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试题集(精心整理).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52283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试题集(精心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医基础试题集(精心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医基础试题集(精心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医基础试题集(精心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医基础试题集(精心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试题集(精心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试题集(精心整理).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试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是:黄帝内经2中医四大经典著作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3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4中医精气神学说中“神”的含义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5中医精气神学说的精是:肾中所藏之精6阴阳学说较准确的说法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7事物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转化是:有条件的8内经: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说明阴阳之间的:互根互用9以下哪种情况最易说明阴消阳长的相互转化:物质转化为精神10根据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法则,治宜:壮水制火11病先见持续高热,面红目赤,后突然见,肢厥面白,脉微欲绝,证属:重阳必阴12重阴

2、必阳、重阳必阴属于:阴阳的转化13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在强调: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1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由于阴阳之间哪种关系失常:互根互用15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调理阴阳16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若土气不足,则:木乘土,水侮土20肝火犯肺,属于:木侮金21金气不足,反为木气所衰,属于:已之所胜,轻而侮之22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木乘土23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甘则伤:脾24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咸则伤:肾25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酸则伤:肝26按五行生克规律,五味入五脏,多食苦则伤:心27五味中入肝的是:酸28五味中入肺的是:辛29面色青,喜食酸

3、味,脉见弦,可诊为:肝病30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31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脏腑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32素问,五脏别论称为实而不能满者是指:六腑33除外下列那一项,均为五脏具有的共同特点:实而不能满34六腑具有的共有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35命门之火是指:肾阳36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因为:心主神志38肝主疏泄的功能,最主要是关系着:调气机畅39症见恶寒、发热、鼻塞、咳嗽、气喘、脉浮、其证属:肺气失宣40决渎之官是指:三焦41主持诸气,总司人体气化的内脏是:三焦42下列那一项不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动化水液43下列那一项不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藏血44肝主疏泄的主

4、要作用是:气机调畅45心和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活动46脾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先天和后天的相互资生、促进47肺和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48心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阴阳升降,相互既济五味中入肝的是:酸49肺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50肝和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精血的相互滋生、转化51胃的特性之一是:喜润恶燥主降52脾有升清的功能其升清是指:水谷精微的上升与输布53对全身各脏腑起着温煦生化作用的主要是:肾阳54病人因生气后,觉胸胁痞满,恶心呕吐,嗳气不舒,其证属:肝气犯胃55症见腹部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者,常为:脾肾俱病56脏与脏之

5、间主要表现为气血关系的是:心与肺57先见大便秘结,继发喘咳胸满,多为:大肠病引起肺气不利58奇恒之府包括;脉、骨、髓、女子胞59水谷之海是指:胃60水火之宅是指:肾61疾病的发生归结到一点,这就是人体:阴阳失调62中医学概念中的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63气与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生化与运行方面64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元气65元气的化生来源于:肾精66营气的生理功能是:构成血液67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的物质是:水谷精微68脾胃之气属于:中气69运行于脉外而散行于全身的气是:卫气70激发和调节各个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的气是:元气71血为气之母主要是指:血能养气72津液的输布主要

6、依靠下列那一组脏腑的综合作用来完成的:肝脾肺肾三焦73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内的最主要因素是:脾的运化功能失健74你认为痰与饮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哪一点:浓度较大较粘稠者为痰,浓度较小较清稀者为饮75六淫是指:不正常之六气76风邪的致病特点是:其性开泄77风性善行而数变的善行,是指风邪致病:病位行无定处78风为百病之长是指:六淫多附于风邪侵犯人体79寒邪的致病特点是:其性凝滞80燥邪最易伤:肺81寒主收引是指:使气机收敛,经络筋脉挛急82湿邪致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是由于:湿性粘滞,不易祛除83火邪、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是:易耗气伤津84下述哪一点不属淤血致病的临床表现:出血、紫绀85气机升降

7、的枢纽是:脾胃86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升降方面87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血互用方面88肾为气之根主要是指肾:纳气以助肺89扶正法邪同时并用的原则是: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90逆证侯性质而治的治则是:正治法91以下那一种属于从治法:以补开塞92以下那一种属于正治法:热者寒之93塞因塞用适用于:真虚假实94寒因寒用适用于:真热假寒95通因通用适用于:瘀血崩漏96伤寒论中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通脉四逆汤主之,属下列那一种治法:热因热用97临床病证的虚实,主要取决于:正邪的消长98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取决于:正气的强弱99疾病的各种病理变化,

8、均可概括为:阴阳失调100实的病机概念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1、生气之源指的是( )脾胃2、生气之主指的是()肺3、维持血液不逸出于脉外是气的:固摄作用。4、临床出现自汗、多尿,说明气之功能减退的是( )固摄作用5、易于感冒表明气功能减退的是( )防御作用6、主管生长发育是气的( )推动作用7、激发和促进脏腑经络生理机能的是()气的推动与调控作用8、精气血津液之间相互转化依靠气的()气化过程 9、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激发各脏腑经络等组织生理功能是气的() 推动与调控作用 10元气生成的主要物质来源是()肾中精气11、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元气12、元气运行的道路是()三焦13、与人体生长发

9、育有关的气是()元气14、具有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和官窍生理活动的气是()元气15、胸中之气指的是()宗气16、清气与水谷之气结合关系到( )宗气的生成17、影响宗气盛衰的脏腑是()肺与脾。18、贯注于心肺之脉的气是()宗气19、上出息道的气是()宗气20、下注于气街,并下行于足的气是:宗气21、宗气的分布是( )上出息道,下走气街22、连接“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宗气的贯通和运行23、与语言、声音、呼吸强弱有关的气是()宗气24、膻中又称作()气海25、观察“虚里”变化,以了解其盛衰的是()宗气26、由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的气是()营气。27、营气的分布特点是

10、()与血同行,环周不休28、卫气的分布特点是()熏于肓膜,散于胸腹29、有“悍气”之称的气是()卫气30、灵枢?本脏所说“分肉解利,皮毛润柔,腠理致密”,主要取决于卫气和利31、与血液生成关系密切的脏腑是:心脾肺肾32、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液33、与津液代谢关系最密切的是()脾肺肾的功能34、五脏藏神,则肾藏( )志35、气随血脱的生理基础是()血能载气36、“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基础是()津能载气37、“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津血同源38、后天的根本之气是指:宗气39、人体的精主要藏于:肾 40、宗气积于胸中,可分为:营气和卫气41、头发的荣枯主要与体内的哪两

11、种物质有关:精与血42、治疗血行异常病证要加补气理血药是因为:气能行血43、津液的功能包括:滋润作用、濡养作用、化生血液、运输代谢废料44、灵枢?经脉说,经脉十二者伏行于()分肉之间45、足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从足走腹46、手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从胸走手。47、足三阳经的走向规律是()从头走足48、手足三阳经交接于()头49、手足三阴经交接于()胸部内脏50、手太阳经分布在()上肢外侧后缘 51、劳神过度,临床多见的症状是()眩晕耳鸣,性机能减退52、素问?宣明五气论提出久卧则()伤气53、与痰饮形成关系密切的是()肺脾肾功能障碍54、痰饮流注于经络,则可见()肢体麻木55、痰饮停胃,则可

12、见()恶心呕吐56、痰浊为病,随气上逆尤易()蒙蔽清窍,扰乱心神57、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夹有血块58、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是()刺痛。59、与结石形成关系不太密切的因素是()气候因素60、结石的致病特点是()阻滞气机,损伤脉络61、虚证的概念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62、下列选项属虚证临床表现的是()二便失禁。63、“大实有赢状”的病机是()真实假虚64、“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真虚假实。65、邪气亢盛,结聚于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形成的病机是() 真实假虚66、正气虚弱,脏腑经络之气不足,推动、激发功能减退所形成的病机是()真虚假实67、导致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病机

13、变化是()正虚邪恋68、疾病后期,或遗留某些后遗症的病机是()正虚邪恋69、阳偏胜的病理状态是()机能亢奋,热量过剩70、阴偏胜的病理状态是()机能抑制,热量耗伤过多71、“阳胜则热”的证候性质是()实热证72、“阴胜则寒”的证候性质是()实寒证。73、阳气不足,可发于五脏六腑,其最重要的是()肾阳虚74、阴偏衰的主要病机是()人体阴气不足,机能虚性亢奋。75、阴气不足,可见于五脏六腑,其最主要的是()肾阴虚76、阴损及阳是指()阴气亏虚,阳无以化生,阳亦亏虚77、容易发生阴阳互损的脏是()肾78、阴阳不相维系,可出现()阴盛格阳,阳盛格阴79、邪热内伏,反见四肢厥冷的病机是()阳盛格阴80、

14、真热假寒的病机是()阳盛格阴 81、血行加速或迫血妄行的病理变化为()血热82、血虚病证多见于( )心肝83、多与气滞血瘀发病密切相关的脏腑是()肝84、临证指南医案说“内风”产生的机理是( )身中阳气之变动85、血燥生风的病因是()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86、阴虚风动的病因是()热病后期,阴津亏损。87、“寒从中生”的主要机理是()脾肾阳虚,阴寒内盛。88、“寒从中生”是指()阳气虚衰,温煦气化功能减退89、下述选项不属于火热内生的是()火热外袭。90、正气不足,邪气已退,其形成的病证是()虚证91、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形成的病证是()真实假虚证92、阴盛格阳引起的病理变化是()真寒假热证93、阳盛格阴引起的病理变化是()真热假寒证94、阳偏衰引起的病理变化是()虚寒证95、阳偏胜引起的病理变化是()实热证96、阴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