之间的差异。分析与解决管理问题的程序:一、发现问题。1、明确标准; 2 、建立高效的环境扫描系统,对管理活动与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搜集相关信息;3、以预期标准为依据,对所扫描到得信息进行比较衡量,以确定是否出现差异,即问题;4、如发现问题,就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客观、全面、准确的描述。二、界定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