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选修3-5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503915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选修3-5知识点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物理选修3-5知识点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物理选修3-5知识点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物理选修3-5知识点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物理选修3-5知识点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理选修3-5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选修3-5知识点归纳.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物理选修 3-5知识点总结一、量子理论的建立 黑体和黑体辐射、1、黑体:如果某种物体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2、黑体辐射:黑体辐射的规律为:温度越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同时,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普朗克的能量子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现象)3、量子理论的建立: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个最小能量值 的整数倍,这个不可再分的能量值 叫做能量子 = hh为普朗克常数(6.6310 J.S)-34二、光电效应 光子说 光电效应方程1、光电效应(表明光子具有能量)(1)光的电磁说使光的波动理

2、论发展到相当完美的地步,但是它并不能解释光电效应的现象。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2)光电效应的研究结果:存在饱和电流,这表明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存在遏止电压:当所加电压U为 0时,电流 I并不为 0。只有施加反向电压,也就是阴极接电源正极阳极接电源负极,在光电管两级形成使电子减速的电场,电流才可能为0。使光电流减小到 0的反向电压 Uc称为遏止电压 E=eU。遏止电压的存在意味着光电子具有一定的初速度;截止频率:光电子的能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弱kc无关,当入射光的频率高于截止频率时才能发生光

3、电效应v =w /h;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 s。-9c0规律: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频率的光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 不超过 10 s;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9(1)判断和描述时应理清三个关系:光电效应的实质(单个光子与单个电子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的来源(金属表面的自由电子吸收光子后克服逸出功逸出后具有的动能)入射光

4、强度与光电流的关系(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2)定量分析时应抓住三个关系式: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h W.k0最大初动能与遏止电压的关系:EeU.kc逸出功与极限频率的关系:W0h .02、光子说:光本身就是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频率为 的光的能量子为 h 。这些能量子被成为光子。E = h - Wu3、光电效应方程:KOuh = W(E 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W 是逸出功,即从金属表面 截止Ok0直接飞出的光电子克服电荷引力所做的功。)三、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具有动量)1、1918-1922年康普顿(美)在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时发现:光子

5、在介质中和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可以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散射。2、在光的散射过程中,有些散射光的波长比入射光的波长略大,这种现象叫康普顿效应。3、光子的动量:p=h/四、光的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 概率波 不确定关系1、光的波粒二象性:干涉、衍射和偏振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光是一种波;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又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光是一种粒子,由于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只能认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不可把光当成宏观观念中的波,也不可把光当成宏观观念中的粒子。少量的光子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运动表现为波动性;光在传播时显示波动性,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往往显示粒子性;频率小波长大的波动性显著,

6、频率大波长小的粒子性显著。2、光子的能量E=h ,光子的动量p=h/ 表示式也可以看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不矛盾:表示粒子性的粒子能量和动量的计算式中都含有表示波的特征的物理量频率 和波长 。由以上两式和波速公式 c= 还可以得出:E = p c。3、物质波:1924年德布罗意(法)提出,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具有波动性,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与之对应的波,波长 =h / p这种波叫物质波,也叫德布罗意波。(电子的衍射图样;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为何远远高于光学显微镜)4、概率波(了解):从光子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种概率波。5、不确定关系(了解):xp=h/4 ,x表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量,p表

7、示粒子在 x方向上的动量的不确定量。五、原子核式模型机构1、1897年汤姆孙(英)发现了电子,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揭开了研究原子结构的序幕(原子可再分)。(谁发现了阴极射线?是汤姆孙吗?)2、1909年起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做了 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即 粒子散射实验,得到出乎意料的结果: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 粒子偏转角超过了 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角几乎达到180。(P 图)533、卢瑟福在 1911年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 ,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

8、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按照这个学说,可很好地解释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 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还可以估计原子核的大小(数量级为10 m)和原子核的正电荷数。-15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六、氢原子的光谱1、光谱的种类:(1)发射光谱:物质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炽热的固体、液体及高温高压气体发光产生连续光谱;稀薄气体发光产生线状谱,不同元素的线状谱线不同,又称特征谱线。(2)吸收光谱:连续谱线中某些频率的光被稀薄气体吸收后产生的光谱,元素能发射出何种频率的光,就相应能吸收何种频率的光,因此吸收光谱也可作元素的特征谱线。2、氢原子的光谱是线状的(这些亮线称为原子的特征谱,线即)辐射波长是

9、分立的。3、基尔霍夫开创了光谱分析的方法利:用元素的特征谱线(线状谱或吸收光谱)鉴别物质的分析方法。七、原子的能级1、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跟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矛盾为:a、原子是不稳定的;b、原子光谱是连续谱),1913年玻尔(丹麦)在其基础上,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运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玻尔理论。2、玻尔理论的假设:(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定态。氢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值,叫做它的能级。原子处于最低能级时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这种定态叫做基态;原子处于较高能级时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的

10、这些定态叫做激发态。(2)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mn量差决定,即 hu = E - E(能级图见 3-5第 58页)nm(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 3、玻尔计算公式:r =n r , E = E/n (n=1,2,3)r =0.5310 m , E = -13.6eV ,分别代表第一条(即离核最近的)可能轨道的半径和22-10n1n1电子在这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114、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

11、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可能是吸收光子,也可能是由于碰撞(碰撞时实物粒子的动能可全部或部分地被电子吸收);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只能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而从某一能级到被电离可以吸收能量大于或等于电离能的任何频率的光子。(光电效应)5、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 n的能级时(n1),可能辐射出的光谱线条数为 N= n(n-1)/2。6、玻尔模型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引入了量子概念(提出了能级和跃迁的概念,能解释气体导电时发光的机理、氢原子的线状谱),局限之处在于它过多地保留了经典理论(经典粒子、轨道等),无法解释复杂原子的光谱。7、现代量子理论认为电子的轨道只能用电子云来描述。8、可见光 hv能量范围:

12、红紫 1.61eV3.10eV,氢原子能级 3跃迁到 2放出红光,4跃迁到 2放出蓝光。八、原子核的组成1、天然放射现象(1)天然放射现象能够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和它的变化规律(2)1896年贝克勒耳发现放射性,在他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经过研究发现了新元素钋和镭。三种射线在磁场,电场中的运动轨迹(3)三种射线的性质 射线带正电, 粒子就是高速(0.1C)的氦原子核,贯穿本领很小,电离作用很强; 射线带负电,是高速(0.99C)电子流,贯穿本领很强(几毫米的铝板),电离作用较弱; 射线中电中性的,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贯穿本领最强(几厘米的铅板),电离作用很小。2、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

13、1)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为新核的变化叫做原子核的衰在变衰。变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是守恒的(注意:质量并不守恒。)。 射线是伴随 射线或 射线产生的,没有单独的 衰变( 衰变:原子核处于较高能级,辐射光子后跃迁到低能级。)。 衰变:核内 2个中子和 2个质子能十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中被抛射出来,于是,放射性元素就发生了 衰变。 例:本质方程: 2 n +2 H He114012 衰变: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了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放射到核外,质子留在新核中。例: Th Pa+ e 本质方程:2342340U Th+ He-1(2)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

14、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需要的时间。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本身的因素决定,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909123823449290 2 H + en11001-1学状态无关,它是对大量原子的统计规律。3、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在核反应中电荷数和质量数都是守恒的。a、1919年卢瑟福用 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质子即氢原子核。核反应方程b、卢瑟福预想到原子内存在质量跟质子相等的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即中子。查德威克经过研究发现中子,核反应方程(第一次实现人工转变)c、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其质子数,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其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同一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互称同位素。d、1934年,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夫妇在用 粒子轰击铝箔时,除探测到预料中的中子外,还探测到了正电子。核反应方程:(这是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得到放射性同位素。)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优点:a、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强度容易控制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