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50117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学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学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数学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数学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1.用启发式突破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知识难度大,或者是由于各种因素,同学解题有困难,教师假设能抓住问题的症结,制定出精巧的问题,启发点拨,指导同学思维,同学就能豁然开朗。对在含盐25%的盐水500克中加入多少克水,使含盐率降低到20%这道题,部分同学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以指出这道题中什么是不变量,引导同学抓装盐的重量不变这一关键展开思路:盐的重量现在盐水重量加入水的重量,即40025%20%-400=100(克)。 2.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小同学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熟悉的飞跃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学习抽象概念,困难更大,这样,具体形象教学在小

2、学数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同学自己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再利用这一表象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是突破难点的好办法。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可让同学亲自动手割割拼拼各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引导他们自己去得出各类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 3.重视求证,突破难点 依据教材内容的难点,采用恰当的验证方法,也是突破难点的一种重要途径。关于推断题,一般同学很难肯定,教师假设教会同学依据题目采纳相应的求证方法,就能作出正确的推断。如推断437002414001是否正确,可引导同学利用求被除数方法来验证。140024+1=43701与原来的被除数不符,所以是错的。进一步求证得出140024+100=43700,被除数和

3、除数同时扩展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而余数变了,余数也会随着扩展相同的倍数。这样,抽象的题目就变得具体化了。 2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全面参加。特别主体。 创设情境。素养教育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内化性,而内化应依靠主体才干实现。因此,教师是努力创造一种愉快、宽松、积极的学习气氛,千方百计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同学能最大限度地参加到学习当中,勤于动脑、动口、动手。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同学对割补法比较陌生,感到抽象,可通过小组讨论,操作验证,让每一个同学推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只有让同学亲身体验了,同学才干真正熟悉,也才干记得牢。 主动参加。新课程改革后,同

4、学是否主动参加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是否优化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因为新课程提倡的三大新的学习方式动手施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都是以同学的主动参加为前提的,这也是教学不但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新理念的充分体现。关注同学主动参加学习就要充分涮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参加进来、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让课堂实质变活。教师也就要善于从同学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寓教学于活动中,让同学主动参加到活动中来,使同学学得轻松愉快,又学有所获。 大胆质疑。教师应与同学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励同学勤于思索,大胆生疑质疑,大胆提出问题,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有同学问梯形怎样转化为平行四边

5、形、为什么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后。还要除以2,他们通过预习,把课文中一些疑难都提出来,这就便于教师随时调节教学,俗话说:不怕不懂。最怕不问。同学通过提出问题、思索问题、讨论问题、动手施行、解决问题一系列过程,就能更扎实地掌握知识,提升效率。 精练为主,强化技能。 如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制定这样一道题!如何把含盐16%的盐水40千克改制成含盐20%的盐水?这样一个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打破了成规旧矩的束缚,引起同学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思索。提升浓度的途径:使盐水中的盐变多加盐,使盐水中的水变少蒸发水,由此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1)必须加多少盐?(2)必须要蒸发多少水?从而使问题思路明朗化。当加盐时

6、盐水中水的重量不变,当蒸发水时盐水中盐的重量不变。同学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展开,最终得出两个不同的答案。 通过这样的学习,能给同学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同学的必须要,又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3培养同学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直观形象 好动是小同学的又一特征。小同学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教师要遵循同学的认知规律,感知一思维一记忆,也就是让同学动手、动脑、动口。多种器官参加学习,接受外部信息可化难为易,使同学在愉悦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了同学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能力,又激发了同学积极探究的兴趣。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熟悉时,

7、教师组织同学一起撕面、粘叠证实长方体对面面积相等,拆框架比较证实长方体对应棱长长度相等,装拆散的长方体框架,还其原貌。课堂上巧设问题,引导同学进行演示、观察和思索,特别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总之,通过撕一一拆一一装一系列操作活动,这样既培养同学独立思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也使同学在动态的教学中很自然地熟悉和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而且通过操作,拓展了同学的认知领域,培养了同学乐于探究的学习兴趣。 采纳多种新颖的学习形式 要使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必须要经过一定的学习。依据巴甫洛夫说,在学习活动中如果有多种分析器官参加,可以提升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使更好地建立暂时联系,所以学习形式既要新颖,又要有变化。

8、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强化估算,激励算法多样化。为此,我每节课都进行口算学习。在学习中依据不同的数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学习形式,进行计算的基本技能训练。我一般采纳以下几种方法:1.听算、视算和估算。即:听题、看题、心算、口答。目的是既培养同学眼、耳、脑、口同时并用,思想高度集中,提升抽象思维能力,又培养同学的估算意识,发展同学的估算能力。2.对新旧式题交错进行学习。在安排对新旧知识学习时,适当穿插一些旧知识互相衔接,互相渗透,使同学不易遗忘,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3.讲解算式的学习。即通过同学讲出算式的意义,能简算,要用简便方法计算,这样既培养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升灵活运用法则的水平

9、,又促进同学学习的兴趣。 恰当导入新课 依据数学教学的特点,新课导入就在新旧问题之间架起一座认知桥梁,从而顺利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让同学轻松地学习新知,产生优良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分数的初步熟悉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先出示3个问题:1.把4个同样大的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2.把2个同样大的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前两个问题同学运用整数除法的知识,迅速地回答出来。但是第3个问题,同学只能依据亲身经历或看见过的,说每人一半,还不能用具体的一个数来回答,此时同学茫然了,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矛盾的乐趣油然而生,这个时候进行新课,同学学习新知识的

10、兴趣会油然而生。施行证实,导课蕴涵着内在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对同学进行愉快的教育,使同学掌握和运用知识有益处。 4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指导观察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究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同学的观察力呢?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同学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同学依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同学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同学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同学对研究的问题做

11、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同学深厚的观察兴趣。 如学习三角形的熟悉,同学对围成的理解有困难。教师可让同学准备10厘米、16厘米、8厘米、6厘米的小棒各一根,选择其中三根摆成一个三角形。在拼摆中,同学发现用10、16、8厘米,10、8、6厘米和10、16、6厘米都能拼成三角形,当选16厘米、8厘米、6厘米长的三根小棒时,首尾不能相接,不能拼成三角形。借助图形,同学不但直观的感知了三角形两边之和不能小于第三边,而且明白了三角形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而应该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使同学对三角形的定义有了清楚的熟悉。因此,在概念的形成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同学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和充分的思

12、索空间,让同学在观察、操作、实验、归纳和分析的过程中亲身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 引导想象 想象是思维探究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同学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同学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同学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

13、除去推理外,经常包涵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依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同学的创造性想象。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浮现同学熟悉的情景:种植园里各种植物郁郁葱葱,分别种在划成不同形状的地块上。然后出示种有竹子和杜鹃的地块,分别呈正方形和长方形,要求算一算它们的种植面积,同学运用已学的知识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出示一块形如平行四边形的青菜地,让同学猜一猜它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怎么求?同学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有天然的好奇,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纷纷依据前面的知识作出如下推测:、面积是长边和短边长度的积。、长边和它的高的积。、短边和它的高的积。、先拼成一个长方形,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关教师一一板书出来,同学见自己的思维结果被肯定,心理上有一种小小的成就,从而更激起了主动探究的欲望。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