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群论在杂化轨道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523558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讲:群论在杂化轨道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3讲:群论在杂化轨道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讲:群论在杂化轨道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3讲:群论在杂化轨道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3讲:群论在杂化轨道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讲:群论在杂化轨道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讲:群论在杂化轨道中的应用.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群论在杂化轨道中的应用*特征标表及符号将点群的所有不可约表示的特征标列成表,称为特征标表。运用群论来解决化学问题时,特征标表是必备的工具。下面以D4h点群的特征标表为例来说明各部分的意义。特征标表第一行列出了点群的符号及其归类的群元素。表的第一列是由Mulliken提出的不可约表示的符号,标的最后一列是各个不可约表示对应的基函数。分别介绍如下:(1)一维表示用A和B表示,二维用E、三维用T(有时用F)表示。T和F分别用于电子和振动。(2) A和B是以绕主轴Cn转动2/n来区分的,对称的(特征标为+1)用A、反对称的用B表示;对于D2和D2h点群,有3个C2轴,而3个C2操作属于不同类,

2、只有3个C2操作的特征标全是+1的一维表示以A标记,其余的一维表示记为B, 对于Dnd(n为偶数)的点群, 有Sn操作的特征标确定一维表示的特征标,为+1的记为A,-1的记为B.(3)下标“1”或“2”是以垂直于主轴的C2轴对称性来区分的。对称的为1,反对称的为2,如果没有C2轴,就要通过主轴的v镜面来区分,对称的为1,反对称的为2.(4)上标或是用区分它们对于h镜面是对称还是反对称的,表示是对称的,表示是反对称的。(5)下标g或u表示对于反演是对称还是反对称的,g表示对称,u表示反对称。(6)关于基函数的说明:x,y,z是一次函数,可以和3个p轨道相联系。也可以和偶极矩的3个分量相联系。二次

3、函数xy,xz,yz,x2-y2,z2可以和5个d轨道相联系。类似地,三次函数可以与f轨道相联系。Rx,Ry,Rz是转动函数,在讨论分子转动时用到它们。(7) z,z2,x2+y2以及(x, y)或(xy, xz)有不同的含义,没有括号的z,z2,x2+y2可以作为一维表示的基;有括号的的x和y或xy和xz一起作为二维表示的基。(8)每个点群都有一个一维全对称表示,即对所有对称操作都用矩阵(1)表示(其特征标当然是1),习惯上将它列在每个点群的特征标表的第一行。(9)原子的s轨道是球形对称的,它总是一维全对称表示的基,但它的角度部分是常数,故特征标表中一般不列出。D4hE2C4C22C22C2

4、,i2S4h2v2d基函数A1g1111111111s,dz2A2g111-1-1111-1-1B1g1-111-11-111-1dx2 - y2B2g1-11-111-11-11dxy,Eg20-20020-200dxz dyzA1u11111-1-1-1-1-1A2u111-1-11-1-111pzB1u1-111-1-11-1-11B2u1-11-11-11-11-1Eu20-200-20200px,py1杂化轨道在分子中如果形成键的各原子是用杂化轨道构成的,就是杂化轨道。例如AB3 型分子,若其几何构型是平面三角形的,形成这种构型的关键是中心原子A用何种杂化轨道与B原子形成化学键,这种

5、杂化轨道有哪些可能性?下面讨论几种类型分子的几何构型和杂化轨道。1.1 AB3型分子(平面三角形)平面三角形的AB3型分子如:BF3、NO3-、SO3等分子和离子,它们的中心原子A是以三个等价杂化轨道与B原子形成键,所以是杂化轨道。下面讨论AB3型分子中中心原子A的杂化轨道是属于分子点群的哪些不可约表示。AB3型分子的对称性如图1所示。图1. AB3型分子的对称元素和对称操作它有一个C3轴,还有垂直于C3轴的C2轴和对称面h,所以这个分子属于D3h群,其对称元素为E,2C3,3C2,h,2S3,3v,共12个元素,分为6类,所以有6个不可约表示。其特征标如表1所示。表1. D3h群的特征标D3

6、hE2C33C2h2S33v基函数A1111111s,dz2A211-111-1E2-102-10px,py,dx2-y2,dxyA1111-1-1-1A211-1-1-11pzE2-10-210dxz,dyz,301301杂化轨道现以A原子的三个杂化轨道(1,2,3)作为基向量(如图2所示),将群元素作用于它,就可以得到矩阵表示。由这些矩阵即可得到特征标(这是可约表示的特征标)。图2. AB3型分子的轨道示意图运用“特征标等于不被操作移动的向量数”这一简单规则。很快可以写出相当于所给操作的矩阵表示的特征标。当用群的对称操作分别作用于1,2,3后,可以得到与这些操作相对应的可约表示, 的特征标

7、。具体做法如下: 恒等操作作用于1,2,3 X,(E)= 3 C3作用于1,2,3 X,(C3)= 0C2作用于1,2,3 X,(C2)= 1同理,对于h、S3、v操作相对应的可约表示的特征标分别为3、0、1,其中,X,(R)是平面三角形AB3分子以杂化轨道为基向量的群元素R对应的变换矩阵,的特征标,将求得的特征标列于表1的最后一行。根据可约表示约化为不可约表示的关系式ai = 1/hX(R)X(i)(R)(X(R)和X(i)(R)分别是可约表示和不可约表示的特征标)可以求出 , = A1 + E (也可以用观察法)即中心原子A的杂化轨道所属的可约表示包含一个一维的不可约表示A1和一个二维的不

8、可约表示E。A1 和E 所对应的基向量或原子轨道如下: A1 E 杂化方式 s px,py sp2,d2s dz2 dx2 -y2, dxy p2d,d3所以AB3型分子的杂化轨道有四种,即sp2、d2s 、dp2、d3四种杂化的可能性。由这些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得到的适合D3h点群的杂化轨道都具有平面三角形的几何构型。但对于每个具体分子,其中A原子到底采用哪些原子轨道组合成杂化轨道,则要根据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以及组成的杂化轨道与B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来分析,只有哪些能量相近的轨道形成的化学键才是稳定的。对B、C、N等原子来说,是由2s和2p组成sp2杂化轨道,而对某些过渡元素,则可能是以(n

9、-1)d和ns轨道组成d2s杂化轨道或由(n-1)d轨道组成d3杂化轨道。1.2 AB4型分子这类分子的几何构型有两种,一种是正四面体,如MnO4-、MnO42-、CrO42-、CH4等;另一种是平面方形,如AuCl4-、Cu(NH3)42+、Ni(CN)42-等。1.2.1正四面体型分子正四面体型分子的结构如图3所示。属于Td群,共有24个元素。Td:E,8C3,3C2,6S4,6d,可以分成5个共轭类,所以有5个不可约表示,其特征标如表2所示。图3 正四面体分子的结构示意图表2. Td群的特征标TdE8C33C26S46d基函数A111111sA2111-1-1E2-1200dx2-y2,

10、dz2T130-11-1T230-1-11px,py,pz,dxy,dxz,dyz,四面体41002杂化轨道仿AB3型分子的处理方法,将Td点群的各元素作用于分子,可以得到杂化轨道的可约表示特征标于表2的最后一行。由可约表示与不可约表示的关系,可以得到,四面体 = A1 + T2 A1 和T2 所对应的基向量或原子轨道为A1 T2 杂化轨道s px,py,pz sp3 dxy,dxz,dyz d3s所以,AB4型正四面体分子的中心原子A,可以用ns和np价轨道组成四个等价的sp3杂化轨道,与B原子的价轨道形成四个键,其方向指向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如CH4。也可以用(n-1)d轨道和ns原子轨道

11、组成d3s杂化轨道,如MnO4-和MnO42-离子中的中心离子Mn7+。对于具体分子,到底组合成那种杂化轨道,可以根据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来确定。1.2.2 平面正方形 平面正方形分子的结构如图4所示。属于D4h群,共有16个元素。D4h:E,2C4,C2,2C2,2C2, i,2S4,h,2v,2d,可以分成10个共轭类,所以有10个不可约表示,其特征标如表3所示。 图4. 平面正方形分子结构图表3.D4h群的特征标D4hE2C4C22C22C2,i2S4h2v2d基函数A1g1111111111S,dz2A2g111-1-1111-1-1B1g1-111-11-111-1dx2 - y2B

12、2g1-11-111-11-11dxy,Eg20-20020-200Dxz dyzA1u11111-1-1-1-1-1A2u111-1-11-1-111pzB1u1-111-1-11-1-11B2u1-11-11-11-11-1Eu20-200-20200px,py,正方形4002000420-杂化轨 道以-杂化轨道为基向量,点群D4h的各元素作用于它可得到可约表示,正方形,其特征标列于表3的最后一行。由约化公式得到:,正方形 = A1g + B1g + Eu这些不可约表示对应的原子轨道如下:A1gB1gEu杂化轨道sdx2-y2px,pydsp2dz2p2d2于是,AB4型平面方形分子的中心原子A,可以用(n-1)d、ns和np原子轨道组合成dsp2杂化轨道,或者是np和nd组合成p2d2杂化轨道。1.3 AB5型分子 这类分子的几何构型有正五角形、三角双锥和四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