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修剪的原则.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50486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修剪的原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春季修剪的原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春季修剪的原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春季修剪的原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季修剪的原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修剪的原则.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春季修剪的原则春季修剪的目的是为了树形美观,开花植物花繁叶茂,通过修剪控制树冠保持一定形状和大小,使树体结构合理、枝条疏密合理,便于管理。二、修剪方法1、短截(又称短剪):只剪去一年生枝条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增加枝条,控制枝条长度扩大树冠,利用剪口芽改变枝条生长方向,使树形更加圆满。短截分为:轻短剪(剪去枝条的1/5-1/4)、中短剪(剪去枝条的1/3-1/2)、重短剪(剪去枝条的2/3-3/4)和极重短剪。注意事项:剪口部位应在预留芽上方1厘米左右,剪口要平滑,截粗枝剪口应涂防腐剂。2、疏枝(疏剪):指枝条从基部去除的修剪方法。目的是改善树冠内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树木的枝条总量,有利于促

2、进开花。注意事项:主要疏除病虫害为害的枝条、枯枝、死枝、平行枝、背下枝及过密枝和枝干基部萌蘖枝。操作时,剪口与着生枝应平齐,不得留小桩以利愈合;丛生灌木的剪口应与地面平齐。3、回缩:(缩剪):将二年生以上枝条、枝组剪去一段的修剪方法。目的是促进剪口后部的枝条生长、促进剪口下方的潜伏芽萌发,对母枝起着较强的削弱作用。注意事项:对于大龄或老龄枝组常用的修剪方法。4、长放:对一年生枝条不进行修剪,任其生长的方法。目的是为了对生长过旺的树有削弱的作用,使它长势适中。三、修剪的程序和顺序修剪应掌握一看、二剪、三检查的原则,修剪前对树木的生长势、枝条的分布情况及需要的冠型,先了解一下,尤其对多年生枝条要慎

3、重考虑后再下剪子。剪时由而下,由外及内,由粗剪到细剪。从疏枝入手,把枯枝、密生枝、重叠枝等不需要的枝条剪去,再对留下的枝条进行短剪。剪口芽留在希望长出枝条的方向。需回缩修剪时,应先修剪大枝,再修剪中枝,再次修剪小枝。最后检查修剪是否合理,有无漏剪与误剪,以便修正或重修。四、各种植物的修剪方法1、白蜡白蜡生长时期易偏冠,因此在修剪时应注意对出现偏冠的枝组进行修剪,修剪时预留芽应向着迎风面的斜侧方。2、栾树栾树树冠近圆球形,树形端正,一般采用自然式树形。行道树用苗要求主干通直,第一分枝高度为2.5米至3.5米,树冠完整丰满,枝条分布均匀、开展。3、国槐国槐仅需要修去过密的枝,病枝,和枯死枝条即可。

4、为树冠树势不平衡时,对过高部分的枝干要进行缩剪或短截。于分枝点附近留56个主枝,使自然长成卵圆形或扁圆形的树冠。4、紫荆紫荆类植物根部每年会萌发新枝,形成丛生状的植株景观,同时其花芽多形成在二年生以上的老杆上。因而修剪时可视植株情况来定,对影响绿地整体景观的紫荆,可将长势衰弱的老枝从根部剪掉,适当保留部分萌发新枝,重新培养主枝;对长势健壮的植株,可将萌发新枝逐一剪去。5、龙爪槐修剪时将根据枝条走向顺弧度进行修剪,留下背上的芽子。6、碧桃春季主要修剪细弱枝和病枝等,保证树形开张。桃类树木开花在二年生中长果枝上,并在距枝条尾端1/3处前开花量较大。故在修剪时应当多留些强健的当年生枝条,同时可短截尾

5、端1/3以上枝条,并注意枝条在整株分布均匀。7、连翘连翘是一年生枝上开花,所以在修剪时注意剪去细弱枝和徒长枝。8、金银木对于细弱枝进行短截或疏剪,直立枝、平行枝进行疏剪。9、紫薇在春天萌芽前先将细弱枝、过密枝剪去。紫薇是当年生枝条开花,所以在修剪时多进行短截,促发新枝,对于去年开过花的枝条进行短截或疏剪。10、紫叶李因紫叶李生长速度不快,所以在修剪时注意轻剪,不要太多去除大枝,一般进行短截就可以了。11、合欢目前合欢树较小,修剪量不大,但是此期也正是对合欢树树形进行整理的有利时期。12、绿篱的修剪修剪时持剪刀要与绿篱平行修剪,平面上要修剪在一条直线上,纵面也是如此,应该根据造型进行修剪,保证在一个面或一条直线上,如果是弧线的要保持修剪面的平滑、整齐。剪下来的残枝叶要随即清理掉。注:修剪时,要求剪锯必须锋利,剪口光滑平整、严禁树皮撕裂。上树机械和折梯,使用前应检查各个部件是否灵活,有无松动,防止事故的发生。上树操作系好安全绳。作业时,要特行道树修剪时,有专人维护现场,以防锯落大枝砸伤过往行人和车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