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小升初方式的利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523739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小升初方式的利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各种小升初方式的利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各种小升初方式的利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各种小升初方式的利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各种小升初方式的利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小升初方式的利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种小升初方式的利弊一、 小升初考试优点:1. 便于了解,诊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智力状况,有针对性的安排合适的教育。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于加强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3. 符合“付出-回报”观点,符合公平竞争原则。4. 有效防止“权利寻租”现象。符合市场角度出发的教育公平,对家境一般的家庭提供享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缺点:1. 长时间的学习,习题演练,竞赛考核等,打压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疲劳学习。2. 使学生缺少反思意识和创新意识,沦为做题机器。3. 压抑学生的自由发展,高分低能现象突出。二、 就近入学(抽签排位)优点:1. 降低学生考试负担。2. 改变差校面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 从全局

2、看,符合“公平”定义,维护“学生”这个整体群体的整体利益,维护“学生”这个整体群体的受教育利益。4. 遏制择校,遏制小学阶段恶性竞争,使得薄弱校与重点校起码在生源上处于同一水平线,拉近校际差距。5. 表面上限制以经济和政治权利寻求优质教育资源,维护社会公正公平。缺点:1. 学生,老师倦怠松懈现象突出,阻碍个人素质的提高,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 不能改善弱校面貌,择校现象隐于地下,日益严重,有可能导致腐败现象发生。在对子女期望值高的家长心中,公平性丧失。3. 从“特长”考核方面入手,有可能更进一步加重学生的负担。4. 入学机会不公平和教育质量下降,不能提高初中办学效益和积极性,对素质教育也没

3、有太大作用。5. 违背市场角度出发的教育公平,不能保证绝对的教育公平。剥夺学校间平等竞争机制,阻碍教育机会平等的实现,无法实现人人享有适合的高质量的教育。三、 免试直升(九年一贯制)优点:1. 促进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人才培养的创新。2. 便于解决小学、初中衔接问题,淡化小学、中学的阶段差异。3. 更系统,完整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为学生的学习品质与提供有利的条件。4. 消除小学到初中的升学竞争,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5. 有利于学校实施长期的品德培养和特长培养等教育活动,有利于学校校园文化的渗透。6. 教育教学资源的进一步整合,降低学校运作成本,产生更大的办学效益。7. 有利于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学生特长的培养。8. 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缺点:1. 低高年级学生年龄差距过大,互相影响,管理不便。2. 学生在同一所学校时间太长,环境稳定,刺激因子少,缺乏新鲜感,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和眼界的拓展。3. 很难去找到一种管理模式既适合于年幼学生,又适合年长学生,会有两头不讨好之嫌。4. 免试直升后,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个全新课题。5.6.7.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