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数据下运营平台在供热计量领域的运用.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521025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大数据下运营平台在供热计量领域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互联网大数据下运营平台在供热计量领域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互联网大数据下运营平台在供热计量领域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互联网大数据下运营平台在供热计量领域的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互联网大数据下运营平台在供热计量领域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大数据下运营平台在供热计量领域的运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互联网大数据下运营平台在供热计量领域的运用大数据正处于从概念走向务实探索的阶段,创新空间巨大,未来几年是大数据产业发展关键时期。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化经营是各行各业转型的一个关键,如何将统一大数据平台应用在供热计量领域是目前供热公司及企业的一个关注焦点。1 供热计量行业背景v 集中供热背景集中供热范围:17个省、市、自治区,采暖人口达7亿以上;每年冬季采暖所耗能源折合人民币近700亿元,占全国能源总消耗的1/4左右;“大锅饭”式的集中供暖,弊端多,初步估算一个冬季浪费热量超过200亿元。v 行业问题供热改造投入大,节能收益低无法统一运营管理:锅炉房计量监控、换热站计量监控、末端计量温控等系统

2、相互孤立,产生众多数据孤岛,不能统一运营管理,导致无法实现按需供热、数字化供热;忽略热网节能本质:水力平衡、按需供热、量化管理,巨大投资没有产生节能价值。v 某供热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9套热计量管理系统,9个厂家供热计量装置;1个小区7个厂家供热计量装置;2套换热站自控系统,2个厂家换热站自控装置;1套锅炉房自控系统,2个厂家锅炉房自控装置;1套GIS地理信息系统,2套视频监控系统,1套收银系统;2 解决思路大数据统一运营平台1. 大数据统一运营平台,打破数据孤岛“零”代码集成任意厂家计量装置、采集装置、PLC自控装置;兼容供热节能运营系统、供热管网监控系统、供热能耗计量系统、用热户计量温控系统

3、、供热GIS系统、供热OA系统、客户服务系统等。完美打破众多数据孤岛,为供热企业提供热网安全与节能服务。2. 量化管理能耗指标,助力热网节能根据年度节能指标以及气候补偿策略、热用户热耗需求等参数,制定能耗指标,进行量化生产、绩效考核管理;实现量化管理、按需供热,助力于热网节能。3. 实现三级计量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为用户提供整个集中供暖系统从热源、热力站、公建建筑及热用户的热耗计量管理;提供远程抄表、一网/二网水力平衡分析、一网/二网热损分析、热耗统计、计量收费、末端远程温控等服务。旨在为用户充分挖掘系统节能潜力,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4. 用户价值3 平台架构供热平台以数据中心、现场计量

4、装置、采集装置和通信系统为基础,主要有节能运营、热网监控、能耗计量、供热收银、数据运维、供热GIS、供热OA、客服在线服务、DTU通信中间件、供热底层服务、统计报表等功能,提供了从热源、换热站到热用户的热网安全与节能运行解决方案。v 平台架构图v 平台优势 三级开放平台,可在智能控制器、采集计算器、服务器上集成第三方仪表和系统,拥有良好开放性与扩展性; 基于SOA的企业应用体系架构,更快速有效地响应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服务; 基于ESB(企业服务总线)的消息传递架构,实现与客户已有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打造一键式操作平台; 基于分布式存储架构,提供可靠、高效的数据访问和处理能力,轻松处理PB级海量数

5、据; 全面引入无线通信技术,采用470MHz民用无线电计量仪表专用频段进行组网; 基于专用嵌入式硬件平台和Linux服务器,系统更稳定、安全、高效; 同时支持Modbus、BACnet/IP、BACnet MS/TP、DL/T645-2007规约、CJ/T188-2004等多种协议的接入,只需简单配置,即插即用; 强大的管理平台,将先进的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于智慧供热,满足各类服务对象多元化的服务需求。4 系统解决方案在供热计量领域,对于大数据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开放的合作,大数据最重要的合作就是整体的数据应用。在供热计量领域,需要相关政府、热力公司,企业一起去探索怎么通过数据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让行业更规范,让用户享受到温暖。所以企业应该努力去推动各方更多的合作,实现与用户数据需求方,数据生产者,数据提供者形成共赢的环境。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