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气象物候教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520678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气象物候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题气象物候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专题气象物候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专题气象物候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专题气象物候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气象物候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气象物候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象物候(专题)教学目的:1朗读体会,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的真挚感情。2了解诗中反映的物候现象。3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诵读感悟诗词中反映的物候现象。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讨论释疑法学法指导:朗读释疑-赏析积累媒体设计:播放诗词朗读录音,用投影方式介绍相关资料。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四时交替,感受万物变化,习以为常。然而,如果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周围事物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我们古代诗歌中记载了许多物候现象,今天我们通过古代诗词中的物候的学习来了解一下古代诗人是如何记载物候现象的。 二诵读感知 具体

2、操作如下: 1,听朗读录音。可采取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反复诵读诗词,要求初步了解诗词的内容(幻灯片投影:相关配诗画) 2,理解诗词内容。采取研讨和点拨的方法,指导学生质疑,释疑,进而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分小组进行口头训练,描述每首诗的景物画面(由于这几首诗均是以前接触过的,因而不难理解) 三品析鉴赏: 1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精确的语言(幻灯片投影:讨论题) (1)塞下曲六首(其一)一诗中“杨柳”的含义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折柳”,语意双关,从字面上看是讲将士们长年驻守在祁连山上,根本见不到内地那种常见的杨柳的景致;更深层的含意是表达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2)体会“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3、”中“晓”、“宵”所表达的意象。 讨论明确:一“晓”一“宵”,就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全盘托出,令人赞叹。 (3)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中的“春风”仅是指春天的风吗?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谈谈。 讨论明确:“春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指朝廷的关心。 (4)塞下曲一诗如何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讨论明确: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追的场景,引人联想。 (5)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是怎样写出画中之景的?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在哪儿? 讨论明确:诗的前三句写了六样景物:竹子和竹外开放的桃花、江水和江水上浮

4、游的鸭子、布满地面的蒌蒿和新出芽的芦苇,分别是地面景、江上景和岸边景。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正在于以这些想像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2揣摩领悟:诗作中描述出的有关物候现象。 自由朗读,交流讨论(幻灯片投影:四幅与诗的内容有关的画面) 明确: (1)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说明:农历五月,多数植物早已过了花期,而天山仍是冰雪一片,原因在于高度差异。 (2)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有人认为“黄河”应为黄沙) 说明:两种说法的角度不同。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是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有可能是

5、“河”与“沙”传写错误。但是从文学角度看,“黄沙直上白云间”没有“黄河远上白云间”那样显得有美感,文学是可以发挥想像的。 (3)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说明:月黑雪猛,非雁飞之时,此时大雁高飞,暗示已有敌情。华罗庚认为“月黑天高时,怎见得雁飞”,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 (4)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 说明:因为画面本身有水有鸭,更从其它景物上想到江水的温度和鸭子的感知;再即景生情,由蒌蒿、芦芽想到了河豚(河豚产卵季节要溯江而上)。 3诵读积累。 四拓展延伸: 你能用你平时积累的诗词来解说其中的物候现象吗? 交流,补充:

6、 1宋代诗人欧阳修鸟啼:穷山候到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花深叶暗耀明日,日暖众鸟皆嘤鸣。(幻灯片投影) 说明:候到日暖,万类生物与时争开,众鸟皆鸣。花鸟草木是有生命的东西,它们对季节变化非常敏感,它们的生长发育,直接反映自然季节的变化。 2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幻灯片投影) 说明:这首诗开头两句揭示了物候学上两个重要规律:第一,植物的荣枯,有一年一度的循环变化;第二,这种循环变化是随气候为转移的,春天一到,万物就要复苏了。 3游庐山大林寺: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

7、知转入此山中。(幻灯片投影) 说明:古代诗人对自然界观察之细致,使后代人佩服不已,这首诗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山下芳华菲尽,而此处桃李始华?北宋科学家沈括经过反复思索,得出这是由于山地气候对植物的影响。 五小结: 生活中,语文无所不在,我们古代一些大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善于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启发我们要善于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中其他有关气象物候的知识,从生活中找寻经验。 六布置作业: 1请写出有关“气象物候”的两句谚语。 2探究活动:组织一次物候观测活动,做好记录,进行交流。 气象物候专题(一)关于气象物候的诗词、成语、俗语积累: 诗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

8、标过五溪。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4.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词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谚语 1.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2.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3.东虹轰隆西虹雨。4.雁鹅过,赶快播。雁下地,就嫌迟。 成语 春暖花开秋高气爽秋风扫落叶一叶知秋春华

9、秋实 (二)探究练习 一、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现象。 【答】时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寒冷,没有烂漫的鲜花,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二、古代诗词中常常写到梅雨。柳宗元写在广西柳州的梅雨诗说:“梅熟迎时雨,苍茫值小春(农历三月)。”杜甫写在四川成都的梅雨诗说:“南京(指成都)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苏轼写在浙江湖州的舶趠风诗说:“三时(农历五月)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请你用物候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答】梅雨多发生在春夏之交,但各地“入梅”的时间不一样。柳州、成都、湖州地点不同,入梅时间自然不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一样。

10、一般来说,梅雨“入梅期”是由南向而北逐步推进的。 三、有人说“天有不测风云”,有人说“天有可测风云”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 【答】A:我认为“天有不测风云”。科学虽然发展了,人类对气象的观测能力提高了,但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人类到目前为止上不能完全解读出“大自然的语言”,印度洋地震海啸给东南亚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便是明证。可见天有“不测”风云。 B:我认为“天有可测风云”。大自然虽然变幻莫测,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天气的认知能力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人类在自然面前不再是束手无策,人类可以凭 物候谚语蚯蚓路上爬,出门要赤脚。蚱蜢扑脸,大雨不远。蜘蛛添丝天放晴,蜘蛛结网大风起。久雨闻鸟鸣,天空

11、会转晴。 燕低飞,披蓑衣。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雨就到。晴蜓高,晒得焦,晴蜓低,带蓑衣。盐缸还潮,大雨将到。蚊子成群嗡嗡叫,大雨就要到。烟不出屋,滴滴笃笃。雨后知了叫,晴天便到。 四季谚语 春季东南风燥松松,东北风雨太公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热烘烘,秋东风晒死老虾公,冬东风雪花白蓬蓬。未到惊蛰打天雷,四十二天雨门开。东闪西闪,晒死泥鳅、黄鳝。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春雾雨水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立春晴一日,耕田不用力。先雷后雨雨必小,先雨后雷雨必大。 夏早西晚东风,晒死塘底老虾公。五月南风满大水,六月南风海也枯。六、七月里吹北风,一、二日内刮龙风。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雨打鸡啼丑,雨伞不离手。立夏

12、落,蓑衣笠帽挂屋下;立夏晴,蓑衣笠帽站田塍。食过端午粽,还要冻三冻。二更上云三更开,三更上云雨便来。南云过北,无水磨墨,北云过南,大路成潭。云向东,一场空;云向西,披蓑衣。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早晨起霞,等水烧茶,晚上起霞,晒死青蛙。日落红霞照满天,风暴在眼前。虹高日头低,大路冲成溪,虹低日头高,明朝晒断腰。东虹日头,西虹雨,早虹晴,夜虹雨。雾里日头,晒破石头。日晕三更雨,夜晕午时风。日出日落胭脂红,不是雨来就是风。夏至有云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六月急雨隔田塍。西甑山戴帽大雨就要到。 “夏九九”歌(夏至后81天):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夜眠露天宿;五九四

13、十五,日中秋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勿入寺;七九六十三,夜眠盖被单;八九七十二,想着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开柜寻棉衣。 秋季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燥到底,当日南风当日消,三日南风大雨浇。秋前西风大水淹,秋后西风断雨点。立秋下雨廿日旱,旱过廿日烂稻秆。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霜打秋头,没草饲牛。霜降见霜,五谷满仓。天上起了鲤鱼斑,明天晒谷不要翻。 冬季北风连夜起,雪花满天飞。四季北风四季雨,四季西风四季晴冬至落雨星不明,立春下雪步难行。先下雪后下霜,一个麦头二人扛。冬雪是被,春雪是刀。 “冬九九”歌(冬至后81天)一九二九,双手不出袖;三九二十七,桠头如笔立;四九三十六,夜眠水里宿;五九四十五,日头开门户;六九五十四,黄狗看阴地;七九六十三,棉袄扁担担;八九七十二,鲤鱼跳过滩;九九八十一,犁头闸田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