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之米的千年史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515873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之米的千年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业之米的千年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业之米的千年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工业之米的千年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工业之米的千年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之米的千年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之米的千年史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之米”的千年传奇文 / 余风提要: 2000 年,美国纽约时报曾发起一项“人类纪元以来第二个千年的最佳工具”评 选,最终,小小螺丝荣登榜首。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螺丝,为什么会获得如此殊荣?回望人类发展的历史,蒸汽机、晶体管、集成电路、计算机等各种伟大的发明曾极大地促 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发明,同样也影响了人类历史的进 程,比如:螺丝。 2000 年,美国纽约时报曾发起一项“人类纪元以来第二个千年的最佳工 具”评选,最终,小小螺丝荣登榜首。人们不禁要问,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螺丝为什么会获得如此殊荣?“螺丝之父”阿基米德 螺丝,又称“螺钉”,是螺丝钉和螺丝杆的通称,但实

2、际上螺丝钉、螺丝杆是有区别的。 螺丝钉又叫木螺丝,前端有尖头,螺距较大,一般用于紧固木制件、塑料件;螺丝杆前端平头, 螺距较小且均匀,一般与螺母配套,用于紧固金属、机器部件。在工业上,螺丝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大到飞船、飞机、汽车,小到眼镜、手机、桌椅 板凳等的制造,都离不开它,因此它又被誉为“工业之米”。说它是工业的“粮食”,还体现 在对就业的带动上。在中国,生产螺丝及相关产品的企业目前已达 1 万余家,带动 100 多万人 就业。螺丝的起源,据说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发明家阿基米德(约公元前 287公元前 212 )有关。阿基米德最为人熟知的,是他第一个发现了浮力定律和杠杆

3、原理,他曾说过一句广为流传 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能撬动地球。”阿基米德是一个既善于思 索又重视实践的科学家,他亲自动手设计、制造了举重滑轮、军用抛石机等许多机器。其中, 就有被称作“阿基米德螺旋”的提水机。“阿基米德螺旋”外形像一个长木桶,只不过这个长木桶并不是中空的,桶内是一个直径 约 0.3 米、长 3 4.5 米的巨大螺旋。长桶的两头都没有底,桶的外壁安装有脚踏板或手摇杆。 使用时,人们将长桶横放在地,桶的一头略微倾斜伸入水中。然后,通过踩脚踏板或摇手摇杆 带动螺旋转动,将水从桶的下端顺着螺旋提升到高处,使其从桶的另一端流出。通常,木桶倾 斜的角度越小时,水流就

4、越大。虽然, “阿基米德螺旋”转动得很慢,但它的机械效率最高可达60%,提水能力不容小觑,完全可以和后世的水车相媲美,是非常理想的农田灌溉工具。至今,埃及等地中海国家仍然使 用着这种提水机。与水车只能在固定地点使用相比,“阿基米德螺旋”可以运输到不同的地方,使用起来非 常方便。因此,它一经问世,便很快从埃及传播到整个地中海地区。后来,罗马人还将这一装 置应用到城市供水系统中;此外,在采矿作业中,他们也用它来输送矿石、排出矿坑里的污水。“阿基米德螺旋”看似简单,却堪称是个伟大的发明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螺丝状装 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阿基米德是当之无愧的“螺丝之父”。第一颗螺丝钉的出现虽然早在公元

5、前 3 世纪,“阿基米德螺旋”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但从螺旋到螺丝钉,这一 看似并不复杂的跨步,却用了近 1800 年才完成。中世纪时,木匠们使用木钉或金属钉子把家具和木结构的建筑物连接起来。 但直到 15 世纪, 人们才开始生产并使用螺丝钉。从普通的钉子到螺丝钉,尽管只是在钉子的身上增加一些螺纹,却称得上是一个不小的进 步。普通的钉子是通过挤压打入物体中的,遇到比较硬的木材时,钉子常常会将木材撑裂。钉 子进入木材后,主要靠摩擦力固定,对于那些比较松软的木材,时间长了,钉子很容易就会松 脱。而螺丝钉主要依靠螺纹与物体之间的咬合力进行固定。比如,把螺丝钉拧进木头时,锐利 的螺纹与木头互相咬合在一起,

6、从而产生强大的咬合力,使物体连接得更加牢固。最早发明螺丝钉的人是谁,现在已经不可考了。现存关于螺丝钉的最早记录,是成书于 1475 1490 年间的沃尔夫格城堡中世纪家庭全书。这是一本来自德国南部的手抄本图书, 内容涵盖比武、求婚、打猎、战争等骑士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中绘有螺丝钉连接金属的图片, 这说明,至少在 15 世纪时,螺丝钉就已经出现。早期的螺丝钉,曾应用在火绳枪和盔甲上。德国波拉徳火器史 收录的一篇成稿于 1475 年的手稿中, 详细记载并绘出了最早的火绳 枪,其枪机是用两颗带沟槽的螺丝钉固定在枪托上的。之所以使用螺丝钉,是为了应对枪管连 续引爆火药时所产生的震动,使枪机不致因此从枪托

7、上松脱。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 武器及盔甲陈列室里, 有一套来自 15 世纪末的德国盔甲, 其头盔也是用螺丝钉固定在铠甲上的。早期的螺丝钉都是通过手工制作的。在制作时,要先锻造出螺丝钉的钉胚,再用锤子在钉 胚上敲出钉头和圆形的钉身;然后,用锯子在钉头上锯出一道沟槽,再使用一种叫做“板牙” 的螺丝钢板制造螺纹。由于制作工序复杂且价格昂贵, 早期的螺丝钉是论个卖的, 其应用并不广泛。 直到 16 世纪 中叶,它的应用领域也仅限于盔甲、火枪以及钟表制造等为数不多的行业。最早的车床和达芬奇的改良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车床被广泛应用。而车床的起源,极有可能与螺丝有关。因为,现存 最早关于车床的记载,

8、介绍的正是一种制造螺丝钉的机器。成书于 1475 1490 年间的德国沃尔夫格城堡中世纪家庭全书一书,在其“战争技术” 一章中,对这种车床有详细的图文介绍。它是将一个沉重的大型框架安装在固定的工作台上, 用两个可调节的支架夹住螺丝钉的钉坯,钉坯的一头连着推动螺杆,推动螺杆穿过一个支架孔 洞,孔洞内壁有锋利的螺纹状切削头。在使用时,通过手摇曲柄转动推动螺杆,带动螺丝钉的 钉坯一同旋转,从而切削出螺纹。这一车床已经具备了现代车床的许多特征它的车床与工作台是一体的;使用一套机械 装置来控制切削头,能切削出精度较高的螺丝钉;依靠水等动力源而不是手动推动运转;有一 个类似于现代车床“台架”的大型框架以及

9、两个类似于现代车床上“头座”、“尾座”的支架; 这两个支架与切削头支架孔洞之间的距离是可调节的。最奇妙的是,这台机器还配有一把精美 的螺丝刀,这说明,螺丝钉与螺丝刀应该是同步出现的。当时,这种车床并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使用,但它引起了著名画家、法国皇家工程师达 芬奇的兴趣和关注。 1500 年,达芬奇对这一机器设计进行改良并设计出一系列螺丝钉生产机器 的图纸。他所进行的改良有:将原来固定不动的切削头改成了移动式,使切削头沿着螺丝钉钉 坯的轴向做直线运动;将原本需要旋转向前的螺丝钉钉坯改成在固定位置旋转这和现代车 床的工作原理已经非常相像了。达芬奇还为这种车床设计了四种可更换的齿轮。 这些齿轮能

10、带动切削头以不同的速度运动, 运动的速度越快时,螺丝钉的螺纹间距就越小;反之,则间距越大。但达芬奇的这一设计仅仅停留在图纸上,他并没有制造出车床的实物。随后,法国人雅克贝松( 1500 1569)设计、制造出更加精巧的螺丝钉制作车床它 不再使用手摇曲柄,而是靠悬挂着平衡锤的绳子来带动切削头转动。这一车床问世后,并没有 推广到生产领域,而是成为中世纪贵族们消磨闲暇时光的新玩具。他们用它来加工木材、金、 银、铜、铁等各种材质的装饰性螺丝。就连法国国王路易十六,都拥有一台镀金青铜车床,它 使用红木的工作台,车床上嵌有皇家徽章,并配有镀金铁质调节装置。世界第一家螺丝钉厂 螺丝钉真正开始使用机器生产,是

11、在 1760 年。 这一年,英国的约伯和威廉威亚特兄弟发明出一项新专利技术。这一技术在生产时,先 用一个旋轴夹住熟铁锻造出的钉坯,再用矬子将钉头修理成埋头钉的形状;转轴停止转动后, 用一个旋转的圆锯在钉头上切割出一道凹槽;最后,将钉坯放入另一个轴床,利用一个连在推 动螺杆上的切削头,在钉身上自动切削出螺纹。发明出这一专利技术后,威亚特兄弟买下英国伯明翰北部一个废弃的水力磨面厂,将其改 造成利用水为动力源生产螺丝钉的工厂世界上第一家螺丝钉厂由此诞生。威亚特兄弟生产出的螺丝钉,在今天看来虽然仍然比较粗糙,但相比较于传统手工螺丝钉 而言,它的质量更好,生产效率更高一颗螺丝钉的生产时间,从原来的几分钟

12、缩短至六七 秒钟。此后,物美价廉的螺丝钉开始走向市场。当时,欧洲工业革命风起云涌。 1769 年,英国人詹姆斯瓦特制造出早期工业蒸汽机。随 后,蒸汽机替代水能成为生产螺丝钉的新的动力源,同时,螺丝钉的生产工艺也得到改良。新动力源和新工艺的使用,使得螺丝钉的产量在接下来的六七十年中大幅上升,价格也降 低了近 70%。据统计, 1800 年时,英国全国的螺丝钉总产量不到10 万颗,但到 1860 年,这一数字跃升至 700 万颗,翻了 70 倍。这一时期,螺丝钉被广泛应用于家具、马车、船舶等制造业及细木工业。 但新的问题也出现了:最早由机器生产出的螺丝钉,其钉尖是钝的。这是由于依靠当时的 车床和技

13、术,无法在由粗变细的钉坯上切割出螺纹。为解决这一问题,工人们往往将切削头倾 斜一定的角度进行切削,但这样生产出的尖螺丝钉,其抓附力却会降低。此后,为了生产出更具抓附力的尖螺丝钉,一系列专利技术应运而生。比如,1842 年,美国新英格兰螺丝钉公司技工卡伦威普尔发明出一项全自动尖螺丝钉机加工技术并于 7 年后成 功申请尖螺丝钉制造专利。美国人查尔斯 D罗杰斯则发明出一种新技术, 成功解决了螺丝钉 的螺纹部分与无纹栓杆部分的平滑过渡问题。杰西拉姆斯登与精密螺丝切割机床18 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以及天文、航海、地理等各个科学门类的飞速发 展,人们对于高精度的螺丝有了更高需求。这时,来自英

14、国约克郡的小伙杰西拉姆斯登脱颖 而出。1758 年,23 岁的拉姆斯登在伦敦一家数学工具制造厂当工人,他以能制造出带精确刻度的尺子而闻名。此前,刻度尺主要靠手工制造,精度并不高。而当时,刻度尺已开始应用在六分 仪、经纬仪等仪器上,这就要求它必须要有更高的精度。为此,拉姆斯登决定自己设计、制作 一种能够精确均分刻度的机器,但制造这种机器,需要使用一种较长的、有细密螺纹的高精度 调节螺丝。这种调节螺丝,能把旋转运动转化为沿转轴方向水平直线运动。和一般的螺丝钉不同,它 的精度要求更高:其螺纹深度和螺距必须是恒定的,横切面必须是同心圆,它和调节螺母之间 的摩擦力必须小而稳定。当时,几乎没有工厂能生产这

15、种高精度调节螺丝,于是,拉姆斯登决定自己动手制作。从 1762 年开始, 11 年间,他反复实验,终于研制出一台全部由钢铁制造的台式精密螺丝 切割车床,这台车床前所未有地使用了钻石切削头和三角滑动台架,制造出的螺丝精度可达 1/4000 英寸。有了这种螺丝,拉姆斯登终于制造出高精度的刻度划分机了。拉姆斯登高精度调节螺丝的问世,开启了中世纪科学领域的新纪元。此后,利用高精度调 节螺丝制作的各种精密工具,开始广泛应用于航海六分仪、天文望远镜、显微镜等精密仪器。 其中,新型航海六分仪在使用时,甚至可以将航行船只的纬度精确定位到10 秒(即 1 千英尺)以内,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航海探险活动。莫德斯利与

16、世界首个全机械化生产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对螺丝的数量和品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精度螺丝钉开始进 入工业化大生产。对此贡献最大的,是英国的天才发明家亨利莫德斯利。莫德斯利出生于 1771 年,曾在伦敦武里治皇家军火库当铁匠学徒, 18 岁时师从著名制作 家约瑟夫布拉默学习机械制作。当时,莫德斯利研制出一种新型螺丝钉制作车床它配有 滑动台架,使切削工具能够平滑地沿着旋转加工件的长度方向精确运动。刚开始,这一装置被 人们嘲笑为“莫德斯利婴儿车”,但很快它的仿制品就开始遍布英国各地。1797 年,莫德斯利研制出更加精密的车床:它使用了一个特制的3 英尺长的精密调节螺丝和不同直径的可更换齿轮,能生产出不同螺纹距、不同直径的螺丝钉达芬奇的构想,在莫 德斯利这里,终于变成了现实。莫德斯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造纸印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