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承载力修正.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499588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0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承载力修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地基承载力修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地基承载力修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地基承载力修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地基承载力修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基承载力修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承载力修正.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车库离主楼大约4.5左右,在修正主楼的地基承载力时,基础深度是否可以考虑基础实际埋置深度,不用考虑车库。另外,车库与主楼之间的距离该怎么确定,有没有公式或者经验什么的?QQ截图20120313161448.png(8.53 KB, 下载次数: 3)5.4.5 【问题】5.2.4条中公式5.2.4中基础埋置深度“d”的确定方法:按规范规定,d(基础埋置深度)一般从室外地面算起,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算起。对地下室如果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深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规范的规定比较原则,此规定指一般

2、情况,对于实际的高层建筑工程非一般的情况很多,则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首先要分析为什么要修正,公式5.2.4中两个重要系数是、m的取值问题。是由基础底面下地基土本身决定的,是定值。而m是基础底面以上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是取浮重度。这主要是考虑岩土工程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只是取原状土土样试验,其承载力并没有考虑其原状土在自重作用下的三向受力状态;而位于基底标高处的原状土是处于自重应力作用的三向受力状态,因此,原状土的实际承载力要高于土工实验土样的承载力。所以,进行合理的修正。基于这个概念,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通过深坑载荷原位试验确定的则深度不修正。因为土工试验的土样也是饱和土样,因此

3、,当地下水位以下土颗粒间空隙已由地下水填满,所以公式中的m采用浮重度。由以上分析可看出:地基承载力的修正值与基础以上的荷载有关,(也即超载)。根据这一概念提出建议。【建议】:1)对于高层主楼和裙房(包括单侧裙房、两侧裙房、三侧裙房),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而确定基础埋深时,(d值)可将裙房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荷载作为基础侧面的超载并将其折算成等效埋深。上部荷载确定后,即可确定基础底的反力q,如果设折算埋深为d1,d1=q/m,d1应小于基础从室外地面到基础底的埋深。以上规定的前提条件是裙房(带地下室)的基础是与主楼厚度不同的筏板基础,裙房的筏板厚度与上部结构、地下水位、上部荷载有关,一般不宜小于30

4、0mm。当采用条形基础时,带拉梁的独立柱基时,基础计算埋深应从地下室的室内地面计算。因为这种做法不能将主楼侧向力的作用传到地下室挡土墙再传给地基土。对地下室带软垫层防水板,不应作为筏型基础对待。北京规定可以考虑,但计算下来也很小,且构造做法有争议。2)对于高层建筑侧面有裙房并同时带地下同类建筑与相邻带地下室建筑(含单建的地下室)的净间距较小(指小于主楼基础埋深及地基滑动面或小于建筑物基础底板宽度的2倍可以将相邻间的土重、裙房(带地下室)重的加权平均值确定的地基反力q折算埋深d1,d1=q/m,d1也应小于基础从室外地面到基础底的埋深。条件是仅限于裙房地下室为筏板基础;当地下埋深较高层主楼埋深浅

5、时,只计算到地下室底板的深度。一般地下室(裙房)基础底板不应比主楼基础底板深。如果裙房地下室基础底低于主楼地下室底板时,则应单独设挡土墙,设沉降缝并考虑相互影响。并采取安全措施。3)高层建筑两侧均有地下室或裙房时,应分别计算基础埋深,并以最小的计算值定为高层建筑基础埋深。5.5 【问题】:基础实际埋深的确定【分析】:基础的实际埋深与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埋深不一定是一样的。JGJ3-2002第12.1.7条规定:“(基础)埋置深度一般可以从室外地坪算至基础底面。”如有地下室时,应从具有侧限的标高算起,或应考虑高层主楼基础有可靠侧向约束及有效埋深。这里重要的是如何确定“侧限”或“侧向约束”、“有效埋深

6、”。所谓侧限可认为是不使基础产生侧向变形位移和滑动;起到侧向约束作用。有效埋深可理解为除以上要求外还应保证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变形经计算满足要求。根据以上理解,根据以上分析建议如下:【建议】:5.5.1基础实际埋深不应小于计算埋深。5.5.2 当带地下室的主楼与裙房相连、地下室基础底板在同一标高时,基础型式为连通的整体筏板基础,基础埋深从室外自然地面算起;当地面填土为施工基础后填土时,也应从原自然地面标高算起;当填土后施工基础时,可从填土后的地面算起。裙房为独立柱基、条基时,从室内地面算起。5.5.3 当裙房与主体不相连(隔一定距离时)地下室的基础结构不同(高层为筏基,裙楼为独立柱基或条基,裙

7、房于主楼(高层)基础间净间距较小设沉降缝(沉降缝做法应是各自加挡土双墙,中间填密实中粗砂)可以传递水平作用力时,且高层、裙房基础底标高裙房高出主楼2.0m时,可以认为高层部分基础埋深从室外地面算起。5.5.4当主楼(高层)与裙房(含单建地下室)的间距高层基础底板宽度两倍或大于基础土体滑动面时,可单独分别确定基础埋深,根据不同的基础型式从室外自然地面或室内地面计算基础埋深。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则以实际情况分别计算埋深,确定实际埋深。请问高老:在进行地基承载力进行修正时,如果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2.4条条文说明,“对主体结构地基承载力进行修正,可将超载折算成土层厚度作为基础埋深”,是基础埋

8、深d加上折算深度啊,还是基础埋深就等于折算深度!?比如说现在有一高层筏板楼的两侧设有地下车库,两部分地下结构互相连接,均采用筏基,基础埋深在室外地面以下10m,基础以上的平均重度为13KN/m2,地下车库基底平均压力位60KN/m2,另在车库底板上回填厚0.5m,重度为35KN/m2的钢渣,请问在对主体结构进行承载力修正时,fa=fak+b(b-3)+dm(d-0.5)中埋深d到底是多少?是d=10m呢,d=(60+0.535)/13=5.96m,还是d=10+(60+0.535)/13=15.96m?按你的计算,应该是5.96m。这里这样折算的前提是超载宽度大于基础宽度的2倍,小于2倍时该如

9、何1 就你这个具体工程而言,折算的等效深度应该是5.96m;2 照规范的条文说明的文字来理解,采用这个折算的等效深度有个前提,那就是” 超载宽度大于基础宽度的2倍”,如果不到2倍怎么办?不能用!不能用又怎么办?总要给人出路啊?大家的纠结就在这里。3 我的理解是,规范的这个说明是针对这样的工程条件,即规范所谓的“主群楼一体的结构”,即中间是主楼,两侧是群楼。群楼的外侧是土体,设裙楼的埋置深度是D1,裙楼的折算等效深度是D2,这就可能出现两种情况,D1D2和D1D2。4 如果是D1D2,能否用这个比较大的折算等效深度呢?这就需要考虑规范提出的” 超载宽度大于基础宽度的2倍”的前提了,满足了可以用,

10、不满足,就用小一些的D1来计算;5 如果是D1D2,折算等效深度比外面的实际埋置深度还要小,那么用这个折算等效深度计算比用实际埋置深度安全,因此,不需要满足这个前提,就应该可以直接采用这个折算等效深度计算。6 不知道这样理解和处理对不对? 请大家讨论。处理,规范没有明确,请高老师指点。高老: 这个问题我也查阅了相关资料,其实我个人理解是:在对基础埋深进行折算的这个问题上,主要是要理解地基承载力修正公式fa=fak+b(b-3)+dm(d-0.5)从何处来,其理论依据在哪里。根据土力学的相关知识,地基的破坏模式主要是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冲剪破坏;这样的话,地基的承载力也受其三种破坏模式中

11、的最危险情况控制,即极限承载力,而极限承载力可以通过相关理论求得;在规范中要规定超载宽度大于基础宽度的2倍,主要是满足地基破坏滑裂面的几何形态要求,如果满足,就可以直接用折算高度,如果不满足,应该再进行折算,直至满足地基破坏滑裂面的几何形态,我个人理解这还与地基破坏滑裂面涉及土体的内摩擦角有关!高老:遇到一个工程,高层主楼基底埋深7米,筏板基础,基础宽度18米,主楼10米之外有宽10米,长与主楼长相同的地下车库,地下车库底板为0.3米厚的钢筋混凝土,车库底板埋深与主楼相同(7米),地下车库为3层电动升降式车库。在2倍基础宽度范围有条形地下车库,此种边载条件如何取深度修正d?是单独按地下车库基底

12、压力折算d考虑(最不利情况),还是考虑2倍基础宽度范围7米厚的土层综合取d?,如何取为好?。谢。如题,因车位不足,甲方让在已建成好33层高层(CFG桩)下建地下2层车库,这样车库基础底标高比主楼基础还要低3.4米,规范允许这样做吗?如果允许,那么地下2层车库基础水平距主楼基础多远?哪位高手,不吝赐教,多谢了。也不是不能做,但要验算施工期间高层的抗滑移、抗倾覆。因施工期间右侧土全部开挖掉,左侧有近9米的土压,还要考虑一定的堆载。另外,还有33层主体结构的风荷载作用,故水平推力是很大的。本工程还有一点不利的地方是在桩基,做cfG桩的话应该是地基处理桩,桩数、桩径都不会很多,天然地基为主。 故本工程有一定的技术风险,还要考验到到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尽量说服甲方不要做,要把上海“楼倒倒”的案例分析给他们看。如果要做,地库和高层尽量脱开以连通道连接,两者距离尽量大一些,不宜小于4m,而且要辅以施工期间施工支护。应验算:1.主楼地基承载力修正应从不利位置修正,核实是否满足;2.施工期间的抗滑移稳定验算;3主楼的嵌固位置是否改变。除此还应做护坡桩,保障施工期间地基破坏。新加的车库挨得太近了,右侧太薄弱了。左侧车库外侧需要抗滑桩。CFG桩提供的抗倾覆能力有限,可以考虑混凝土灌注桩。中肯建议:左右侧地下车库给予近似处理,减小侧压差过大,隔开两个车库。高差太大,不合理换方案吧同意2楼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