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519525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西安地区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但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可试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GB/T 12297 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GB/ 12298 土壤有效硼的测定NY/T 148 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NY/T 1121.2 土壤检测 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NY/T 1121.6 土壤检测 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2、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冬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制定氮肥、磷肥和钾肥等肥料的施用数量、配比、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等。4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4.1 土壤样品采集采样前,要收集相关的地形图、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等资料,制订采样工作计划。根据土壤图和地形图等,在行政区划图上绘制样点分布图,确定采样点位和取样路线。采样过程中严禁随意变更采样点,若有变更须注明理由。需准备GPS、采样工具、采样袋(布袋、纸袋或塑料网袋)、采样标签等。4.1.1采样单元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和肥力

3、等级等因素,将拟配方施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大约为100200亩。每个单元选1520个取样点,然后将同一单元内的样品合并一个混合样。为便于田间示范追踪和施肥分区,可以农户为单元采样。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1。4.1.2 采样时间在上茬作物收获后,冬小麦播种施肥前,应尽快采集土样。4.1.3采样路线及方法采样路线:采样时应沿着预定路线,合理安排先后顺序,尽量节约采样时间与经费。采样方法:根据地块形状采用S形(长方形地块)和对角线(正方形地块)布点采样。在地形变化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采样深度为20cm,取样器应垂直于地

4、面入土,深度相同。用取土铲取样先铲出一个20cm的耕层剖面,然后在整个剖面上均匀取土。因需要测定或抽样测定微量元素时,所有样品都应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注意采样点要避开路边(避开田边2m)、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4.1.4样品量及样品标记每个单元取1kg左右的混和土样。将同一单元内的1520个样点(农户)的土样混合后,用四分法取1kg左右的土样,将多余的土壤弃去。采集好的样品放入统一的样品袋,用铅笔写好标签,内置一张,外贴一张。4.2 土壤样品制备及保存土壤样品采回后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摊成薄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严禁暴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风干过程中

5、要经常翻动土样并将大土块捏碎以加速干燥,同时剔除侵入体。风干后的土样研磨过筛,充分混匀后,装入样品瓶中备用。瓶内外各放标签一张,写明编号、采样地点、土壤名称、采样深度、样品粒径、采样日期、采样人及制样时间、制样人等项目。制备好的样品要妥善贮存,避免日晒、高温、潮湿和酸碱等气体的污染。全部分析工作结束,分析数据核实无误后,试样一般保存三个月至一年,以备查询。需要长期保存的样品,须保存于广口瓶中,用蜡封好瓶口。4.2.1一般化学分析试样剔除风干土样中的植物残体、石块等侵入体和新生体;细小已断的植物须根,可采用静电吸附的方法清除。然后用木棍或硬质橡皮塞碾压磨碎。压碎的土样过2mm孔径筛,未通过的土粒

6、重新碾压,直至全部样品通过2mm孔径筛为止。将通过2mm孔径筛的土样用四分法取出一部分继续碾磨,使之全部通过0.25mm孔径筛。通过2mm孔径筛的土样可供pH、有效养分等项目的测定。通过0.25mm孔径筛的样品供全量养分和有机质等项目的测定。4.2.2 微量元素分析试样用于微量元素分析的土样,其处理方法同一般化学分析样品,但在采样、风干、研磨、过筛、运输、贮存等诸环节都要特别注意,不要接触容易造成样品污染的铁、铜等金属器具。采样、制样推荐使用不锈钢、木、竹或塑料工具,过筛使用尼龙网筛等。通过2mm孔径尼龙筛的样品可用于测定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5土壤养分测定5.1 土壤有机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

7、容量法测定(NY/T 1121.6 土壤检测 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5.2 土壤水解性氮碱解扩散法测定。5.3 土壤有效磷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测定(GB/12297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5.4土壤速效钾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5.5 土壤有效锌DTPA浸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测定。5.6土壤有效硼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进行测定(GB/ 12298土壤有效硼的测定)。5.7土壤pHpH计法(NY/T 1121.2 土壤检测 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6肥料使用准则6.1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6.2禁止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

8、(有机肥料及矿质肥料等)。7肥料施用7.1施肥原则冬小麦施肥应坚持“测土配方施肥,N、P、K合理配比,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施肥前重(基肥)后轻(追肥)”的原则。西安地区冬小麦施肥的一般配比为:N:P2O5:K2O=1:0.5-0.7:0.3-0.5。7.2施肥量的确定7.2.1目标产量目标产量采用平均单产法来确定。平均单产法是利用施肥区前三年平均单产和年递增率为基础确定目标产量,其计算公式是:目标产量(1递增率)前3年平均单产递增率为10%15%为宜。7.2.2作物需肥量通过对正常成熟的农作物全株养分的分析,测定各种作物百千克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乘以目标常量即可获得作物需肥量。作物目标产量

9、所需养分量(kg)= (百千克产量所需养分量(参考值):氮为3.00kg,磷为1.25kg,钾为2.50kg)7.2.3土壤供肥量通过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估算:将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乘一个校正系数,以表达土壤“真实”供肥量。该系数就是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西安地区土壤速效养分校正系数(参考值):氮为0.8, 磷为0.7,钾为0.6 。7.2.4肥料利用率一般通过差减法来计算:利用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减去不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其差值视为肥料供应的养分量,再除以所用肥料养分量就是肥料利用率。肥料利用率(%)=一般情况下,西安地区肥料利用率:氮肥为3035%,磷肥25%,

10、钾肥为4060%。7.2.5肥料养分含量供施肥料包括无机肥料与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商品有机肥料含量按其标明量,不明养分含量的有机肥料养分含量可参照当地不同类型有机肥养分平均含量获得。7.2.6施肥量单项施肥其计算方式为:7.3施肥 7.3.1建议施肥量根据西安地区地力情况及土壤养分测试结果,施肥量按照高产田(目标产量大于450)、中产田(目标产量350450)、低产田(目标产量低于350)区别对待。7.3.1.1氮肥高产田,目标产量大于450,一般土壤速效氮含量大于65 mg /kg,冬小麦全生育期需亩施纯氮1214,折合碳酸氢铵7182或尿素2630; 中产田,目标产量350450,一般土壤

11、速效氮含量4065mg/kg,冬小麦全生育期需亩施纯氮1012,折合碳酸氢铵5971或尿素2226;低产田,目标产量低于350,一般土壤速效氮小于40mg/kg,冬小麦全生育期需亩施纯氮8 kg10 kg,折合碳酸氢铵47kg59 kg或尿素17 kg22 kg。7.3.1.2 磷肥高产田,目标产量大于450,一般土壤有效磷含量25以上,亩施五氧化二磷6 kg8 kg,折合过磷酸钙50 kg67 kg或二铵13 kg17 kg;中产田,目标产量350450,一般土壤有效磷含量1025 ,亩施五氧化二磷5 kg7 kg,折合过磷酸钙42kg58kg或二铵11 kg15 kg;低产田,目标产量低于

12、350,一般土壤有效磷含量小于10,亩施五氧化二磷4 kg6kg,折合过磷酸钙33kg50kg或二铵913。7.3.1.3 钾肥高产田,目标产量大于450,一般土壤速效钾含量大于180,当季可以不施钾肥;中产田,目标产量350450,一般土壤速效钾含量120-180,亩施氧化钾4 kg5 kg,折合氯化钾7 kg8 kg;低产田,目标产量低于350,一般土壤速效钾含量小于120,亩施氧化钾3 kg,折合氯化钾5 kg。西安地区冬小麦配方施肥推荐表目标产量(kg亩)土壤养分指标值施 肥 量(亩)N(mg/kg)P(mg/kg)K(mg/kg)氮肥(N)磷肥(P2O5 )钾肥(K2O )45065

13、2518012-146-80350-45040-6510-25120-18010-125-74-535040101208-104-637.3.1.4微肥因缺补缺。缺锌(土壤有效锌含量0.51.0)的地区于小麦播前结合基肥每亩施入硫酸锌1 kg2 kg,或拔节期叶面喷施0.1%0.2%硫酸锌水溶液1次2次,间隔7天10天。缺硼(土壤有效硼含量0.250.5)时,小麦播前结合基肥每亩施入硼砂0.5 kg,或于拔节和孕穗前喷施0.1%0.2%硼砂溶液各一次。缺锰(土壤有效锰含量低于7.0)时,小麦播前结合基肥每亩施入硫酸锰1 kg2 kg,或拔节期叶面喷施0.1%0.2%的硫酸锰2次,间隔7天10天。7.3.2冬小麦施肥比例及时间7.3.2.1 底肥与追肥的比例磷肥、钾肥、锌肥、硼肥、锰肥在小麦播种前整地时做基肥一次施入,氮肥部分做底肥,部分做追肥。根据西安地区地力情况,提倡氮肥总量的60%做底肥、40%做追肥,对于没有水浇条件、干旱、贫瘠的土壤,氮肥70%100%做底肥施用。7.3.2.2 追肥时间土壤瘠薄干旱且苗情较弱的低产田,浇返青水时施返青肥;对于一般中高产田应将追肥时间后移到拔节期;对于土壤肥沃的高产麦田也可移到拔节中后期追肥。追肥也可分为前轻后重两次进行。起草人员: 孟菁、王虎、吕爽、王小荣、田全明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