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命的灵动观摩张齐华圆的认识有感.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52770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生命的灵动观摩张齐华圆的认识有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学生命的灵动观摩张齐华圆的认识有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学生命的灵动观摩张齐华圆的认识有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数学生命的灵动观摩张齐华圆的认识有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数学生命的灵动观摩张齐华圆的认识有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生命的灵动观摩张齐华圆的认识有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生命的灵动观摩张齐华圆的认识有感.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生命的灵动观摩张齐华圆的认识有感数学是什么,作为一名非数学学科的教师,我翻阅了一些资料:数学是一门科学,但数学教学却是一门艺术。在新课程理念的驱动下,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在科学化的基础上不断向民主化、平等化、人性化发展。而人性化,这是需要思考的概念,而人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性化的显著特点。 观摩北小的张齐华老师圆的认识很有感触,数学课不仅人性化,而且充满人文气息。数学生命在这节课中,关照备至。孩子们不仅是在学习数学,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更多的是在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与感染。 在这里我想就张老师这节课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层面,做一些思考。我觉得在这里谈人文关怀,首先要探究历史文化背景,人类科学发

2、展到现代社会,很多机械地、功利地,非人性化等等的认识观弥漫在当今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之中。但,人们渐渐认识到自己起源于生命意识形态下的自然原始本态精神,数学是一门科学,教育是一门艺术,科学也提倡人文关怀,数学教育我个人认为张齐华老师的课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就象他课中的一颗石子,落入教育这片大海之中。虽然石子很小,但激荡起的微微波纹还是值得我们反思与借鉴的。 在更深层面上进行思考,我们不难发现:教学是一门艺术,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夸美纽斯 回到教育现实中每一个学习数学的儿童,都是一个拥有自我的人。在一个接受启蒙认识的孩童身上,我们不仅能够发现很多稚嫩的想法,更多的是一个人最本元的初始化状态。我们应

3、该给予自然人一些关怀。但,现今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究。我记得在张齐华老师评课时,提到上海一所大学的数学教授就曾经指责现今的初等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是在花岗岩上搭茅草蓬。在这里,我想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导致的结果很容易发现,我们身边会不断地增加那些没有真正自我的人,而那些缺乏自我的人产生的思想是机械的,是缺乏思想的。生命也是不完整的。 谈到生命,这里我想引申一些课堂外的东西人文关怀。人文化的浪潮,很容易让我想到卢梭的爱弥儿。一个人爱弥儿,走过了很多个时期,但我觉得每一个时期都应现了人类发展最本原的展露。“我们教训人和自炫博学已经成癖,以致往往把那些在孩子们自己本来可以学得更好”爱弥儿

4、。同样,成年人喜欢用“成熟”的东西拿来教他们,可是却忘记要他们学习只有我们才能教他们的事情。我们不要去牵引思想放射的光芒,我们应该去关注思想留下的脚印。我们并没有鼓励孩子们扔掉拐杖,相反,成年人往往都会犯一个本质地、我们自己看似科学的错误,那就是去牵引思想。这样,我们会感觉很累,孩子也会感觉很累,因为思想没有在流淌,而是在灌输。 看一看文艺复兴时期人们走过的历史,不难发现,被禁锢了太久的思想,释放出了一种散射效应,教会制度在文艺界大师们的真实写照下土崩瓦解。而那种激情的冲动,不仅仅是一种冲动,是一种回归吧!在课程改革更为深入的今天,我们也在提倡课堂教育的回归,让学生去掌握学习的方法,从一个侧面

5、来讲就是关照他们思想自由地去驰骋。从课程改革目标来看,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提出,也与人文关怀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它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时,我们心里是怎样想法的呢?”爱弥儿。在这里,我不想用“野蛮”来为教育添加定语,我只是希望多些关怀,少一点教唆,孩子的思想是无辜的,孩子的未来也是无辜的,多给一些关怀,少一点训导,虽然很理想化,但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是务实的,特别以数理为主导的学科,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更多的是一种逻辑思维模式的灌输,缺少从

6、人文关怀的角度去学生去思考问题,缺少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的意识,自主的情感,自主的探究。 今天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拥有很多美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仅仅物质生活的充裕并不是完整的幸福,精神世界的幸福往往比物质世界更为重要。教育,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教育中,无论学科,缺乏人文关怀的教育应该是失败的。希望我们的数学课堂能象张齐华的数学课堂那样,让生命流淌,让数学生命充满灵动。 我读张齐华 教了十几年数学,一直埋怨着:数学课怎么这么没上头,它就是理性的思考,怎么也上不出语文的美来。在听了窦桂梅老师对数学课的评价后,更为自己的想法找到了理由,于是更无心探索数学课的美,而把精力放在了苦苦追求

7、应试技巧上。十几年的积累,我已经有了很丰富的应试经验,我知道怎样让孩子好好听课;好好写作业;我知道怎样让“学困生”尽量在课堂上听懂,我不用补课,或者少补课;我用每周一题的方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我以“职业表扬家”的称谓让孩子喜欢学数学;我以“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的高姿态赢得家长的喝彩。如果不是看张齐华的文章和他的课堂实录,我会骄傲地认为,我是一个成功的数学老师,我会认为数学是一门很好教的学科。就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我还以平均分比其他班高4分、8分而沾沾自喜!但是,在张齐华老师的课堂前,我无语!我发现:多年的教学里,我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学生从我这里得到的,仅仅是一道道题的解题的方法,多年以

8、后,当这些解题方法离他们远去后,数学几乎失去了价值。这是很没有意思的一件事,但我却正做着这样的事,并为此乐此不疲!怎样的数学老师才是合格的数学老师?我在张老师的文章里找到了答案:数学老师应该有对自己的学科怀有一种追本溯源的态度;数学老师不应该放弃对数学“美”的追随;数学老师应具备深沉的历史感。在此之前,我根本没法将数学与哲学、美学、历史联系在一起,然而看完张老师的文章,我豁然开朗,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野:数学以它特有的美存在于我们的自然中,我们忘了通过它为孩子积蓄一种力量!张老师能从桂林山水中发现数学美,而我却只能把眼睛盯在书上,这是多大差别。那一堂课张老师只轻轻一点,看到7我想到了“七

9、仙女”、“七个小矮人”、“北斗七星”便引发了孩子们对数字的大胆想象:孙悟空的72变,唐僧师徒的81磨难,三十六计,算24点。这是怎样的数学课堂,这是怎样的人类文化的完美结合!我相信,如果每一为老师,都将视野投向整个人类文化,将产生怎样的教育合力!在张老师的文章里,我感到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他对人的关注!“人文关怀”一词经常出现我们眼前,但我觉得,张老师做到了真正理解它!要不然,他就不会有数学姓“人”的论断,要不然,就不会关于“对话”的论述;要不然,就不会有怎一个“蹲”的了得的论述。 仅仅十几篇短文,深深唤醒了我,数学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字眼,曾有一次,在和朋友们聊天时,我以一个数学老师的身份提出了一个“语文老师一定要有广博的阅读”的看法,竟有语惊四座的作用!今天,在我看了张老师的文章后,我想说:一个数学老师又何尝不需要广博的阅读!漫漫求学路,当一个孩子成功地从小学走完大学后,竟然对罗素“、对“笛卡尔”知知甚少,对古典数学基本不了解,这应该是谁的责任?读张齐华,我读到了自己的浅薄,读到了自己对数学教学理解的偏差! 从明天开始,我要做一有“文化”的数学老师,也让我的课堂如张老师一样有“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