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494973 上传时间:2024-02-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地球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人为的破坏。保护好地球是人类造福子孙后代的必然选择。因此,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科学教学,渗透环境与发展知识的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孩子认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孩子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式进行探索,初步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情感。一、科学课堂教学是环保意识渗透教育的主要阵地小学科学中的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都是与人类紧密相联系,科学教材中,涉及环保教育的内容比较多,反映了环境和环保问题的方方面面。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积极挖掘教材内容,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有机渗透

2、环境教育,让学生幼小的生命在学科课堂学习中浸染绿色。1. 把科学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教师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力量。在进行“环保”教育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考察,将课堂教学和周围环境以及社会现象联系起来。如上材料的再利用一课,组织学生进行变废为宝的活动,把空饮料瓶变身美丽的花盆,废橡胶做成防震垫贴在洗手间的门上等。又如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一课,我在讲解过程中,适时地渗透环保的知识,如地球上水的总量,淡水的总量,可用淡水的总量,我国人均可用淡水的总量,水体污染的状况,家乡水资源情况和受污染的程度等等,一串串的数字,活生生

3、的例子,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环保教育跨学科的特征,它可以将教育内容化整为零地渗透到各学科中,使学生们在各学科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环境知识、技能和情感。2. 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渗透环保意识 科学课堂教学中,我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先不给出固定格式的结论,而是由我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也可能是比较一致的,我会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如上纸这一单元,我抓住切入点,引导学生开展对一个校园和家庭的用纸情况调查,让

4、学生算这样一笔账:如果浪费一吨纸,生产这一吨纸要消耗多少木材,这些木材成长需多少年,它有多大的生态效益?纸厂生产一吨纸,工人要花多少劳动,要向河里倾泄多少废水,这些废水对生态造成多大危害?算清了这笔账,学生不仅会养成爱惜纸张的习惯,而且受到一次生动的环保教育,对于影响生态环境的复杂的制约因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如上生物与环境这一单元,从探究植物的外部生存环境对其生长状况的影响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以及周围环境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所以,科学课的教学非常有利于环境教育的进行,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阵地。环境教育与科学课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将保护环境渗透其中,使它们水乳交融,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内部各要素的关系;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逐步为学生构建一座生态环境的高楼大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