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3507959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光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月光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光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曲》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光曲教学设计高新区第三小学 刘志英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3.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4.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教学课时:2教学流程:一、二课时一、 谈话导入课题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月、光”,提示“曲”是多音字。“月”第一笔是竖撇。“光”第一笔是竖,第4笔的横与第一笔的竖相连,与第二笔的点、第三笔的短撇并不相干,下面的“儿”字的

2、两笔均匀的位于竖的两边。“曲”是什么意思?(没有歌词的,用乐器来演奏的)“曲”的另外一个读音是什么?可以组成什么词?(q,弯曲)二、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小黑板出示:(16个词语)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盲姑娘、霎时间、微波粼粼1. 猜词:盲姑娘、霎时间、蜡烛2. 猜有多少个词语。3. 你能在1分钟内记住几个词语。三、 检查读文情况。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一句话),边读边纠正读音。四、 谈话学习第一自然段。1.月光曲这篇课文是讲谁的?2. 贝多芬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学生交流贝多芬生平的时候,教师随机补充贝多芬生活道路坎坷及不向命运低头的相关

3、资料,随后播放贝多芬的命运钢琴曲。)3.这篇课文说的是他的什么曲子?4.“传说是这样谱写的”中的“传说”是什么意思?(传说:群众口头上流传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或某种说法。传说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但是,民间传说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或好恶。)5.猜测“传说是这样谱成的”下面的内容。小结:课文层次很清楚,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用“月光曲传说是 这样谱成的”引出故事,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及故事中的主要人物。210自然段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贝多芬写月光曲的经过,这两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其实,创作月光曲的过程,也是贝多芬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让我们顺着这条感情线来感受贝多芬

4、博大高尚的情怀。五、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贝多芬散步时为何停下了脚步?(板书:一分触动)过渡:贝多芬正是带着这份触动,怀着这份好奇,他要亲眼看一看,这是谁在弹我的曲子?为什么弹得这么不熟练?于是,他便走近了茅屋,可是琴声忽然停了,他听见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让我们读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从谈话中你明白了什么?自由读同桌分角色读指名读师生共读1. 交流感受并说出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姑娘:对音乐的向往、渴盼、热爱、对哥哥体贴,理解,是个懂事的姑娘。哥哥:不安、内疚、遗憾、丝丝痛楚品读:“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没有考虑,顺便说的话),“随便说说”指的

5、是哪句话?盲姑娘真的是“随便说说”这句话吗?(发自内心),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体谅哥哥的难处,理解哥哥贫困的处境、善解人意、无奈,为自己说过的话感到后悔,懂事,体贴人)2.是呀,听了兄妹俩的谈话,贝多芬十分感动,被他们的善良纯洁所感动,被他们的相互体贴所感动,被他们的手足情深所感动,被他们对音乐的热爱所感动,所以,听到这里,贝多芬便推开门,轻轻地走进了茅屋,他要让盲姑娘听一听自己是怎样弹这首曲子的。六、 学习第四、五自然段。引读:走进了茅屋,他看到茅屋里点着 。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 。窗前有架 ,钢琴前面坐着一个 ,脸很 ,可是眼睛 。看来,这个家庭非常 。家境如此贫寒,怎么会有大人物拜访

6、呢?所以当西装革履的贝多芬走进茅屋时,皮鞋匠怀疑地问: ,而贝多芬回答: ,听说有人给自己弹琴,姑娘连忙 。于是,贝多芬坐在 ,弹起盲姑娘刚才的那首曲子。七、 自由读第六自然段。1. 盲姑娘听完曲子后,她是什么心情?是怎么说的?(理解多纯熟弹奏的技能熟练;理解多深把曲子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理解第一个“您”表示猜,语调稍延长一些,理解第二个“您”很肯定,已做出判断。因为她知道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2. 盲姑娘为何为激动?(梦寐以求得愿望变成现实)3. 盲姑娘为何听了音乐后就能判断出弹奏曲子的人就是贝多芬?(两方面的原因)4. 听完盲姑娘的话后,贝多芬并没

7、有回答,我想;此时此刻,他一定感慨万千,有太多太多的让他想不到:他想不到 想不到 更想不到 (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小结:是啊,贝多芬想不到盲姑娘这么爱音乐,想不到她这么懂音乐,更想不到她在这里竟然遇到了知音。用一个词表达贝多芬此时此刻的心情(万分激动)。就在这个特殊的晚上,在这个特殊的穷乡僻壤间,他遇到了一个双目失明的这么一个特殊的知音,贝多芬激动得说不出来,用“我再给您弹一曲”来回答盲姑娘,创作的激情顿时而生。八、 齐读第八自然段。师:清凉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得富有诗情画意。贝多芬望了望酷爱音乐的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他想:(出示贝多芬名言:我的音

8、乐只应当为穷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样想着,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了琴键。九、 深入学习第九自然段。1. 自由读第九自然段。2. 找出皮鞋匠联想的句子。3. 师读,生闭眼想象画面。4. 学生把想的画面进行描述。 学生想象月亮的变化。 学生想象海面的变化。5. 学生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6. 通过画面猜测曲子的节奏、旋律的变化。柔和舒缓逐渐增强高昂激越(那洒遍银光的微波粼粼的海面的轻幽景象,仿佛是穷兄妹俩淳朴、美丽、善良、勤劳的美好情操,那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从水天相接的地方越升越高的明月,发出了清幽的月光,仿佛在歌颂、赞美穷兄妹俩的聪慧和美好心灵。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

9、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接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波涛汹涌的海面,仿佛是贝多芬在替兄妹俩向不平等的社会提出抗议,为兄妹俩鸣不平。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源于高尚而真挚的情感。)7. 读、背(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清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技艺。让我们把这么美的画面背下来吧。)8. 听着曲子,盲姑娘产生了哪些联想?(脸上平静,心里舒适)9. 讲述“实在事物和联想。”(内容充实,感情深刻)十、 齐读最后一段。(理解“陶醉”优美的琴声让兄妹俩听得入了迷,似乎忘掉了周围一切。苏醒昏迷后醒过来。课文中指穷兄妹俩从美妙的音乐中回过神来。)板书:月光曲有感于知音 寄情于月光情节 情感 曲子 联想听到琴声一分触动柔和舒缓月亮升起微波粼粼听完谈话十分感动逐渐增强月亮升高 波涛起伏遇到知音万分激动高昂激越月亮照耀 波涛汹涌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