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碳纤维原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58页)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525056 上传时间:2024-03-1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7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碳纤维原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5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贵阳碳纤维原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5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贵阳碳纤维原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5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贵阳碳纤维原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5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贵阳碳纤维原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5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阳碳纤维原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5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碳纤维原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58页)(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第一章 行业发展分析4一、 产业链概况4二、 产业链概况5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7一、 产业下游应用情况7二、 中国碳纤维发展概况13第三章 选址方案分析17一、 项目选址原则17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17三、 创新驱动发展20四、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21五、 产业发展方向21六、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23第四章 法人治理结构24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24二、 董事29三、 高级管理人员33四、 监事35第五章 发展规划37一、 公司发展规划37二、 保障措施38第六章 运营模式41一、 公司经营宗旨41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41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42四、 财务会计制度45第七章 节能可行

2、性分析51一、 项目节能概述51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52三、 项目节能措施53四、 节能综合评价56第八章 进度规划方案57一、 项目进度安排57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58第九章 原辅材料及成品分析59一、 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59二、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59第十章 环境保护分析60一、 编制依据60二、 环境影响合理性分析60三、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62四、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66五、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66六、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66七、 建设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67八、 营运期环境影响68九、 清洁生产69十、 环境管理分析70十一、 环境影响

3、结论72十二、 环境影响建议73第十一章 附表74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行业发展分析一、 产业链概况碳纤维是由聚丙烯腈或沥青、粘胶等有机母体纤维,在高温环境下裂解碳化形成碳主链结构,含碳量在90%以上的无机高分子纤维。完整的碳纤维产业链包含从原油到终端应用的完整制造过程:首先,产业链上游企业先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中制得丙烯,并经氨氧化后得到丙烯腈;丙烯腈经聚合和纺丝之后得到聚丙烯腈(PAN)原丝;然后,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再经过预氧化、低

4、温和高温碳化后得到碳纤维;碳纤维可制成碳纤维织物和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与树脂、陶瓷等材料结合,可形成碳纤维复合材料,最后由各种成型工艺得到下游应用需要的最终产品。碳纤维原丝制备是碳纤维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碳纤维原丝的质量和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碳纤维的质量和生产成本。碳纤维的强度显著地依赖于原丝的微观形态结构及其致密性。如果原丝的分子结构和聚集态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必将严重影响碳纤维的质量和性能。质量过关的原丝是产业化的前提,是稳定生产的基础。碳纤维原丝占碳纤维生产成本的一半以上,其性价比与供应稳定性是碳纤维产业链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影响着碳纤维的应用领域的广度。同时,不同原丝工艺生产的原丝对

5、碳化设备通过性能差异很大,通过性好的原丝适应设备的能力强,碳化设备与上游原丝特性匹配后,碳化生产设备对于上游原丝特性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二、 产业链概况碳纤维是由聚丙烯腈或沥青、粘胶等有机母体纤维,在高温环境下裂解碳化形成碳主链结构,含碳量在90%以上的无机高分子纤维。完整的碳纤维产业链包含从原油到终端应用的完整制造过程:首先,产业链上游企业先从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中制得丙烯,并经氨氧化后得到丙烯腈;丙烯腈经聚合和纺丝之后得到聚丙烯腈(PAN)原丝;然后,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再经过预氧化、低温和高温碳化后得到碳纤维;碳纤维可制成碳纤维织物和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与树脂、陶瓷等材料结合,

6、可形成碳纤维复合材料,最后由各种成型工艺得到下游应用需要的最终产品。碳纤维原丝制备是碳纤维产业链的核心环节,碳纤维原丝的质量和成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碳纤维的质量和生产成本。碳纤维的强度显著地依赖于原丝的微观形态结构及其致密性。如果原丝的分子结构和聚集态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必将严重影响碳纤维的质量和性能。质量过关的原丝是产业化的前提,是稳定生产的基础。碳纤维原丝占碳纤维生产成本的一半以上,其性价比与供应稳定性是碳纤维产业链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影响着碳纤维的应用领域的广度。同时,不同原丝工艺生产的原丝对碳化设备通过性能差异很大,通过性好的原丝适应设备的能力强,碳化设备与上游原丝特性匹配后,碳化生

7、产设备对于上游原丝特性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一、 产业下游应用情况1、风电方面的应用大丝束碳纤维由于其减重、耐腐蚀性,性能优于传统材料,随着技术和成本的突破,碳纤维逐步成为风电叶片、梁的主要材料。碳纤维的风叶比传统玻璃纤维材质的风叶轻25%。这意味着碳纤维叶片可能比玻璃纤维叶片更长,因此,在风力较低的地方可以捕获更多的能量。因为碳纤维材料具有很高的抗疲劳性、耐腐蚀性,碳纤维材质风电装备还可以延长寿命。风电设备的叶片、机舱罩是采用复合材料的主要部位。国外专家认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性能已经趋于极限,在发展更大功率风电机组和更长转子叶片时,为了既进一步减少叶片质量,又同时

8、满足强度与刚度要求,采用性能更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势在必行。碳纤维与传统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相比,可实现20%-30%轻量化效果,同时保持了更加有益的刚性和强度,而通过采用气动效率更高的薄翼型和增加叶片长度,能提高风能利用率和年发电量,从而降低综合使用成本,使得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风电叶片领域使用广泛。国际市场上,风电巨头Vestas生产的V-90型3.0MW风机叶片已经实现了较玻璃纤维相比减重32%、降本16%的效果,荷兰戴尔佛理工大学研制的120m直径叶片,梁结构采用碳纤维重量减轻40%。大丝束碳纤维(24K)性价比高的优势使其在风电叶片领域成为大势所趋,尤其是近年来碳纤维行业采用大丝束碳纤维拉

9、挤梁片工艺以降低成本,大丝束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价格下降,叠加需求提升引起风电叶片领域碳纤维用量的急剧增加。风电叶片主要使用24K及以上的碳纤维。全球风电巨头已经开始布局中国风电碳纤维市场,Vestas前期已与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光威复材等开展合作。2019年我国风电领域用碳纤维需求量同比增长72.5%;2020年10月14日,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代表发布风能北京宣言,规划了未来2020-2025年年度新增装机5000万千瓦以上,2026-2030年年均新增装机6000万千瓦以上,以及后续计划。在节能减排需求的推动下,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告,我国2019年新增风电装机2,574万千瓦,我

10、国2020年新增风电装机7,167万千瓦,同比增长178.44%。同时,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告及测算,2020年上半年新增风电装机632万千万,下半年新增风电装机6,535万千万,下半年风电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上半年。碳中和政策下,助力风电行业发展。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承诺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不仅是中国,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亦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并肩走向全球低碳的长远战略。2021年3月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平台

11、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要着眼长远、兼顾当前,补齐短板、强化弱项,营造创新环境,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近年来,风电市场快速发展。根据2019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2019年我国风电领域用碳纤维需求量同比增长72.5%,当年风电领域用碳纤维需求量约13,800吨。全球风能理事会(GlobalWindEnergyCouncil)的战略总监赵峰指出:“当风机规模(功率)变大时,风机叶片也随之变大

12、,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碳纤维。”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告及测算,2020年上半年新增风电装机632万千万,下半年新增风电装机6,535万千万,下半年风电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上半年,也是的2020年下半年风电领域大丝束碳纤维需求明显高于2020年上半年。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2020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市场份额排名。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96.3GW,相较于2019年增长59%。GE取代维斯塔斯坐上全球头把交椅。中国整机商金风科技和远景能源跻身前四,且新增吊装容量都突破10GW。另外,6-10名均被中国企业包揽。2、航空方面的应用基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结构轻量化中无可替代的材料性能,在航

13、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从1969年起美国战机碳纤维的使用量比重开始持续增加达到36%,美国B2隐身战略机上碳纤维复合材料占比超过了50%。随着近年民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民用飞机对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使用量也逐步上升,如B787和A350等,以及我国商飞的C919等。航空主要使用3K、6K、12K碳纤维。按国家通航产业“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使通航飞机保有量达到5000架,相比“十二五”期间增加2700架飞机,保守估计可带来800吨/年碳纤维需求。商飞研制的C919碳纤维使用量为12%左右,根据商飞官网C919已有超800架订单,每架空机重量42吨,则总计需要碳纤维复合材料超4000吨。

14、随着C919各项适航认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批量生产指日可待,将为碳纤维在民用航空领域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碳纤维作为国家战略性新材料,在航天航空、军工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根据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我国将进入跨越式武器装备发展和战略、颠覆性技术突破阶段,要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发展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加快实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重大战略工程,不断提高我军建设科技含量。3、体育休闲方面的应用碳纤维在体育休闲市场中,主要使用于高尔夫球杆、曲棍球棍、网球拍、钓鱼竿、自行车架、滑雪板、赛艇等高端体育休闲市场。该块应用主要基于碳纤维的轻质、高强度、高模量、耐腐蚀等特点。例

15、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高尔夫球杆比金属杆减重近50%,碳纤维自行车较铝材减重40%且实现更高的车架精度。钓鱼竿、球拍、滑雪板、高尔夫球杆等体育用品的碳纤维多使用大丝束碳纤维(24K)。4、轨道交通方面的应用碳纤维在轨道交通及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应用,最主要的就是减轻重量。国际社会在节能减排、油耗标准方面趋于严格,轻量化技术是降低汽车油耗、减少排放、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最有效工程途径之一。采用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部分代替传统金属材料是汽车实现轻量化最有效的办法。碳纤维复合材料根据其高度和模量高、密度小,在等刚度或等强度下,可比钢、镁铝合金减重较多,同时安全性能更佳、抗疲劳性能更优异,结构整体成型、可设计性更强。目前,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和各大碳纤维厂商联手发展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德国宝马从2009年开始与SGL合作至2015年全新第六代BMW7正式投产,实现了将工业制造碳纤维材料、高强度钢材和铝材完美组合,碳纤维的作用预计于2021年推出的BMWiNEXT达到目前顶峰;日本东丽与丰田、戴姆勒分别合作碳纤维复合材料相关的车型减重项目;韩国TTX列车使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蒙皮和铝芯结构,可使车身重量降低40%,并且能够极大降低前端阻力,提高列车的运行稳定性;我国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北京汽车、奇瑞汽车、北京长城华冠、上海汽车、长安汽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