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消化.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522754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消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六章消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六章消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六章消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六章消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消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消化.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1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P2授课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第三节 胃内消化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第六节 吸收P3教学要求1、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2、了解口腔内的消化。3、熟悉胃的运动形式及其调节。4、掌握:胃液、胰液、胆汁、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及其分泌调节。5、熟悉小肠的运动及调节;三大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及途径。6、了解大肠的分泌和运动;熟悉排便反射。P4第一节 概 述一、消化和吸收的概念1、消化:指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2、吸收:消化后的食物成分(小分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经消化道

2、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P5二、消化的方式1、机械消化:指通过消化管肌肉的运动,将食物磨碎,同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以一定的速度向远端推送的过程。2、化学消化:指食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3、两者关系:机械消化为初步加工,为化学性消化作准备,化学消化则是彻低的消化,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密切配合。P6三、消化器官的功能1、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2、具有内分泌功能。P7四、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一般特性:1、自动节律性。节律性低,收缩缓慢2、富有伸展性。胃可容纳自身容量2-3倍的食物。3、兴奋性低。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的时间均较长

3、。4、具有紧张性。消化道平滑肌经常保持一定的微弱但持续的收缩状态,此称为紧张性。它可使胃肠等维持一定的形状和位置,且有一定的基础压力。5、对化学、温度,机械牵张刺激敏感。P8(二)电生理特性(图6-1):1、RP低。不稳定,波动大,测定值为-50-60mv形成原理主要是K+外流,也有Na+、Cl-、Ca+2等参与。P92、慢波电位或基本电节律(BER)(1)含义:消化道平滑肌能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缓慢的自动产生节律性的低振幅去极化波。(2)起源:起源于纵行肌,以电紧张形式扩布到环行肌。(3)频率:不同部位的频率不同。胃3次/分;十二指肠:11-12次/分;回肠末端:8-9次/分。(4)波幅:大

4、约为10-15mv,持续时间为几秒至十几秒。P103、动作电位:(1)形成:在慢波的基础上产生,所以慢波是控制胃肠道自动节律性的基础。(2)幅度:6070mv。(3)机制:主要是Ca+2内流,其次是Na+内流。(4)特点:锋电位上升慢,持续时间长;上升支主要依赖Ca+2内流;锋电位幅度低,而且大、小不等。P114、三者关系: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发动平滑肌的收缩。平滑肌收缩的张力与动作电位的数目有关,而慢波是平滑肌收缩的起步电位,是收缩节律的控制波,决定蠕动的方向、节律和速度。P12五、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液的功能(一)消化液的组成及量:1、组成:主要是各种消化酶、离子和水。2

5、、总量:6-8L/日。(二)分泌步骤:1、腺细胞从血液中摄取原料。2、在细胞内合成分泌物,经浓缩后再以颗粒和小泡等形式储存于细胞内。3、以出胞方式排出分泌物。(三)消化液主要作用:1、稀释和溶解食物,利于消化和吸收。2、改变消化道内PH,以适应各种消化酶的活性。3、消化酶能水解复杂的食物成分,有利于吸收。4、粘液、抗体、保护胃粘膜P13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一、唾液的分泌及其作用1、唾液的性质和成分2、唾液的作用: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说话和吞咽;溶解食物,形成味觉,增进食欲;清洁和保护口腔;消化食物;抗菌作用;排泄功能(狂犬病毒经唾液排出)3、唾液分泌的调节:反射调节,有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P1

6、4二、咀嚼和吞咽1、咀嚼:由咀嚼肌群顺序收缩而完成的复杂的反射动作。2、吞咽:可分为三个阶段食团由口腔到咽;食团由咽进入食管上端;食团沿食管下行至胃(图6-2)。P15第三节 胃内消化胃的主要功能:暂时储存食物,并进行初步的消化。一、胃液及其作用分泌量:1.5L2.5L/日 PH:0.951.5(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主要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内因子、粘液。1、盐酸:由胃腺壁细胞分泌,H+来源于水逆浓差分泌。(1)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提供最适PH。使食物变性易于水解。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进入小肠促进胰液、胆汁的分泌。酸性环境有利于小肠对铁、钙的吸收。P16(2)存在形式:游离

7、和结合 游离酸:占绝大部分;总酸 结合酸:少量。表示法:以单位时间内分泌盐酸的毫摩尔数(mmol)来表示。称盐酸排出量。正常值:空腹:05 mmol/h。可达2025 mmol/h。P17(3)分泌机制(图6-3):H+来自代谢产生的水;逆浓差分泌、耗能。P182、胃蛋白酶原:主细胞合成并分泌。作用:(1)使蛋白质分解成shi和胨(2)胃蛋白酶能自身激活(正反馈)盐 酸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P193、粘液:由粘液细胞、粘膜上皮细胞共同分泌。主要成分是糖蛋白,粘滞性强。作用:(1)具有润滑作用,减少食物对胃粘膜的机械损伤。(2)参与形成胃粘液屏障,保护胃粘膜,4、内因子: 由胃腺壁细胞分泌

8、,本质是糖蛋白。作用:保护维生素B12免受小肠内蛋白水解酶的破坏,并促进吸收。P205、胃粘膜自身防御机制(1)胃粘液屏障(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胃粘膜表面的粘液与胃粘膜上皮细胞分泌的Hco-3一起形成抗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侵蚀的凝胶层(图6-4)(2)胃粘膜屏障:指胃上皮细胞顶部的细胞膜和相邻细胞的紧密联接所构成的脂蛋白层。能防止H+侵入粘膜和Na+从粘膜向胃腔扩散。(3)胃粘膜局部的自身保护:如:前列腺素,生长抑素等。能抑制胃酸分泌,刺激粘液和Hco-3分泌改善微循环,促进细胞增生等。胃粘膜防御功能低,可能在胃溃疡病发病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P21二、胃的运动(一)胃运动的形式及意义:1、

9、紧张性收缩 意义:维持胃的形态及位置。2、容受性舒张 意义:容纳和储存食物,同时保持胃内压基本不变。3、蠕动:食物入胃5分钟开始。3次/分,一分钟达幽门,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图6-5)。P22生理意义:(1)搅拌食物,促进食物与胃液混合,有利于化学消化。(2)研磨固体食物。例:胃窦切除患者,对固体食物贮留,研磨作用消失,饭后饱胀。(3)将食糜以一定速度推向十二指肠。P23(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1、胃的排空:(1)含义: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与形状有关:稀稠固体(2)胃排空速度 与性质有关:糖蛋脂混合食物:4-6h排空(3)胃排空的动力:来自胃的运动以及由此形成的胃与十二指肠之间的压差。

10、P242、胃排空的控制:(1)食物入胃促进胃排空: 胃壁 迷走-迷走反射食物入胃 机械化学感受器 胃运动加强 排空 释放 壁内神经丛反射胃窦粘膜 促胃液素(2)食物入十二指肠,抑制胃排空: 食糜入 肠壁感受器胃肠-反射 胃运动 延缓十二指肠 酸脂渗透压 减弱 排空 释放小肠粘膜 促胰液素(三)呕吐:1、含义:指将胃及部分肠内容物经口腔强力驱出的动作。2、意义:是一种具有保护意义的防御反射。P25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在小肠内停留3-8h,通过小肠后,消化和吸收过程基本完成。一、胰液及其作用(一)胰液的性质和成份:1、性质:无色、无臭、碱性。PH7.8-8.4,渗透

11、压与血浆相同,分泌量1-2L/日。2、成份:无机物:碳酸氢盐。 有机物:各种消化酶。P26(二)作用:1、碳酸氢盐:由胰腺内小导管上皮细胞分泌。作用:(1)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肠粘膜免受强酸的侵蚀。(2)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活动提供最适PH环境(PH7-8)。2、胰淀粉酶:胰酶由胰腺腺泡细胞分泌。最适PH6.7-7.0;为-淀粉酶。作用: 分解淀粉为:糊精、麦芽糖、麦芽寡糖。P273、胰脂肪酶:最适PH76.5-8.5作用:将甘油三脂分解成甘油一脂、甘油和脂肪酸。目前认为:胰脂肪酶只有在胰腺分泌的一种称为辅脂酶的帮助下才能发挥作用。4、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酸、肠激酶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糜蛋

12、白酶原 糜蛋白酶作用:二者分别作用能将蛋白质分解成shi和胨。共同作用使蛋白质分解成多肽和氨基酸。5、其它酶类: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羧基肽酶、胆固醇酯酶A2。P28二、胆汁及其作用胆汁由肝细胞分泌,分为肝胆汁和胆囊胆汁。(一)胆汁的性质和成份:1、性质:粘稠、味苦。(1)肝胆汁:金黄色或桔棕色,PH:7.4,(2)胆囊胆汁:深绿色,PH:6.8。水2、成份 有机物: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无机物:Na+、K+、Ca+2、Hco-3等。P29(二)胆汁的作用:1、乳化脂肪:胆盐、胆固醇、卵磷脂作为乳化剂,降低脂肪表面张力,增加脂肪酶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2、帮助脂肪吸收:胆盐与

13、脂肪酸、甘油一脂胆固醇等形成水溶性复合物,送到肠粘膜表面,促进其吸收。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A、D、E、K。Hco-34、促进胆汁分泌。称利胆作用。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 小肠 回肠末端吸收肝合成5、在十二指肠内中和胃酸。(三)胆囊的作用:1、储存和浓缩胆汁:4-10倍2、调节胆道内压和排放胆汁。P30三、小肠液及其作用(一)来源及成份:由十二指肠腺和小肠腺分泌。PH7.6,主要有肠激酶、粘蛋白,还有二肽酶,三肽酶,二糖酶等;分泌量1.5-3L/日(二)作用:1、保护十二指肠免受胃酸侵蚀;2、稀释肠内容物,降低渗透压,有利于水和营养物的吸收。3、肠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P31四、小肠的运动(

14、一)运动形式与意义:1、紧张性收缩:是其它各种运动的基础。2、蠕动: (1)速度:0.5-2.0cm/s(2)意义:将食糜向前推进1cm/分。(3)蠕动冲:进行速度快,传播远的蠕动。(4)肠鸣音:小肠蠕动推动肠内容物时产生的声音。P323、分节运动(图6-6):将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1)作用 使食糜与肠壁结合吸收;挤压肠壁淋巴、血液回流十二指肠:11次/分(2)频率 回肠末端:8次/分P33(二)回盲括约肌的功能:1、含义:在回肠末端与盲肠交界处环形肌显著加厚,称回盲括约肌。2、作用:(1)蠕动波到达回肠末端时,舒张回肠,内容物进入盲肠。(2)内容物充胀盲肠时收缩。防止回肠内容物向盲肠排放。3、活辨作用的意义:(1)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地进入大肠,延长食物在小肠停留的时间,有利于消化吸收。(2)防止大肠内容物反流进入回肠。P34第五节 大肠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