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20世纪90年代大众传媒文化.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527247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议20世纪90年代大众传媒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议20世纪90年代大众传媒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议20世纪90年代大众传媒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议20世纪90年代大众传媒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议20世纪90年代大众传媒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议20世纪90年代大众传媒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议20世纪90年代大众传媒文化.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夏大学硕士生(博士生)考试考查卷面纸20092010 学年度第 一 学期姓 名 孟庆雯 学 号 院(所、部) 教育科学学院 年 级 2009级 专 业教育硕士(学科教学) 研究方向 语文学科教学 课 程 公共政治 考试方式 论文 主考教师评语成绩 主考教师签名:郎伟 2009年 2 月 25 日小议20世纪90年代大众传媒文化 孟庆雯思想之所以产生,就是为了接受怀疑。20世纪是一个多变的世纪,20世纪的中国的语境是沉重的。从世纪初叶的“激进主义”到世纪中期的“权利控制”,再到世纪末的“消费主义”,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在不断走出冷战的二元对立的影响,个体精神和个体素质正在走出政治形态中

2、心话语的权力阴影,对此,有人勇敢地断言:决定人类命运的已然成为以经济和金融为主轴的“知识型文明”的较量。进入21世纪的近10年,文化的经济化,或曰经济的文化化,正在成为日益时髦而鲜明的时代标志,并日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不二法门。伴随着经济热,大众传媒适时嫁接于全球化的消费主义,演变成愈演愈烈的附属于经济热潮其上的文化热潮。电视、广播、网络、没有疆域的表达或表现空间将文学从圣坛拉至菜根潭,文学被“祛魅”,艺术从精英化彻底走向去精英化,艺术被“祛魅”,大众仿佛狂欢节上解禁的僧侣,正在以无比的热情参与到整个社会事务。对此欣慰我们民族个体精神弘扬的同时,仍需注意到传媒带来草根阶层精

3、神的锦衣玉食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现象,灵肉之争,升华与沉沦之争将是大众传媒文化恒久的辩题。大众文化固然已然渐渐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文化,但如果以为将大众文化“神化”,这个新的“神话”就势必会造成新的“一元”。大众文化以及大众的世俗关怀都有其合理性,但这只是为人的“低级纲领”,在这一层面的需求满足后,我们应有“最高纲领”,即不断超越自我,达到新的生命高度,只有处在不断发展中的自己,不断超越自我的民族和文化,才是我们民族走向新千年的新型文化,才可能站在世界角度展开国际间的对话。 一、传媒文化迅速膨胀的时代背景20世纪下半叶,西方经济浪潮席卷全球,随之带来了文化帝国主义的席卷,中

4、国社会在经济与政治的迅速嬗变外,意识形态上的“主义”急剧更替更是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从世纪初的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女权主义到世纪末的近20年,则是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相对主义等“各领风骚”三五年,对此有人戏称:“思想史转瞬之间即是思想家的坟墓史。”巨大的思想浪潮裹挟而来的同时带来了丰富的思想泡沫,对于久没有呼吸到除了“红色政权”、“阶级斗争”外的思想空气的中国民众来说,这是一场思想的饕餮盛宴,也是一场混乱的盛宴。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盛行,新的传播媒介日益普及,我们的社会进入后现代性的信息社会:价值的多元,传媒的消费性和隐形霸权,别出心裁的自我表演,社会

5、集体炒作花边新闻,影视作品无节制的偷窥欲望或贩卖鄙陋的所谓“民俗”,光鲜的广告宣传外衣下是赤裸裸的“钱”。这些问题已经日益明显并失范,而且正在以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变得难以遏制。二、传媒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分析今日大众传媒所禀有的意识形态性,是根源于消费主义的。新世纪的文学一大景观是文化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文化化,一切的艺术来到市场直指的矛头只有一个,那便是经济。90年代后期官方的权利话语之一便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和工业的背后逐渐兴起的服务产业和文化产业使文学与非文学、艺术与非艺术、审美与非审美的界限不断模糊,消费主义在这两个新兴产业里闪现异常夺目而鬼魅的光彩。新兴传媒,电视的普及、影视的发

6、展、网络的兴起,不断塑造着虚假的金钱神化和消费目的,一方面使生活在巨大现实压力下的大众获得一种纸醉金迷的假象,并由此不自觉地模仿并期望复制出一个个同样的现代神化,突出表现便是香港娱乐圈创造的一个个影视收视神话同时也是成年人的精神童话(周润发的“赌神”“赌圣”系列电影,周星驰的“大话”电影,以及一系列关于彩票风波、豪门内幕的影视作品),这些神话颇像阿Q的精神胜利,使人们忍受当下的生活重负和精神压抑,并心甘情愿甚至乐此不疲地将这种受经济强权包装的消费主义下的精神鸦片当作镇痛剂;另一方面这样的假象从社会角度来说,不失为另一种政治权利下的意识形态控制方式,当然这也许未必是当局者之本意。随着大众文化全面

7、风靡整个文化界面,人们的意识形态开始由政治形态转为科技意识形态,再转为金钱意识形态甚至消费意识形态。消费的经济打扮成文化的含情脉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万种风情,并通过各种传媒以“车轮战”的方式俘获自己的理解者,将生活阐释成当代消费意识形态的直观镜像。三、传媒文化的文化形式分析现代传媒文化的文化形式已经从物质性消费更多地转移到非物质性消费上,如视觉消费、生活方式消费等。它的权力集中在影视广告和服务行业等具体形式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对精神的渴求也就越来越迫切,非实用性的娱乐、休闲、审美需求在需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重。文学和艺术被日常生活消散化,严肃文

8、学等精英文化正在被边缘化,餐厅和酒吧摆满了各种仿艺术品,广告里出现套用或挪用的成语和诗词,蓝色多瑙河被作为地摊服装的招揽广告,名曰茶道的茶馆在闹市区被商人哄抬成天价,旅游不再是一种精神的放松之旅,同时还是身份的象征、实力的比拼,等等。不一而足的消费文化不仅正在成为我们经济繁荣,太平盛世的陶醉品,而且正在将我们日趋奴役成超前消费的奴隶。在这些表征的背后,影视广告充当了比以上娱乐休闲行业更集中的权力行使者,美国统计一个16岁的孩子,已经受到了10万条广告的冲击。充满诱惑的广告本身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言说方式,一种制约人意识的不可选择的“选择”,它的负面效应不应回避。广告中光鲜夺目的产品已经不再是物质性的产品本身,而且已经成为现实生活中贫与富,奢靡与饿殍对立的催化剂,而且必然会使社会各阶层的差异和冲突明晰化,使共同富裕的巨大承诺在当下巨大的消费反差中,变得随风中的纸鹤,使美好的和谐愿望变得如此空洞无物,甚至可以夸张地说,影视广告正在试图掩盖这一切,包括公益的广告。现代传媒所孜孜以求、津津乐道的恰是怎样在赤裸裸的钱权交易蒙上温情脉脉的面纱,这种内冷外热的画面也正是90年代以来我们整个社会的集体心态,至此,毋庸赘言。北大陶东风教授说:“人们的无聊感是特定的社会环境在人们心理造成的直接结果。”以此作为结语。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