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唐代建筑详解解析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502831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7唐代建筑详解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07唐代建筑详解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07唐代建筑详解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07唐代建筑详解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07唐代建筑详解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7唐代建筑详解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唐代建筑详解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代建筑唐代(公元6 1 8 - 9 0 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建筑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 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正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简介唐代(公元6 1 8 - 9 0 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唐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开朗。唐代中原地区的建筑规模宏大,规划严整,中国建筑群的整体规划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唐都长安(今西安)和东都洛阳都修建

2、了规模巨大的宫殿、苑囿、官署,且建筑布局也更加规范合理。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的城市,其规 划也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长安城内的帝王宫殿大明宫极为雄伟,其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3倍多。唐代的木建筑实现了艺术加工与结构造型的统一, 包括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均体 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唐代建筑舒展朴实, 庄重大方,色调简洁明快。山西省五台山的佛光寺 大殿是典型的唐代建筑,体现了上述特点。包括西安大雁塔、小雁塔此外,唐代的砖石建筑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佛塔大多采用砖石建造。和大理千寻塔在内的中国现存唐塔均为砖石塔。主要特点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

3、兴建的,面积8 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在。唐代帝陵多利 用自然地形,因山为坟, 因此比秦汉时的人造巨冢更有气势;陵墓的神道极长,石雕刚健雄伟,数量也较前加多,墓内壁画尤为生动。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到了隋唐,大体量的建筑已不再象汉代那样依赖夯土高台

4、外包小空间木建筑的办法来解决。各构件,特别是斗拱的构件形式及用料都已规格化,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一般房屋都在墙上画图后按图施工。房屋建成后还要在梁上记下他的名字(见柳宗元的梓人传)。都料”的名称直到元朝仍在沿用。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中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唐时砖石塔有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三种。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

5、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 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 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这是鉴真和尚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从唐代遗留下来的木构建筑在中国已几乎绝迹,只剩下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两处。唐代木构建筑的风格除了人们众所周知的以中轴线左右对称”之外,还有什么呢?唐代木构建筑一眼看上去给人的印象是:结构简单,朴实无华,雄伟气派。它的造型特点主要包括:、斗拱硕大。斗拱大是唐代木构建筑最基本的特征,因为斗拱大,屋檐看上去较为深远。二、简单而粗犷的

6、鸱吻。 鸱吻就是房屋屋脊两端的一种装饰物,唐代木构建筑的鸱吻一般作鸱鸟嘴或鸱鸟尾状。三、屋檐高挑。 唐代木构建筑的屋檐高挑向上翘起,而且屋檐通常分为上下两层。四、屋瓦呈青黑色。五、柱子较粗。唐代木构建筑的柱子比较粗, 而且下粗上细,体现了唐朝人以胖为美的审美 取向。六、色调单一。 唐代木构建筑所包含的颜色不会超过两种,一般均为红白两色或黑白两色。最标准的唐代风格木构建筑当推 日本平城京奈良法隆寺东大殿。 建筑技艺唐朝单栋建筑在长方形平面中,以满堂柱网双槽平面和内外槽平面最多,或有龟头屋,挟屋等的平面变化。唐朝殿堂各间面阔有两种,一为明间大而左右各间小;一为各间相等。唐代的建筑组群主次分明,高低

7、错落,大型廊院组合复杂,正殿左右或翼以回廊,形成院落,转 角处和庭院两侧又有楼阁和次要殿堂,并有横向扩展的建筑组群方式,在中央主要庭院左右,再建纵向庭院各一至二组,而在个组之间之夹道来解决交通和防火问题。唐代的的瓦有灰瓦、黑瓦和琉璃瓦三种。灰瓦较为疏松,用于一般建筑。黑瓦质地紧密,经 过打磨,表面光滑,多使用于宫殿和寺庙上。 长安大明宫出土的琉璃瓦以绿色居多,蓝色次 之,并有绿琉璃砖。唐朝重要建筑的屋顶,常用叠瓦脊和鸱尾,其鸱尾的形制比之宋、元、 明、清各代远为简洁秀拔。唐瓦当则多用莲瓣图案。还有用木做瓦,外涂油漆,和镂铜为瓦”的。此外,唐代建筑的屋顶坡度较缓,屋顶曲线恰倒好处,歇山顶的房屋收

8、山很深,并配有精美 的悬鱼;较重要的建筑都用线条鲜明的筒瓦,在屋脊上还常用不同颜色的瓦件 剪边”更加 突出了屋顶的轮廓。以上这些,再加上雄健的斗拱,深远的出檐,素雅的外墙粉饰和带 侧 脚”生起的立柱,便形成了大唐建筑高贵富丽的形象。唐代的斗拱已臻成熟极盛,有一斗、一斗三升、双抄单拱、人字形补间铺作、双抄双下昂和 四抄偷心等等 其风格奔放,但又不失典雅,再加上唐式建筑斗拱与柱比例甚大,更使它的结构之美显现的淋漓尽致。唐代的门窗多用版门和直棂窗, 门扇分上中下,上部高装直棂便于采光,且门窗框四周加线 脚。唐代栏杆多用勾片栏板或用卧棂栏杆, 其下并护以雁翅版, 可石制望柱和螭首已见于大 明宫含元殿遗

9、址中,可知当时重要建筑的台基上使用石制栏杆。唐代台基,临水建筑使用木结构的柱、枋斗拱外,一般建筑用砖石二料构成,再在台基外侧设散水一周。台基的地栿、脚柱、间柱阶沿石等都饰以雕刻或彩绘,踏步面和垂带石亦是, 但也有用花砖的。唐代柱础多用莲花柱础,比较矮平。城楼基座有斗拱,用梯形梁架做城门 道或用叉手做城门道。在垂足而坐的习惯普遍后,长桌、长凳、腰围凳、扶手椅及靠背椅应运而生。唐代家具的式 样趋朴素,实用大方,线条柔和,装饰嵌铀及制作技术均有进步,室内布置亦多样化,富于 生活情趣。壁画风貌唐代建筑壁画可以看出, 阙有更密切的传承关系。i,敦煌唐代壁画里的宫殿, 可以首先注意那些表现 宫阙”的画面。

10、在第3 9 7窟有两座初唐时 绘制的宫阙:中央是宫城正门,上建两层门楼;左右夹建二台,就是阙台,平面向前略伸使 整体平面呈一浅“字;阙台上各建有一座单层阙楼,其纵轴和中央城楼平行。盛唐第17 2 窟有两座宫城门,平面都是形,上有城楼、挟屋和曲折连屋,城下列戟架。这两图都是宫阙。 晚唐第9窟中有一城楼, 在城楼前左右各一阙台, 台上也有纵轴和城楼平行的阙楼,三座建筑之间以弧形城墙相连。唐代宫阙是从周汉就有的阙发展来的, 并与东汉至北朝盛行的坞壁 阙”之一名,首见于诗经。郑风 子衿曰: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说明周时已经有了阙。 自东周以至东汉,阙主要都是作为一种礼 制性建筑而存在

11、的。形制是两座孤立的台, 台上有屋,对峙于宫门、城门、墓道和庙门之前, 起标表入口以壮观瞻的作用。大约自东汉中期开始直至南北朝,坞壁大量兴起,在坞门处往往也建阙,它不再孤立于大门外边而是紧挟在坞门两侧,突出了它的物质性功能即军事防御作用。坞壁阙在敦煌早期窟中也可大量见到,大都是塑出的,称为阙形龛,双阙中间连有屋顶,但中间屋顶仍低于左右阙,保持有汉阙双峙的构思; 少数是画出的,其中有的中央屋顶比双阙为高,显出了以中央屋顶为构图中心的新意匠,为阙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隋唐以后,随着国家的统一,社会趋于安定,同时也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加强,这种在汉代本来是 有严格等级规定的阙又恢复了它的权威性而且更加

12、严格了,遂专属之于帝室,而且除个别帝陵有墓阙外,阙都建于宫门处,形成了宫阙独步的局面。敦煌壁画中的临水栏杆、台基 从壁画的宫阙形象可以知道, 唐代的宫阙总体平面是“字形,左右二阙不再象坞壁阙那样与大门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更向前推移出去。这种现象说明阙的防卫性意义又降低到次要的地位,而重新突现了它的礼制性意义。从这一点看,似乎唐阙是汉阙的某种恢复。但历史虽然有可能是相似的却永远也不会重复,由汉至唐,阙的发展也经历着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唐阙在阙台与门楼之间有墙连系着,又特别强调中央城楼, 这些都说明唐代宫阙是魏晋坞壁阙的直接发展。高大巍峨的中央城楼位置后退,强烈显示了它在整座建筑中的构图立体作用;左

13、右阙楼位置前伸,与它形成犄角之势,只处于陪衬的地位, 三者共同组成了一座极富统一感的建筑整体。在壁画宫阙中,我们还注意到它们的中央城楼大都又各分出左中右三部,左右二部和中部的关系又形成了一个较小范围的统一整体,突出于外的城台进一步加强了它的统一感。人们在远处时更多的是对全景范围的大整体的感受, 走近以后,中央城楼的统一构图随之突现,在整个行进过程中, 建筑都以其不同规模的完整艺术形象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字形平面拉开了整组建筑的深度,使它比坞壁阙所能控制的空间大大扩张了,再加上它的绝对尺度的扩大,气势当然也要大得多。平面的进退又加强了对立面高低错落的感受,丰富了建筑群的造型。字所围的封闭空间, 本

14、身就具有压抑感, 其内界面又是大片墙面,就更使人们感到森严,对人发挥了强烈的震慑作用。汉代人崔豹曾说:阙人臣将朝,至此则思其所阙,故谓之阙”(古今注),这话虽不免有望文生义之嫌,却也透露了礼制性阙的精神功 能作用。人臣至此,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的缺点;而顿起悚惧之心,阙,充分体现了它作为君临天下的皇权象征的意义。建筑就是通过这样的空间造型手段来发挥它的艺术作用 的,在这种场合,恐怕象绘画、雕塑等其它艺术的感染作用就不能和它相比了。首都建筑唐代建筑唐代首都长安城,是当时中国的政冶、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那个时候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都市之一。城始建於二(西元五八二年)六月,第二年三月完成。最初名大兴城

15、”到唐代才改称长安城,并作了修建和扩充。城内有帝王后妃的官城,有政(蟹)府机关所在的皇城。有商业区东西二市,还有一百零八坊。全市规划整齐,作棋盘状,总面积8 3平方公 里,约是现在西安城(明清时建)的七倍半多。长安城及各宫殿建筑形制, 历代有不少学者考证研究, 并作图志之。但早在唐长安城即已被 破坏殆尽,学者的考证多根据文献, 其中不免颇多错误。5 0年代末期开始,考古工作者对 长安城作了多次采勘和发掘, 复原了部份城垣、城门、宫殿,对长安城有了更却确切的了解。长安城的四城墙与西门(现存的城墙为明代所建),长安城外郭城(京城)东西长9 7 2 1公尺,南北长8 6 5 1。7公尺,墙厚在9至12公尺左右。现在仅残存墙基,埋在地下。每面城各有城门三座, 南面当中是长安城的正门明德门,明德门向北是止对皇城的朱雀门和正对太极宫的承大门,有五个门道,较其他城门多两道。 门道宽5公尺,最旁边的两道有车辙痕,有的车辙从中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