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现状.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526960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现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现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现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现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现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现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现状.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现状、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发展现状(一)土地利用状况若羌县国土总面积为303448170亩,其中:农地94208亩,占总面积的0.03%;林业用地总面积为2594809亩,占0.86%;草地总面积为16294792亩,占5.37%;其余(包括未利用地、水域、居民工矿用地、水域冰川等)28453461亩,占93.74%。(二)森林资源现状1、植物区系若羌地区的植被,以干旱荒漠原始天然植被为主,全县植被覆盖率为6.77%。植被分布变化因地势的高差和气候、水分诸因素的差异而不同,大体分为南部山区原始植被区、北部天然荒漠植被区和中部平原农区栽培植被区。南部山区原始植被区, 位

2、于南部阿尔金和昆仑山山区,山体较为高大,自然条件垂直,地带性植被分布递变规律明显。主要有蒿叶猪毛菜、垫状驼绒藜、水柏枝、琵琶柴、锦鸡儿等。北部天然荒漠植被区位于县境北部荒漠干旱区,植被大部分集中分布在塔里木河下游和车尔臣河下游两岸的冲积平原上,主要为大根茎和耐旱植物群落,类型有乔、灌 、亚灌木和沙生植物。中部平原农区栽培植被区位于平原农区绿洲内部,分布的主要有红枣、桑树 、杏树、桃树等经济林和杨、柳、榆、沙枣等防护林。 2、林地种类与面积在303448170亩的国土面积中,林业用地面积为2594809亩,其中:天然林2515038亩,人工林79771亩。天然林2515038亩,其中:有林地59

3、079亩,占天然林的2.35%;疏林地530975亩,占21.11%;灌木林地1381369亩,占54.92%;灌丛地543615亩,占21.62%。人工林79771亩,其中:有林地39210亩,占人工林的49.2%;疏林地5311亩,占6.7%;未成林造林地35173亩,占44.0%;苗圃地77亩,占0.1%。按森林分布而言,若羌县山区天然林面积为343018亩,占全县林业用地13.22%,其余林业用地全部分布在平原绿洲区和荒漠区,其天然林面积为2172020亩,占83.71%;人工林79771亩占3.07%。3、天然林资源分布区若羌县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是全国第一大县,也是天然林资源较为丰

4、富的县。根据天然林分布区域大概可分为: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林区,车尔臣河下游荒漠林区,前山洪积平原荒漠林区和阿尔金山高原荒漠林区等四个天然林区。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林区。从尉犁县界起,沿塔里木河到台特玛湖河两岸分布,纵观北宽南窄形成一条宽窄不一,断而又连的走廊式林带,主要在新、老塔里木河道两岸及洪水冲积平原上分布。在南北长达130公里地段内,胡杨林以片状、带状及散生状分布,胡杨林下多为灌木和草类混生。近几年因塔里木河下游有计划的放水,塔河两岸植被恢复良好,枯死的胡杨复生,干枯的柽柳有了生机,河道附近胡杨幼苗处处可见。此区,天然林面积632442亩,其中:有林地59079亩;疏林地456241亩;灌木林

5、地105714亩;沙生灌丛11408亩。前山洪积平原荒漠林区。位于阿尔金山前山洪水冲积平原上,阿尔金山往北5060公里左右平原戈壁区以南,北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克沙漠,东边从米兰古城东北边一直往西到且末县县境,宽2030公里左右,长达280公里左右蜿蜒的绿色走廊,此区基本特点是地下水普遍高,盐渍化重,植被盖度高,其中瓦石峡乡、吾塔木乡、铁干里克乡和36团的农田绿洲也包围在此区内,有少量胡杨疏林地,主要以灌木林为主,盖度普遍高。 前山洪水冲积平原荒漠林区是若羌县重要的防风固沙的天然“保护伞”,对护农安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区,天然林面积1539578亩,其中:疏林地74734亩;灌木林地10

6、08309亩;沙生灌丛456535亩。阿尔金山高山荒漠林区。此区位于阿尔金山山区,海拔1000米5100米左右,区域内植被主要分布在山沟河流两岸,高山山间平原,高山河流两岸和泉水周围。大部分以高山荒漠灌木林为主,带状分布。此区天然林面积343018亩,其中灌木林地267346亩,沙生灌丛75672亩。(三) 荒漠化现状1、若羌县沙化土地现状若羌县是新疆荒漠、沙化土地最多的县之一,也是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县。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03448170亩,其中沙化土地面积为152163390亩,占国土面积的50.14%,沙质土地面积为74538150亩,占24.56%。占全县荒漠化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2、土地

7、荒漠化现状评价若羌县荒漠化土地分布范围。荒漠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和山区,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一半左右。 不同的荒漠化因素影响不同的地域。因地形地貌特点,海拔高度和坡度不同,水蚀区分布在阿尔金山和昆仑山坡度大的山区和平原沙漠,冻融区分布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雪线以下地带。耕地普遍盐碱重。若羌县属绿洲农业,耕地中的土地普遍盐碱重,所以必须加大改良力度,应结合中低产田改造,变革种植结构和灌溉方式,使土地休养生息,降低退化程度。对重度及极重度盐渍化耕地应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使土地回复到自然状态,改善荒漠化现状。荒漠化林地分布区域。荒漠化林地主要类型是风蚀,主要集中分布于英苏地区塔里木河流域胡杨

8、林、荒漠灌木林区,荒漠化程度极为严重。(四)生态建设状况1、森林资源截止2004年底,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到259.5万亩,森林面积发展到239.41万亩,其中:山区天然林34.3万亩,主要分布在阿尔金山山区;平原胡杨林59万亩,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和车尔臣河流域;荒漠灌木林138.13万亩,主要分布在农区外围和主要河流两侧;人工林7.98万亩,其中:防护林0.98万亩、经济林7万亩。人工林主要分布农区三乡一镇平原绿洲农区。全县森林覆盖率为0.86%,绿洲森林覆盖率为6.77%。2、野生动植物资源若羌县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现有野生动物518种,其中:阿尔金山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359种,包括蹄类

9、30种、鸟类79种、昆虫250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物有64种。塔里木河中下游台特玛湖湿地及周边区域有野生动物159种,其中鱼类7种,两栖类1种、爬行类13种、兽类36种、鸟类103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野生动物有19种。若羌县境内生长着甘草、芦苇、大芸、罗布麻等具有重要药用和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县的天然林区和平原荒漠胡杨灌木林区。我县境内现已建立2个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达12.3万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0.8%。“十五”以来,在中央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为改善生态环境,扼制风沙灾害,若羌县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配合塔河综合治理工程,自

10、2000年起连续六次从开都河、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下游台特玛湖地区紧急输送生态水,累计输水28亿立方米,结束了近30年来塔里木河下游300多公里河道断流的历史,使尾闾台特玛湖周边地区植被得到恢复,扩大了湿地面积并加强了对湿地的保护。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对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的近100户牧民,实施异地安置,退牧于野生动物;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增加了护林人员,对塔河中下游的天然荒漠植被进行严格管理,使植被得到有效恢复,荒漠化局势得到初步遏制。2000年国家实施林业六大重点工程以来,全县加大了植树造林及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相继启动了三北防护林四期、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生态建设步伐加快,以红枣为主的特色

11、林果业基地建设快速推进,林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绿洲内部生态改善明显,绿洲外围生态修复成效显著,荒漠化扩张的速度减缓,绿洲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提高。通过生态治理和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全县绿洲面积不断扩大,林地面积不断增长,初步形成了以绿洲内部农田防护林网和红枣特色林果基地、绿洲外缘大型防风固沙林带、荒漠天然林为主体的立体绿色屏障。3、造林绿化工作“十五”期间,若羌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群众的营造林积极性,抓工程、提质量、立样板,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林业建设。期间,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7.46万亩,相当于1949年-1997年48年人工造林总面积的6.5倍,实施封育4万

12、亩,新增森林面积12.7万亩,绿洲森林覆盖率由0.83%提高到0.86%,全县国土森林覆盖率由5.65%提高到6.77%,全县90%的基本农田实现了林网化。林业的发展对改善绿洲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完成义务植树547.24万株, 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34.2万人次,面积达4.7万亩,新建义务植树基地4个。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局面已经形成。完成退耕还林工程7.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3.2万亩,荒山荒地造林4万亩。工程涉及全县4个乡(镇)、39个村、有2733户农民从退耕还林工程中直接受益。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当地生态建设进程,有力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

13、入。完成“三北”四期工程任务6.5万亩,其中:完成人工造林2.5万亩,封沙育林4万亩。由于建设重点放在了绿洲外围,目前不少地区已形成了集中连片、规模较大的新造林地,进一步拓展了绿洲范围。特色林果业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设全国最佳干食红枣基地初具规模。截止2004年底,全县林果保存面积达7.07万亩, 其中:红枣7万亩,香梨0.01万亩,葡萄0.03万亩,桃等其他0.03万亩。2004年底全县各类果品产量为0.1742万吨,产值达0.1014亿元,林果业正逐步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4、森林资源保护依法开展保护工作。98年成立了林业派出所,编制7人,实有干警3人,各类执法人员17人,林

14、业执法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毁林开垦、乱占林地、乱砍滥伐、乱捕乱猎等现象基本得到控制。积极争取森林分类经营工作,2005年有望65万亩天然林纳入国家公益林补助范围。护林防火。行政领导责任制得到落实,确保连续十几年未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检查站,通过采取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有效地保护了全县森林资源。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建立森林病虫害防治检查站,基本实现了测报、检疫信息与全疆、全国联网的网络化传输处理,做到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及检疫工作统一、协调管理。按照国家森防目标管理达标要求,运用科学防治方法对春尺蠖、梨圆蚧等危害较大的林木害虫进行有效的防治,没有出现大的森林病虫灾害。野生动植物

15、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十五”期间,通过加强宣传,开展林业专项集中行动,全社会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全县形成野生动植物管理完整体系。配合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初步掌握了藏羚、马鹿、鹅喉羚等动物的分布规律和资源储量。5、林业基础建设“十五”期间,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的林业建设目标和林业二大生态工程建设要求,加强种苗基础建设,种苗质量和品种数量明显上升。由“九五”以乡土树种育苗为主发展到如今的引进外地品种育苗,一些“名、优、特”经济林苗木和城市绿化苗木都已培育成功。育苗面积不断扩大,确保全县造林绿化选择优质壮苗。实行种苗 “一签两证”制度规范了全县生产、经营秩序。目

16、前,全县现有育苗基地5处;花圃1处,年生产各类花卉上千盆。6、林业机构建设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若羌县县乡两级林业机构不断完善,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以“造林绿化、种苗培育、资源管理、林业公安、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科研推广等门类齐全的机构管理体系。目前,设立了县绿化委员会、护林防火指挥部和林业局,林业局下设了林业派出所、林业工作站、胡杨林管理站、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野生动物保护办、红枣科技服务中心等资源林政管理机构。截止2005年,全县林业行政、企事业单位已达到12个,干部职工总人数达到55人。多年来,若羌县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林业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为保护和培育国家森林资源、促进若羌林业生态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