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敬仰的圣人——孔子.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520023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世敬仰的圣人——孔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万世敬仰的圣人——孔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万世敬仰的圣人——孔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万世敬仰的圣人——孔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万世敬仰的圣人——孔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世敬仰的圣人——孔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世敬仰的圣人——孔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万世敬仰的圣人孔子一、生平概括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鲁昌平乡陬邑。逝世后,葬于曲阜北郊的泗水边,即今日孔林。据考证,孔子的祖先本是“成汤”后代。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出名的勇士,他的原配夫人施氏未能为其生育出一个健康的儿子,因此,叔梁纥晚年休妻,再娶了年轻的颜征在,颜征在即是孔子的母亲。孔子三岁时,其父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日益贫寒,其母将其交由外公抚养、教育。孔子天资聪颖,又极为谦虚好学,故学识日进。到青年时,孔子已经以博学知名于世,并开始广

2、泛招收弟子,传授诗、书、礼、乐等古代文化典籍。其后多年,孔子为求学布道而四处游走。孔子五十一岁时回到鲁国做官,仅用短短数月,就使鲁国内政外交等各方面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恪守礼法。孔子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备感威胁,为了挤走孔子,齐国向鲁国送上120匹良马和80位女乐,使鲁国国君鲁定公和大臣季桓子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身系民生的孔子自然无法对此表示认同,遂携高足离鲁,开始周游列国。他先后到过卫、曹、宋、郑、陈、蔡、楚等诸侯国,并曾在卫国、陈国停留了较长时间。然而,他始终没有得到机会参与各国的政治活动,也没有找到贤明的君主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一般只是被供养起来装点门面而已,并多次

3、备受冷遇与迫害。孔子率弟子在外游十四年,于六十八岁时回到鲁国,鲁国新继位的国君鲁哀公对他礼遇有加,但依旧没有重用他。此时的孔子已无心从政,只专心于教授门徒及整理文化典籍,修订六经。孔子七十三岁时去世,众多弟子为他守孝三年甚或更长时间。在守孝期间,众弟子将孔子平时所讲的话经过讨论辩证,写成流芳百世的论语。孔子在世时,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去世后,被后世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孔子思想体系的中心思想是“仁”,“仁”的概念在论语中出现百次以上,它是读者理解孔子思想的关键所在。“仁”的最简单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想达到“仁”的

4、标准,就必须“克己复礼”,通过对自己的克制和约束以提高道德水平,从而符合礼的要求。他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即不仅自己要在社会上取得自立,在事业上有所发展,还需要帮助别人做到这些。孔子的学生概括他的为人处世之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中体现出一种关怀互助与平等相待的人文主义精神。总的来说,孔子将“仁”看作道德的最高准则,也是道德的总体。孔子的思想兼有博大与朴实、内在与超越的特点,可以为身在浮尘之世的人们,揭示出人生的真谛与世间万物的内在“谜底”,使其能修其内,而安其外,在纷繁混乱的红尘中拥有一份真正的淡定与从容。二、先祖谱系黄帝华夏始祖,活动在黄河流域 帝喾五帝之一,黄

5、帝曾孙 简狄,帝喾次妃商族始祖母 契舜帝大臣,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姓为“子氏”。帝喾与简狄的儿子,被封于商、商族始祖汤商族第一个王,契的第十七代子孙,商朝开创者,定都于亳(现河南商丘)微子殷纣的兄长,被封于宋(现河南商丘) 孔父嘉宋君之后,孔子的六世祖,自此之后取孔为姓。 孔防叔宋国大夫,孔子的曾祖父,因避乱迁至鲁国为大夫,(现山东曲阜)叔梁纥鲁国大夫,孔子父亲 孔子鲁国大夫 三、生而不凡1、黄河清,圣人生。两千多年前,世界上几个古老的文明国家,都出现了极为灿烂的文化。公元前565年,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诞生于印度。十四年后,也就是公元前551年,一位受到万世敬仰的圣人孔子在中国诞生。再过二十

6、八年,希腊的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也降生了。这几位圣哲先贤对人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孔子出生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末期。史记上记载着孔子出生在鲁昌平乡陬邑,也就是现在山东省曲阜市东南方的一个城市。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武艺绝伦,智勇兼备,在一次战役中,由于他的勇敢和机智,救了自己的战友,使其免遭敌人的伏击,因此英名远播,且被委任为陬邑大夫。叔梁纥起初娶了一位姓施的女子为妻,只生了几个女儿,后虽生了一个男孩,名为伯尼,可这孩子天分不高而且足部有毛病,必须撑着拐杖走路。叔梁纥为了这事一直闷闷不乐,施氏虽然贤惠,夫妇两人也很恩爱,可没有一个壮健的男孩来继承香火,总是一件憾事。古时候的习俗,凡是女子出

7、嫁后不能生育男孩者,就可以把她给休了。叔梁纥对结发多年的施氏虽然恩爱难舍,但为了后代的子嗣问题,也只好忍痛和施氏分开,准备另选一位名门闺秀为继室。他听说曲阜县的颜姓人家有三位少女,都是德才兼备,于是就央人去说媒。虽然叔梁纥是圣王成汤的后裔,又是受人景仰的英雄人物,但他毕竟年事已高,因此颜家颇感为难。做父亲的颜襄素只好将这种情况告诉三个女儿,想听听她们的意见再做决定。当时,他的长、次二女听了之后,都低头不语,倒是第三个女儿,闺名叫征在,她年纪最轻,才德也以她为最。她对父亲说:“依照古礼,女孩子家在家从父,一切听凭您老人家做主好了”。颜襄素看到自己的幼女如此善解人意,真是喜不自胜,于是让媒人转告叔

8、梁纥,他答应了这门婚事。叔梁纥闻讯兴奋不已,于是择定吉日良辰,迎娶征在为继室,老夫少妻,恩爱异常。可是婚后很久仍未生育,征在也很着急,就向丈夫建议说:“据说尼山神庙颇为灵验,我们何不前往祈祷,求神保佑,赐我麟儿,不知夫君意下如何?”叔梁纥求子心切,欣然同意。第二天,夫妇两人斋戒沐浴后,一同驱车前往尼山神庙祈祷。说也奇怪,果然没有多久,征在就怀孕了。叔梁纥为她在昌平乡租了一间屋子,让她在那个安静的环境里待产。公元前551年,也就是周灵王二十一年的十月庚子日,孔子呱呱堕地了。据说,这一年,原本是滚滚浊流的黄河竟然清澈见底。这是一种祥瑞的异象,也是“黄河清,圣人生”典故的由来。2、幼年孤苦。叔梁纥晚

9、年得子,那份喜悦不难想象。由于爱子是秉受尼山灵气所生,叔梁纥为他娶名为丘,字仲尼。这孩子的确有异于常人的禀赋,在他呀呀学语阶段,很多事情一经指点就能领悟,而且永久不忘。孔子在三岁时,叔梁纥已是古稀之年。有一次偶感风寒,他未把这小毛病放在心上,却不料一天天沉重,仅短短几天,他就撇下娇妻爱子而撒手人环了。年轻的征在遽遭此变,简直痛不欲生。但她是知书达理的名门闺秀,毅然承担起养家育子的千斤重担。她自动耐心地教伯尼读书,也附带教孔子识字,虽孔子比伯尼小六岁,但没过多久,孔子就能跟哥哥伯尼在一起读书了。他资质聪颖,领悟力强,真可说一目十行,而且牢记不忘。逐渐地连母亲都感到有点无法应付了。征在决定把他送到

10、外公那里就读。颜老先生是一位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他最疼爱自己的这位幼女,何况她生下的这个小外孙,是如此地聪明伶俐。就这样,孔子每天随侍在外公左右,聆受教诲,不懂的地方立即发问,一经指点,马上领悟,而且永远不忘。有一天,外公对孔子说:“这几年来,你跟着我读书进修,颇有进步。你应该致力于做一个君子,将来你出仕为官的时候,应当近守文武之法,远宗尧舜之道,顺天时,察地理,小则可以致民安乐,大则可以治国平天下,你要切记这一番话。我已经年迈,精力日衰,看不到你日后的成就,只要你本着这一点去做,我也就可以含笑九泉了”。就在孔子十九岁那年,颜老先生由于年事已高,在一场大病中去世了。孔子悲恸不已,他和母亲在颜家

11、守丧百日,然后回到自己的家里。3、奉命成婚。孔子秉承父亲的遗传,身体非常魁梧、壮硕,这时候已经出落成一个伟岸男子了。做母亲的望孙心切,希望他能早日成婚。孔子本想游历各地,遍求名师,充实自己,不考虑婚事,可他一向事母至孝,想到这么多年来,母亲含辛茹苦地操持家务、抚育子女,确实也该有一个人在她老人家身边侍候,于是甘愿一切听凭母亲做主。没过多久,征在打听到宋国一位姓丌官的人家,有一个闺女,德才兼备,就为孔子托人说合,然后选定吉日良辰正式迎娶成婚。第二年,丌官氏生下一个男孩子。这时,孔子虽只有二十岁,但他的学识已深受人们的景仰,被公认是一位年轻的学者,就连鲁召公都已经知道他的大名了。当孔子喜得第一个男

12、孩后,鲁召公马上派人送来一条鲤鱼,表示祝贺之意。“鲤鱼跃龙门”是说,鲤鱼在湍急的黄河里,可以逆流而上,在水位差距甚大的“龙门”那个地方,如能一跃而过就能变成一条龙,因此鲤鱼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东西。孔子受到这份殊荣非常高兴,立刻为这孩子取名为鲤,字伯鱼。可惜他是孔子唯一的儿子,且孔鲤资质平庸,不是可造之材。4、初任小吏。结婚生子以后,家庭开支增加,孔子需要一份工作以便赡养妻小。当时孔子的好友南宫敬叔是鲁国公族孟懿子的哥哥,敬叔对孔子非常敬佩,把孔子视为老师,同时也很同情孔子的家道清贫,于是向弟弟孟懿子大力推荐。孟懿子为了整顿赋税,清除积弊成见,所以要用贤才新秀,以求改革,就任用孔子为管田赋

13、粮谷的小官。孔子初入仕途,并不因为官卑职小而马虎从事。接任之初就发现其中弊端重重,而且上下联手,串通一气,营私舞弊。孔子聆受外公的教诲,要做一个正人君子,不肯和他们同流合污。当他全盘了解舞弊黑幕后,就大刀阔斧予以改革,把过去赋税不足的情形,整个扭转过来。这样一来,孟懿子更加重用孔子,提拔他为司职吏,让他管理户口,也非常有成效。5、慈母病逝。孔子的母亲早年孀居,含辛茹苦地度过了不少寂寥岁月。纯性至孝的孔子一心想承欢膝下,反哺相报,让母亲享享清福,以尽人子之道。媳妇丌官氏非常贤淑,而且嫁过来的第二年,就替孔家生下一个白胖儿子。孔子自己已经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俸禄虽然不算丰厚,至少可以使一家人生活无

14、虑。当时周朝已日渐衰微,诸侯间明争暗斗,民不聊生,孔子对此深感痛心,他曾说过“士而安于居,不可以为土”,这表示他不以目前的小成就而满足,他要以匡正天下为己任。这时候,孔子母亲的身体由于多年来的操劳,健康情况一年不如一年。就在孔子二十四岁那年,孔太夫人竟然一病不起,与世长辞了。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在悲痛欲绝中料理了后事。四、怀志出仕。1、问礼于老聃。中国的古礼,父母死亡后,子女必须守丧。服丧期间,不能担任公职,生活上力求节制刻苦,不能饮宴作乐,以示哀悼。孔子在服丧期间,仍不断地钻研学问,而慕名前来向他请教的弟子也越来越多。孔子最景仰的人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周公名旦,周

15、朝的文化大半是周公所创,他后被封于鲁,是鲁国开国先祖。他礼贤下士,善待人民,谦虚谨慎,心系天下。孔子对周公敬慕佩服之至,有关周公制定的礼仪,周公的著述等等,孔子无不尽心研究。孔子在年轻的时候,就经常梦见周公,可见他对周公的仰慕之情是很深厚的。孔子在服丧期满以后,已经是接近“三十而立”的人了。他极想考察周公所订的礼乐源流,也想寻访老子,就同南宫敬叔一起去洛阳。他们在洛阳参观了很多地方,了解了很多古圣先贤的事迹,如尧、舜、周公等。他们又多次拜访了老子,受到很多深刻的教诲,后来孔子深有感触地对弟子们说:“我们都知道鸟善飞,鱼善游,兽善走。可以用兽夹来捉兽,可以用钓钩来捕鱼,可以用弓箭来射鸟,唯有乘风云而升天的龙,奈何不得。我觉得老子就是乘风云而升天的龙”。2、鲁乱去齐。当年能够到周京去的,除了君王的使者或商贾人士以外,就极少有人能有这样的机会,至于专程去游学的,更是绝无仅有。孔子偕同敬叔赴洛阳游学,曾经受到鲁昭公颁赐车马的殊荣,此次回国,当然得到君主那里去复命。当鲁昭公问及游学的经过及心得时,孔子应对得体,鲁昭公对其赞赏不已。从此,孔子不仅是乡里的学者,更是名满全国的大学者,因此慕名前来求教的弟子日益增多。其中平民居多,也有不少贵族,孔子一概接纳,他的宗旨是“有教无类”。其弟子共有三千人之多,这是指他一生中所教的弟子总数而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