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52034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编 制: 审 核: 批 准:日期: 2017年01月10日高温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术语 1、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摄氏度时的作业。2、接触时间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的累计时间与8h的比率。 3、生产性热源: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和工件等。 二、危害程度 高温致使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中暑是高温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1

2、、当有先兆或轻度中暑时,应将患者迅速离开高热环境,移至荫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和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 2、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立即移到荫凉处,让其平卧(或抬高下肢),根据不同的病情,分别作如下处理: 3、中暑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 4、中暑衰竭时,服用含糖、盐饮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 5、日射病时,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身体高热时,应迅速降温,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肤发红),或在额、颈、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也可用50酒精擦浴。 6、症状重或昏迷患者,可针刺人中、涌泉、中冲等穴,并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抢救。 三

3、、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3、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 4、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5、对高温设备和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隔热装置。 6、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持续接触热源后,应轮换作业和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执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 7、工作人员佩戴防高温手套、穿隔热服。 8、采取通风降温措施,打开门窗通风,必要时加装通风机进行机械通风。 9、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和厂房建筑条件,采取防暑降温治理措施,安装空

4、调或风扇。 10、按要求按时参加职业危害岗位的健康体检。 噪声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术语 1、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 2、噪声作业: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作业。 二、危害程度 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三、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

5、、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5、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 6、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7、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8、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应采取个体防护;对职工并不经常停留的噪声作业场所,应根据不同要求建立作为控制、观察、休息的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声衬面,以减少混响声。 9、按要求按时参加职业危害岗位的健康体检。司炉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术语锅炉烟气当中含有:CO、 SO

6、2 、H2S、多环芳烃、粉尘(煤尘和焦尘)等危 害因素 二、危害程度: 1、一氧化碳(CO):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吸入高浓度一氧化碳后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中毒起病急、潜伏期短。轻、中度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昏、心 悸、恶心、呕吐、四肢乏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但昏迷持续时间短,经脱离现场进行抢救,可较快苏醒、一般无明显并发症。重度中毒者意识障碍程度达深昏迷状态,往往出现牙关紧闭、 强直性全身痉挛、大小便失禁。 部分患者可并发脑水肿、肺水肿、严重的心肌损害、休克、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皮肤水泡或成片的皮肤红肿、肌肉肿胀坏死、肝、肾损害等。 2、二氧化硫(SO2):对眼及呼吸

7、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 3、硫化氢(H2S):(1)、接触较高浓度硫化氢后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共济失调,可发生轻度意识障碍。常先出现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2)、接触高浓度硫化氢后以脑病表现为显蓍,出现头痛、头晕、易激动、步态蹒跚、烦躁、意识模糊、谵妄、癫

8、痫样抽搐可呈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等;可突然发生昏迷;也可发生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后心跳停止。眼底检查可见个别病例有视神经乳头水肿。部分病例可同时伴有肺水肿。(3)、急性中毒时多在事故现场发生昏迷,其程度因接触硫化氢的浓度和时间而异,偶可伴有或无呼吸衰竭4、多环芳烃(PAHs):多环芳烃的种类很多,其致癌活性各有差异.苯并芘是一种较强的致癌物,主要导致上皮组织产生肿瘤, 苯并芘除诱导胃癌和皮肤癌外,还可引起食管癌,上呼吸道癌和白血病,并可通过母体使胎儿致畸。 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生产现场和操作室内必须保

9、持通风良好。 3、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4、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5、掌握基本的有毒有害气体自救措施,佩戴好防尘口罩,会使用防毒面具或是空气呼吸器。 6、严格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做到四不伤害。 7、工作时尽量站在上风侧,减少吸入有毒有害气体的机率。 8、按要求按时参加职业危害岗位的健康体检。有毒有害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术语公司在自查生产过程中产生会产生有H2S、多环芳烃等危害因素 二、危害程度: 1、硫化氢(H2S):(1)、接触较高浓度硫化氢后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共

10、济失调,可发生轻度意识障碍。常先出现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2)、接触高浓度硫化氢后以脑病表现为显蓍,出现头痛、头晕、易激动、步态蹒跚、烦躁、意识模糊、谵妄、癫痫样抽搐可呈全身性强直一阵挛发作等;可突然发生昏迷;也可发生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后心跳停止。眼底检查可见个别病例有视神经乳头水肿。部分病例可同时伴有肺水肿。(3)、急性中毒时多在事故现场发生昏迷,其程度因接触硫化氢的浓度和时间而异,偶可伴有或无呼吸衰竭2、多环芳烃(PAHs):多环芳烃的种类很多,其致癌活性各有差异.苯并芘是一种较强的致癌物,主要导致上皮组织产生肿瘤, 苯并芘除诱导胃癌和皮肤癌外,还可引起食管癌,上呼吸道癌和白血病,并可

11、通过母体使胎儿致畸。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按照不同岗位,正确佩戴防毒口罩(面具)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对岗位配置的通风设施进行检查,确认通风设施正常运转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如通风设施出现故障时,致使岗位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正常范围(0.3mg/m3),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及时安排对通风设施进行维修处理故障,确保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浓度正常后,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4、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岗位操作,避免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安全事故。 5、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

12、现将严肃处理。 6、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吸烟、饮水、就餐必须在无污染源的值班室进行、并认真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后方可吸烟、饮水、就餐。 7、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所使用的各类劳保用品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播给其它人员。 8、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污染物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各个部位,避免污染物进入体内。 9、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措施有效预防职业病。化验室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毒物)一、名词解释 我公司化验室对原料、产品化验时,取样桶清洗、水质化验等过程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有毒有

13、害物质主要为硫化氢、芳烃、酸碱等为主,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对化验室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都有危害。 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员工上岗前要到专业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岗前体检,确认没有岗位职业禁忌症者方能上岗工作。 2、在岗员工要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向员工告知体检结果。如果查出员工不适合在本岗位工作,必须及时调换相应的岗位。 3、所有上岗人员进入化验室必须穿戴劳保防护用品,使用原油、溶剂油或其他毒性化学物质操作时,要佩戴耐酸碱橡胶手套、防毒面具等相应的防护器具。 4、化验室操作人员的手、脸、皮肤有破裂时,不应进行有毒物质的操作。 5、操作人员工作前必须打开通风设施,保持化

14、验室内通风,正确运用通风橱,通风橱风量及风速严格控制在安全规程要求范围内执行。 6、操作人员要注意劳逸结合,工作2小时到安全区域休息15-20分钟。7、使用或接触高毒物的化验室要悬挂高毒物的告知卡,告诉员工高毒物的危害、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的方法。 8、每季度组织一次职业健康方面的培训教育,使职工了解日常接触的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危害和防护措施等。 9、工作完毕后,班组长将一天工作的职业健康情况填入交接本上。 三、岗位职业健康应急措施 1、发现人员中毒时,应立即向单位值班干部报告和当地120医务急救中心报警,报警和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地点、受伤原因、受伤位置、出血情况、伤者有无意识等。 2、施救者应做

15、好个体防护,佩带合适的防护用具,及时关停运行的设备,然后将中毒者移至安全地点,解开领口,保持呼吸畅通。 3、皮肤接触强腐蚀性和易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物质时,要迅速脱去污染的衣物,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清洗,清洗时应注意头发、手足、指甲及皮肤皱褶处,冲洗时间不少于15min。 4、眼睛受污染时,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对有刺激和腐蚀性物质冲洗时间不少于15min。冲洗时应将眼睑提起,注意将结膜囊内的化学物质全部冲出,要边冲洗边转动眼球。 5、口服中毒患者应首先催吐。在催吐前给饮水500600ml(空胃不易引吐),然后用手指或钝物刺激舌根部和咽后壁,即可引起呕吐。催吐要反复数次,直到呕吐物纯为饮入的清水为止。如食入的为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则不能催吐,应饮牛奶或蛋清,以保护胃黏膜。食入石油产品亦不能催吐。 6、严重受伤的患者迅速送往就近医疗部门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在护送途中,应密切观察呼吸、心跳、脉搏等生命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