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篇).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520302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3篇).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生长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快乐。在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现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各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我们的教育事业要想稳中求进,就要改革、创新、钻研、探索、积累,希望与挑战并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完善教师自身素质。由上所述,根据课程特点,我制定了本学期个人的工作计划一、工作理念工作着是快乐的、幸福的。工作中,一切从同学角度动身,以人为本,尊重差别,使不同的同学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生命化教学。教学中,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多种方式综合出现学习内容;寓品德教育于学习活动中,注重体验和感悟;发挥整体育人功能,以同学直接参与的多样化的活动为

2、主要出现形式,力争使同学的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注重活动指导,寓评价于活动中,注重个性评价。二、教育教学方面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带着一颗爱心去工作,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调动同学上课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一)、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把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和内容规范四个方面的要求相互联系、互相贯通、整体出现在主题单元中,体现综合性,注重生活性。教学活动内容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和其儿童生活的其他空间。让同学在开放的环境中获得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示,实现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二)、教学目标

3、1、情感与态度方面的培养(1)乐于助人,爱家乡、爱祖国。(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3)自信、老实、求上进。2、行为与习惯方面的培养(1)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2)维护环境,顾惜资源。3、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养(1)、掌握一些自身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2)、使同学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4、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培养(1)、体验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三)、教学措施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动身,在实际生活中捕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规范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

4、标,协助儿童展开活动。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同学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同学直接参与活动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道德认识转化为同学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协助儿童获得相互联系的、不时深化的经验和体验。3、教学活动要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获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空虚,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4、发明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和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

5、科学技术,新的效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时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四)、教学活动形式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观赏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五)、课时布置本学期以_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40课时。具体布置第一单元“愉快的校外生活”4课时第二单元“我会这样做”9课时第三单元“我爱我的家乡”9课时第四单元“我也会很棒”9课时第五单元“大自然探秘”7课时复习2课时总计:40课时三、自身素质的提高工作的同时,我会不时提高自身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1、加强学习,不时更新知识,

6、追逐教育教学最前沿意识,树立现代化的育人观和人才观,不时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课改需要。2、多读书、多考虑、多实践。我会抓紧点滴时间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的知识,让读书成为自身生活的一局部,不时空虚自身。同时通过网络、媒体,开阔眼界,争取完善自身,创新自身,做到终身学习。3、多反思、多总结。每节课后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业务素质,从“保守的经验型”教师转向“开拓的创新型”教师,同时总结自身教学工作中的成败,以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4、确立研究课题:如何使同学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并进行研究。新学期刚刚开始,我

7、将脚踏实地,不时进取创新,争取更大进步,力争一步步走向胜利。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四、课程总目标与分类目标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分目标1、情感与态度(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3)自信、诚实、求上进。2、行为与习惯(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3、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2)

8、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4、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五、单元各主题重点难点本册共5个主题单元分别是我和大师交朋友、可爱的班级、家在自然中、我们生活的地方、长大,真好!。第一单元我和大师交朋友共3课,定位在“与大师交朋友”,试图让大师成为儿童成长历程中亲切的朋友。通过寻访大师的童年,了解大师成才的故事,找找身旁的大师等一系列围绕大师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把在人们心目中被神化的大师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可以探究、可以学习的与儿童零距离的学习目标,引导儿童把好奇、好问、好动脑的自然天性向有理想、有目标的积极探究、有创意地生活方面发展,并最终将关注点放在儿童现阶

9、段的成长和发展中来。第二单元可爱的班级是对一年级下学期我在班级中教学主题的延伸,通过美化教室,组织参加学校的运动会,评选班级的小明星,制作班级的黑板报等各种日常班级活动,感受班集体的可爱,进一步培养儿童的集体意识,让儿童“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爱护班级荣誉,关心和爱护同伴”。第三单元家在自然中教学主题是生命和环境教育,引导儿童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探究、评判、游戏、诵读欣赏、讨论、实践操作等各种学习方式,在与自然的充分互动中感受自然的美好与神奇、生命的美妙与神圣,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生活在自然中的乐趣;从而使“爱护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我们生活的家

10、园更加美好”内化为儿童自我的行为准则。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则是从儿童的视角看自己生活的社区、家乡,从社区的设施、社区人,家乡的食物、美景,家乡的变化出发,帮助儿童了解家乡,懂得邻里相处的道理,激发儿童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初步培养和发展儿童热爱生活、参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最后一课长大,真好是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也是品德与生活课的最后一个单元。这个短单元由2课组成,指导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在行将告别小学低年级生活的时候,觉察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收藏童年的记忆,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为步入新的成长和发展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六、教学措施全面把握课程目标。课

11、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2.转变教师角色。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

12、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

13、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

14、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

15、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七、课时安排第一单元第1课-寻访大师的童年-2课时第2课-大师成才的故事-1课时第3课-大师在我身边-2课时第二单元第1课-班级风景线-2课时第2课-一次运动会-2课时第3课-班级小明星-2课时第4课-我们的班级报-2课时第三单元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2课时第2课-动物、植物和我们-3课时第3课-美好的家园-2课时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的社区-2课时第2课-社区的文明-2课时第3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2课时第五单元第1课-我长大了-2课时第2课-成长档案-2课时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