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斗山隧道溶洞、涌水地段施工安全措施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523244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斗山隧道溶洞、涌水地段施工安全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方斗山隧道溶洞、涌水地段施工安全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方斗山隧道溶洞、涌水地段施工安全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方斗山隧道溶洞、涌水地段施工安全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方斗山隧道溶洞、涌水地段施工安全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方斗山隧道溶洞、涌水地段施工安全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斗山隧道溶洞、涌水地段施工安全措施(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方斗山隧道溶洞、涌水地段施工平安措施方斗山隧道隧址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同时地下水的资源量也十分丰富,由地下水涌、突水现象导致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对隧道施工、运营的影响和危害也很突出。隧址区可溶性碳酸盐岩类分布较广,岩溶发育,除岩溶对隧道稳定性有影响外,其中丰富的岩溶水产生的突水、突泥等灾害的影响也很突出。方斗山隧道底板高程542.631038.14m,隧道施工过程中,将逐步形成以隧道为中心的降落漏斗,随着隧道内地下水的不断排出,势必引起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地下水水力坡度加大,流速加快,同时,局部被堵塞的岩溶通道也将被疏通,涌水量逐渐加大,直至形成稳定的降落漏斗后,水量逐步回落,趋于平稳。建设中

2、或建成后的隧道在疏干区内静水储量的同时,不但会直接引起区内地下水水位的整体下降,而且将引起岩溶地貌地表的大面积沉降和塌陷。因此,做好透水的预测和应对预案尤其重要。一、涌水地段(一)、主要防范措施从“查、测、探、放、堵五个方面拟定预测及应对预案。1、查、根据地质资料,掌握各分层的含水性和透水性;、裂隙和断层位置、破碎带位置、含水情况和导水性能;、老窑、古井和的分布范围、深度和积水情况;、围岩破坏及地表塌陷情况,观测岩层塌落带、断裂带、沉降带、弯曲带的高度及其对涌水的影响;2、测、收集当地气象、降水量和河流、水文地质资料,查明地表水的分布;、查明井水的来源;、观测涌水量及其变化规律;3、探、坚持“

3、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防水原那么;、以下情况必须探水前进:a、接近可能积水的部位;b、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溶洞和导水陷落柱时;c、接近可能与水井、泉水相通的断层破碎带时;d、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时;e、接近其它可能出水地区时;、探水作业参数A、探水的起点a、当采空区、溶洞、废弃硐室等积水区的位置准确,在隧洞中不得小于20米;b、对积水区有图纸,但不能确定积水区边界时,其最小距离不得小于60米;c、遇断层或陷落柱时,最小距离不得低于20米;B、钻孔深度与超前距离内容总结1方斗山隧道溶洞、涌水地段施工平安措施方斗山隧道隧址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同时地下水的资源量也十分丰富,由地下水涌、突水现象

4、导致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对隧道施工、运营的影响和危害也很突出2隧址区可溶性碳酸盐岩类分布较广,岩溶发育,除岩溶对隧道稳定性有影响外,其中丰富的岩溶水产生的突水、突泥等灾害的影响也很突出3b、对积水区有图纸,但不能确定积水区边界时,其最小距离不得小于60米4B、钻孔深度与超前距离内容总结(1)方斗山隧道溶洞、涌水地段施工平安措施方斗山隧道隧址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同时地下水的资源量也十分丰富,由地下水涌、突水现象导致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对隧道施工、运营的影响和危害也很突出(2)建设中或建成后的隧道在疏干区内静水储量的同时,不但会直接引起区内地下水水位的整体下降,而且将引起岩溶地貌地表的大面积沉降和塌陷(3)b、对积水区有图纸,但不能确定积水区边界时,其最小距离不得小于60米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