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517647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迄今为止,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工作已经走过十余个年头,这其中诞生了不少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取长补短,创新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一、优化课堂提问,生成高效课堂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向学生灌输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学生记笔记记得不亦乐乎,考试时却是两眼一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细究这其中的原因发现:教师急于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学生没有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记忆效果不明显,应用能力自然难以提高。

2、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提问促使学生参与思考,让学生体会通过自己思考获得知识的乐趣,提高对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认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例如,在异分母分式加减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计算+= ,+= ,思考异分母分式能否直接相加减?想一想同分母分式计算法则对异分母分式计算的启示?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回答,复习同分母计算法则知识的同时,异分母分式计算知识顺利导入,同时渗透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何乐而不为呢?提问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从某一侧面直接反映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研究增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这一课题,课堂问题设计是绕不开的一环。就总体教学改革形势

3、而言,愈来愈多的教学工作者开始关注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博采众长,积极汲取优秀教学经验,并将之有效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促使高效数学课堂的生成。二、创设生活情境,拉近课堂距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的需要,要在呈现作为知识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体现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基于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一教学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生活经验进行突破,创设生活情境,以学生熟悉的方式导入数学知识,拉近学生与数学课堂之间的距离,以五年级下册第一

4、课“分数加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明折纸船用了一张纸的,小红折纸飞机用了这张纸的,他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折纸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爱玩的一项游戏,借由这一游戏导入分数加减法知识,不会使学生感到陌生,此外,还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有效促使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三、创新教学形式,应用合作学习课程设计理念提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

5、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有效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促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升华学习品质。小组合作学习是广受赞誉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教师不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按照学生数学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高低进行分组,实行组内互助学习制度,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

6、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以六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樾椋?要求各组画一画讲桌上摆放的粉笔盒从上面、左面和正面看到的形状,比一比,看哪一组画得最正确,画得

7、最快。由于将学生分为小组,各组之间形成一种竞争氛围,学生出于完成学习任务的需要,必须积极开展讨论和交流,这一过程中互助学习品质和自主探究品质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课堂教学目标也顺利达成,可谓是一举多得。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本文是小编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拙见,具体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以及教学需要,有策略地进行取舍。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教师都应当对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进行整体把握,一切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为主,切实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有效达成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