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平菇种植技术.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501564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蒜,平菇种植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蒜,平菇种植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蒜,平菇种植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蒜,平菇种植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蒜,平菇种植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蒜,平菇种植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蒜,平菇种植技术.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蒜,平菇种植技术一、整地施基肥。将土地翻耕,深度1316厘米,整成厢面,包沟宽度1.31.7米,沟深26厘米,然后撒入基肥,每亩用腐熟人畜粪5060担,菜籽饼354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与土拌匀后,将厢面整平,然后播种。二、播种。一般在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播种,品种选用四川大蒜,以食青蒜(叶蒜)为主,兼食蒜苔。播种前将种子催芽,方法是:将蒜瓣放入大木桶内,一边喷水,一边搅拌,直至蒜皮全部湿润,然后保持湿润23天,即可播种。条播,行距1720厘米。播种时,用锄头开一条纵向浅沟,将种瓣点播于土中,瓣背紧贴沟壁一侧,呈直线排列,瓣距810厘米(以收青蒜为主的,可以稍密),以后

2、开沟出来的土盖在前一行种瓣上,厚度2厘米,随即盖草,厚度以不见土面为宜,然后浇透水份保湿。三、田间管理。大蒜的根系分布很浅,吸水能力弱,在营养生长期间,应继续不断地满足它对水肥的要求。当出苗34厘米高时,应浇施稀薄的人粪尿提苗,隔57天追一次,连追3次,忌撒施碳铵,以防伤苗。苗高达到20厘米左右时,加大追肥量,每亩用尿素10公斤加钾肥5公斤,兑水在行间灌施。当叶片全部展出,在假茎下部可剥见短苔时,每亩浇施复合肥1015公斤,隔7天左右追一次。四、采收。采收青蒜的,没有严格的采收期要求。采收蒜苔的,以蒜苔抽出叶鞘,并开始甩弯时,即可采收。最好在晴天中午或下午进行。平菇很适合于代料栽培,可以袋栽、

3、柱式栽培、床架栽培和阳畦栽培。以袋栽和柱式栽培为优,其产量高、品质好、效益高。 袋栽平菇的优点:有利于控制杂菌和害虫的危害,成功率高;充分利用空间,占地面积小(1518平方米的培养室可培养15002000袋);生产周期缩短,采用堆积发菌,增高料温,加快发菌,缩短菌丝生长期;便于移动管理,可充分利用场地;有利于控制温度,保持湿度,出菇整齐,菇形好,产量稳定。 袋栽平菇的技术要求: 1、原料的选择 原料应新鲜、无霉变、无虫蛀、不含农药或其他有害化学成分。栽培前放在太阳下暴晒23天,以杀死料中的杂菌和害虫。对包谷芯、豆杆、稻草、麦杆、杂木等原材料,应预先切短或粉碎。 2、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99% 石

4、灰1% 多菌灵0.1% 包谷芯76% 棉籽壳20% 麦麸皮或包谷粉3% 石灰1% 包谷杆87.5% 麦麸皮5% 包谷面3% 石灰3% 尿素0.5% 食盐1% 稻草74% 包谷粉25% 石膏粉1% 多菌灵0.1% 麦杆84% 麦麸皮8% 石膏2% 尿素0.5% 过磷酸钙1.5% 石灰4% 锯木面60% 棉籽壳30% 麦麸皮9% 石灰1% 杂草94% 麦麸皮5% 石膏1% 可用作平菇栽培的原材料很多,以新鲜、干燥、易处理、便于收集和保存为原则,配置时注意调节培养料的营养和酸碱度,原料调制前,包谷芯应粉碎成花生米大小的颗粒,包谷杆、麦杆和稻草等均应碾碎并切成35厘米长的小段。 3、堆积发酵 按上属配

5、方要求,准确称料,将料充分混合(易溶于水的应先加入水中溶解),然后加水拌匀。春栽气温低,空气湿度小,培养料中加水适当多一些,在100公斤干料中加入150公斤水为宜,不同培养料加水量也略有不同,玉米芯、绒长的棉籽壳可适当加水多一些,绒短的棉籽壳应少加些水。拌好的培养料堆闷2小时,让其吃透水后进行堆积发酵。建堆的方法是:在水泥地面上铺一层麦杆,约10厘米厚,把培养料放在麦杆上,料少时堆成1米高的圆形堆,料多时堆成高1米,宽1米的条形堆,每隔30厘米左右,用木棍扎通气眼到料底,然后在料堆上覆盖草垫或塑料薄膜。当料堆中心温度升到5560时维持18小时进行翻堆,内倒外、外倒内,继续堆积发酵,使料堆中心温

6、度再次升高到5560时维持24小时,再翻堆1次。经过两次翻堆,培养料开始变色,散发出发酵香味,无霉味和臭味,并有大量的白色放线菌菌丝生长,发酵即结束。然后用pH试纸检查培养料的酸碱度,并调节pH为8左右,待料温降到30以下时进行装袋。生产实践证明,用发酵料栽培平菇菌丝生长快、杂菌少、产量高。 4、装袋 选用宽23厘米,长43厘米,厚0.025微米的低压聚乙烯筒膜,每公斤筒膜可截180个左右,每袋可装干料0.70.8公斤。人工装袋时,应一手提袋,一手装料,边装边压。装至离袋口8厘米左右时,将料面压实,清理袋口料物,排气后紧贴料面用绳子缠34圈,扎紧扎牢,防止进水、进气。装袋时注意:装袋前要把料充

7、分拌一次。料的湿度以用手紧握指缝间见水渗出而不往下滴为适中,培养料太干太湿均不利于菌丝生长。装袋时要做到边装料、边拌料,以免上部料干,下部料湿;拌好的料应尽量在4小时之内装完,以免放置时间过长,培养料发酵变酸;装袋时不能蹬、不能摔、不能揉,压料用力均匀,轻拿轻放,保护好袋子,防止塑料袋破损;装袋时要注意松紧适度,一般以手按有弹性,手压有轻度凹陷,手拖挺直为度。压得紧透气性不好,影响菌丝生长;压得松则菌丝生长散而无力,在翻垛时易断裂损伤,影响出菇;装好的料袋要求密实、挺直、不松软,袋的粗细、长短要一致,便于堆垛发菌和出菇;将装好的料袋逐袋检查,发现破口或微孔立即用透明胶布封贴。 5、灭菌 技术要

8、点:清洗锅内污水,换上清水,将装好料的菌袋及时进灶,合理堆放。料袋在灶内采用一袋袋上下对正的直叠式摆放。这样不仅孔隙大,有利于蒸汽穿透,而且灭菌后的菌袋成为四面体,有利于接种和后期管理。蒸仓内四个角自上而下留下15平方厘米的通气道,排与排之间也要留下空隙,保障蒸汽畅通,确保灭菌彻底;灭菌时要做到“三勤”。即:勤看火及时加煤;勤加水防止干锅;勤看温度防止掉温;烧火应掌握“攻头、促尾、保中间”。灭菌开始时必须大火攻头,力争在46小时之内使灶温升到100,并开始记时。然后稳火控温,使温度一直保持在100不掉温,维持24小时。灭菌最后2小时旺火猛烧,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停火后焖料,当温度降到70左右时

9、,抢温出锅,并迅速运往接种室冷却,菌袋冷却时应“井”字形叠放,要注意,切勿“大头、小尾、中间松”;防止漏气。常压灭菌灶的门要密封严实。 6、接种 接种要在无菌条件下严格操作,一是必须为接种创造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以防止杂菌感染;二是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操作,才能防止杂菌进入料袋内,确保接种成功。接种过程:环境消毒。接种前一周将接种室内外打扫干净,撒上石灰或波尔多液。使用前34天将接种室密闭,用0.51公斤硫磺(或1公斤甲醛)熏蒸消毒1224小时。料袋入室前,用消毒液喷洒室内外地面和空间;菌种的选择和消毒处理。选择菌丝洁白、粗壮、浓密、交织成块的优质菌种,用消毒液清洗菌种瓶外壁并立即移入接

10、种室,在无菌条件下,敲破瓶壁,取出菌种,将菌种掰成胡豆粒大小的块,不宜太大也不宜太碎;在料袋温度降至2830时,解开料袋一端的绳子,拉直料袋,并把菌种均匀撒在料袋口,一定要将料袋口的培养料完全覆盖,然后收拢料袋,套上塑料圈,盖上纸,用软胶圈把纸和料袋一齐扎在塑料圈上。接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做好接种时的灭菌;接种时动作要快速、准确;接种及操作人员必须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将手和头发洗干净,剪去指甲,手和手臂要用70%酒精消毒。 7、堆垛发菌 菇棚(房)消毒后,把接过种的料袋搬运到菇棚(房)内,在畦床上对垛发菌。堆垛的层次,要看气温高低而定,夏秋季气温高时,堆放24层,料袋堆放成“井”字形,交叉排放,

11、便于散热,垛与垛之间留出6070厘米宽的人行道,便于操作和通风换气,还要留出一定的空地,以便翻堆倒垛。春季或冬季气温低时,畦床应铺上一层稻草或麦草,以免下层温度太低影响发菌,同时增高堆垛,堆放1012层,上面在覆盖塑料薄膜或草帘保温,提高堆温,促进菌丝生长。如菇棚未建好,也可采用露地发菌。露地发菌场地要求干燥、洁净、凉爽,堆垛上盖一层草帘遮荫,下雨前加盖塑料薄膜,雨后揭膜,使温度保持在20左右为宜。发菌管理的要点如下: 保持温度、注意堆温变化。堆垛发菌后,要定期在料袋间插温度计观察堆温,注意堆温变化。发菌温度以2530为好,高于30应及时散堆,加大通风量,防止高温烧坏菌丝。温度低于20应设法增

12、温保温。 通风换气。菇棚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气温高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 保持干燥。菇棚内空气相对湿度6070%为宜。 光线要暗。弱光有利于菌丝生长。 翻堆。堆垛后每隔57天翻垛一次,将下层料袋往上垛,上层的下垛,里面的往外垛,外面的往里垛,使菌袋受温一致,发菌整齐。翻垛时发现有杂菌污染的料袋,应将其拣出;若发现有菌丝不吃料的,必须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通气补气。采用两头扎口封闭式发菌,在发菌早期,袋内含氧量可以满足菌丝生长的需要。随着菌丝生长量增大,袋内供氧量不足就会影响菌丝正常生长。当袋两头菌丝各长进料内23厘米时,可在菌丝生长带上端12厘米处用大头针(或缝衣针)周身刺

13、孔810个孔,或用削尖的竹筷由袋口往里扎34个孔,或将袋两头扎紧的绳子稍加松开,利用松绳后袋口薄膜的自然张力,让新鲜空气进入袋内,以通气补氧,促进菌丝健壮生长。 预防鼠害。防止老鼠咬破料袋,引发杂菌污染。 8、发菌阶段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菌丝不萌发,不吃料。发生原因:料变质,孳生大量杂菌;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菌种老化,生活力很弱;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加石灰过量,pH值偏高。 解决办法:使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使用适龄菌种(菌龄3035天);掌握适宜含水量,手紧握料指缝间有水珠不滴下为度;发菌期间棚温保持在20左右,料温25左右为宜,温度宁可稍低些,切勿过高,严防烧菌,;培养料中勿添加抑菌

14、剂,添加石灰应适量,尤其再气温较低时添加量不宜超过1%。PH78为宜。 培养料酸臭。发生原因:发菌期间遇高温未及时散热降温,细菌大量繁殖,使料发酵变酸,腐败变臭;料中水分过多,空气不足,厌氧发酵导致料腐烂发臭。 解决办法:将料倒出,摊开晾晒后添加适量新料再继续进行发酵,重新装袋接种;如料已腐烂变黑,只能废弃作肥料。 菌丝萎缩。发生原因:料袋堆垛太高,发生发酵热时未及时倒垛散热,料温升高达35以上烧坏菌丝;料袋大,装料多,发酵热高;发菌场地温度过高加之通风不良;料过湿加之装得太实,透气不好,菌丝缺氧也会出现菌丝萎缩现象。 解决办法:改善发菌场地环境,注意通风降温;料袋堆垛发菌,气温高时,堆放24

15、层,呈“井”字形交叉排放,便于散热;料袋发酵热产生期间及时倒垛散热;拌料时掌握好料水比,装袋时做到松紧适宜;装袋选用的薄膜筒宽度不应超过25厘米为好,避免装料过多发生发酵热过高。 袋壁布满豆渣样菌苔。发生原因:培养料含水量大,透气性差,引发酵母菌大量孳生,在袋膜上大量聚积,料内出现发酵酸味。 解决办法:用直径1厘米削尖的圆木棍在料袋两头往中间扎孔23个,深58厘米,以通气补氧。不久,袋内壁附着的酵母菌苔会逐渐自行消退,平菇菌丝就会继续生长。 霉菌污染。原因:培养料或菌种本身带菌;发菌场地卫生条件差或老菇房未作彻底消毒;菇棚高温高湿不通风。 解决办法:选用新鲜、无霉变、经暴晒的培养料,发酵要彻底;避开高温期播种,加强通风,防止潮湿闷热;选用优质、抗霉,吃料快的菌种;霉菌污染发现早,面积小时,可用pH10以上的石灰水注入被污染的培养料,同时搬离发菌场,单独发菌管理。对污染严重的则清除出场,挖坑深埋处理。 发菌后期吃料缓慢,迟迟长不满袋。发生原因:袋两头扎口过紧,袋内空气不足,造成缺氧。 解决办法:解绳松动料袋扎口或刺孔通气。 软袋。一般袋料表面长有菌丝,但袋内菌丝少,且稀疏不紧密,菌袋软而无弹性。发生原因:菌种退化或老化,生活力减弱;高温伤害了菌种;添加氮源过多,料内细菌大量繁殖,抑制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大,氧气不足,影响菌丝向料内生长。 解决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