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感恩教育实践与探析.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507233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感恩教育实践与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园感恩教育实践与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园感恩教育实践与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儿园感恩教育实践与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儿园感恩教育实践与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感恩教育实践与探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感恩教育实践与探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感恩教育实践与探析【摘要】由于当今社会的种种原因导致现在青少年乃至幼儿都或多或少存在自私,脆弱,任性缺乏感恩之心,因此作为幼儿教育的摇篮-幼儿园应通过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立志教育活动的开展,从注重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学会关心问候他人【关键词】幼儿 感恩 感恩教育【正文】:等方面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实施感恩教育。感恩是指感恩戴德之意,应亦有感谢感激之情。主要是指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也是指主体对于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表示友好并且回报。在当今这样一个浮躁世界里,我们渴求内心的平静,呼唤奉献精神的回归,提倡感恩教育。

2、感恩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记恩、谢恩、报恩以及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二是情感层次,在认知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三是实践层次,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转化成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形成习惯。回报恩情、乐善好施、甘于奉献等这三个层次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一、导致幼儿缺乏感恩之心的原因。1、社会环境中的不

3、利因素。首先,网络文化的泛滥,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文化传播的无限制以及媒体的娱乐化,对传统的道德文化造成了猛烈冲击。其次,富裕的生活,加之父母的溺爱,使很多儿童并不能感受到生活的不易,更不知感恩。 2、家庭因素。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们只要吃的饱、穿的暖、健康、快乐、长知识, 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却很少想过要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 教孩子感恩。许多父母缺乏对教育的正确理解, 在幼儿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例子: 家长到幼儿园接孩子时最关心的事是孩子今天学了些什么?儿歌会背吗?歌曲会唱吗? 故事会讲吗?如果听到老师夸孩子脑子聪明, 智力好, 家长满心欢喜;如果反映的是孩子没有爱心、品德行为方面的

4、缺点, 家长往往会爱听不听的。这种片面重视智力发展, 忽视品德教育, 将造成孩子的“爱心缺失”。久而久之, 家庭小环境促成了孩子们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中无人的心态和习惯, 不利于幼儿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不利于幼儿未来的发展。3、学校因素在幼儿园课程里关于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内容很少, 虽有品德教育, 但还不全、不到位, 或是形式化, 表面化, 没有持之以恒, 不能使幼儿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和感受其行为的真正意义, 做到知之而行。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本身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意识, 偏重于幼儿的智力教育, 忽视孩子的人格教育。缺乏对孩子人格的正确引导教育, 让智力教育与人格教育出现了倒挂现象, 使得孩子

5、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二、如何在教育生活实践中学会感恩。1、感恩意识的培养。教师是儿童的第二父母, 是孩子眼中无所不知的圣人, 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让幼儿学会感恩, 教师必须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因此, 教师在儿童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 对幼儿表现出关爱行为, 应该毫不吝惜地经常对儿童说“ 谢谢”。幼儿天性爱模仿, 当教师对幼儿时时关爱, 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 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 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值得感谢的人, 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6、还要让他们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这是最初始的情感,然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这种情感扩展到身边的人,直至整个社会。家庭是孩子一切情感的发源地,在这里我们要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描述情感。每个孩子都曾体验人类的各种情感:快乐、高兴、喜悦、悲伤等,但不能准确表述,需要家长耐心指点,这样他以后才能清楚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为其情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认识基础。教师要跟家长多交流,督促家长应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共度亲子时光,否则容易使孩子形成自私、冷漠等不良情感。教育孩子要重视“细微处见精神”,有时家长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很大的影响。要让孩子懂得爱,家长仅仅付出爱是不够的,还要想

7、法得到来自孩子的爱和关怀。比如早上上学的时候, 有没有向爷爷奶奶鞠躬说再见, 孩子生日的时候爸爸送了孩子一份小礼物, 孩子是不是向他表达了喜爱和感激,孩子每次去小伙伴家玩, 是不是事先告诉了妈妈, 免得妈妈为他的晚回家而担心。要教育孩子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去看待我们身边的一切。2、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在实施感恩教育活动中,可以开展一些专门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请幼儿心理专家给幼儿以心理引导。另外,在丰富多彩教学和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感恩。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 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陈毅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在晨间谈话、社会课中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 唤醒幼儿心灵深处的感

8、恩的善根, 使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 心灵得到净化, 促使幼儿感恩情感的养成。可以充分利用一些节日, 比如学雷锋日、重阳节等节日, 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可以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生日, 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 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 比如为教师和同伴做一件好事, 给父母、老人捶捶背等。通过这些具体而形象的活动, 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 学会感恩与回报。3、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如某天早晨的户外活动中,我班的黄毅成小朋友采摘了花朵,我对小朋友说:“我听到有谁在哭,你们知道是谁吗?”小朋友你看我,我看你。都说:

9、“不知道。”我说:“我知道,是小花的妈妈在哭。她说,她的一个漂亮的花宝宝不见了,她在找它的花宝宝呢!你们谁看见了她的花宝宝?”好多的小朋友说不知道。只有黄毅诚小朋友一声不吭,把手藏在背后。“小花宝宝可能是找好朋友去玩了,我们帮小花妈妈找找。”我边说边走到黄毅诚身边,“哦!原来小花找黄毅诚做朋友了呀。”我指着小花说:“小花你怎么了?怎么耷拉着脑袋呀”我把花放到自己的耳朵边,“哦,小花说,离开了花妈妈就不舒服了。以后我们不要让漂亮的小花离开妈妈,好吗?”小朋友都说好。漂亮的花很容易受到孩子的喜爱,并随即采摘。在这次随机的教育活动中我把小花当成是一种有生命的物体,赋予它生命让它会哭、会笑有自己的情感

10、,让幼儿深切的感受到它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爱护它、关心它、保护它。它美化了我们的环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又如在某次的点心活动中我班的浩浩把馒头分成三份,把两份藏了起来要留给爸爸妈妈吃。当时我的心微微的一颤在现在这个都是独生子女、家中一个人围着几个人转的年代,还有几个小朋友在吃东西的时候能够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能够想到家中的其他人呢!我表扬了浩浩的这种想法。“浩浩你真的很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如果知道你有好吃的东西还想着他们的时候一定会很高兴的。但是这个馒头是做给小朋友吃的,你把他搓的这么脏也不能吃了,等浩浩长大了赚钱了买很多好吃的给爸爸妈妈,好吗?现在你只要在幼儿园里做一个好孩子爸爸妈妈就很

11、高兴了。”由此我想到平时我们的感恩教育,学会感恩并不需要我们的孩子去做多大的事情,学会关心自己的父母和身边的人我觉得是最好的感恩教育行动。也验证了教育家陈鹤琴的那句教育名言“生活皆教育”。 4、给孩子创设回报他人之恩的机会。创设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如针对“三八”节我们设计了对妈妈说一句好听的话、为妈妈做一件自己能做的事、邮寄一张亲手制作的贺卡给妈妈系列活动,让孩子通过这些活动来回报妈妈的养育之恩,也让孩子深切的体会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

12、心周围的世界。5、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为感恩教育的培养奠定基础。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能为其感恩教育及其一生的教育奠定良好基础。确实, 一个生活都不会自理的人, 又如何去帮助他人、感恩他人? 因此, 一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虽然在学习上、生活中、思想上都要对幼儿加以关心和引导, 但这并不表示教师在生活中只是充当“保姆”的角色。教师要给幼儿创造一些机会, 如擦桌子、扫地、学穿衣服、系鞋带等, 这样, 既锻炼幼儿做事的能力, 又培养幼儿独立生活、为他人服务、感恩他人的能力。然而, 自理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 习惯的养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在实践中, 我们巧用拟

13、人、游戏、儿歌、正面引导、榜样示范等方法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当幼儿出色完成时, 我们及时表扬, 予以肯定,强化行为。但由于幼儿缺少生活经验, 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如不小心弄湿衣裤, 把桌子上的脏东西抹到地上弄脏地面等, 面对这些, 我们也总是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 以保护幼儿做事的积极性。同时让幼儿明白, 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从中体会父母、教师的艰辛, 久而久之, 在润物细无声的生活教育中培养了幼儿的感恩之心。6、 养成问候他人的习惯。人们相互之间的一声问候,不一定带来什么具体的财富,解决什么具体的问题,但它却能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让人感知到亲情与温暖,给人增添力量与

14、勇气。1973 年11 月21 日,第一个“世界问候日”诞生。现在,“世界问候日”的宗旨也由“最初通过寄发问候信,呼吁和劝告有关领导人放弃军事手段,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发展成为“以促进人类相亲相爱为主题”的纪念日。我们也应该重视这种问候,因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能听到来自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的问候,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是另一番景象,多少因为被冷落而发生的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了。因此应该从小教育幼儿养成问候他人的习惯,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7、营造感恩教育的社会环境。没有好的环境就不可能有效地实施感恩教育,感恩教育要取得成效,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感恩教育的环境包括小到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中到社区环境

15、,大到整个社会环境等。感恩教育是一个社会工程,学校虽然是德育的主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只有使感恩教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只有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才会多一份阳光、少一点冷漠,我们对新一代的教育才会更有效。 总之,实施感恩教育,能使孩子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同时克服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对我们的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我们幼儿园目前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让孩子们在温暖中学会感恩,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养成健康心态,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感恩起到教育的作用,才能真正让孩子知恩、感恩,进而施恩、报恩,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