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班10月24日班会课.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512964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班10月24日班会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班10月24日班会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班10月24日班会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班10月24日班会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班10月24日班会课.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六 (1)班 马星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2、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3、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教学过程:一、 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

2、学校的教育, 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二、 小学生要遵守哪些纪律? 学校纪律,包括课堂纪律、考试纪律、集队纪律、作息纪律、劳动纪律等。 校外纪律有乘车、求诊、购物、安全纪律等包罗万有。三、你对国家的相关法律知道多少?法律部分:小学阶段: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知识。 法律词典:1.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2.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四、合作交流:问题1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

3、自己有没有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毒、注射毒品;(9)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问题2、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自身原因还有什么?1、平时有不良行为、经常搞恶作剧,有的会发展到有意或无意识地伤害别人。2、欣赏“哥儿们义气”,与社会上有劣迹的青少年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结“拜把子兄弟”,排位分,喝血酒,干坏事。3、从冒险

4、、游乐到离家出走、侵犯他人权益到逐渐发展到违法犯罪。4、从小骄生惯养,在家是小皇帝,在外称王称霸乃至行凶打人。5、小偷小摸会发展成盗窃抢劫。自我预防: 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正身避邪,防微杜渐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不良行为。1.携带管制刀具 非法制造、贩卖、携带匕首、三棱刀、强簧刀或其他管制刀具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警告。这些刀具之所以禁止携带,因其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携带管制刀具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件,特别是青少年正是身体发育阶段,精力旺盛,但由于法制观念和是非观念淡薄

5、,争强好胜,行动盲目而不计后果,携带管制刀具,极易一时冲动,酿成不该发生的悲剧。2.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讲文明礼貌,待人恭敬谦让,已成为时代风尚。要求我们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抛弃动手打人,出口骂人的不良行为。如果从小养成了这种不良行为,危害无穷。好多犯罪分子从小染着了打架、怒骂别人的不良行为。3.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4.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偷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量较少的财物的行为。青少年中有的不满足自己生活的欲望,看到人家吃得好、穿得好,心里很羡慕,而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非法去窃取公私财物。一些未成年人因缺少良好的教育环境,平常喜欢贪点小便宜,从拿人家一本书、一支笔、一块橡皮开始,逐渐养成小偷小摸的习惯,任其发展就会演变成盗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