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相关理论(与上海世博会相关图片配套).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494459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世博会相关理论(与上海世博会相关图片配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世博会相关理论(与上海世博会相关图片配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海世博会相关理论(与上海世博会相关图片配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海世博会相关理论(与上海世博会相关图片配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海世博会相关理论(与上海世博会相关图片配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世博会相关理论(与上海世博会相关图片配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世博会相关理论(与上海世博会相关图片配套).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博会常用知识 上海世博会常用知识 志愿者须知一、世博会概况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是“全球各国倾全力向世人展现自己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成就与发展前景的最好机会”,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对未来梦想的生动展示。它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的超大型国际性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世博会被喻为“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奥运会”。也有人把世博会与奥林匹克、世界杯足球赛喻为“世界三大超级大型活动”。除了举办时间长等明显区别外,世博会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是它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申办和主办,是一个国家行为。 图1世博会的宗旨是促进各国人民之间更好

2、地相互了解和沟通,它给予世界人民了解这个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绝好机会。自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以来,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50多年的里程,从最初的商品展览、交换,到现在着重于新生产技术及新生活理念的推广,一直是为促进世界交流和合作的宗旨所服务。世博会面向世界人民,是一场为普通人而设的国际盛会,是促进和平和相互了解的全球盛会。世博会的展示形式在不断发展,今天的世博会,内容围绕主题进行,分成各个展馆进行展示,一般有主题馆、国家馆、企业馆。参展国可以根据本国文化背景,对主题的理解及各国科学技术的水平,对展馆进行规划、设计及建造;主题馆一般由主办国负责建造。除了有专门的展馆展示特定的内容

3、,世博会举办地还进行国家馆日活动、各参展国文艺表演、节庆活动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大型活动。在展览期间,各国家首脑还将出席本国馆日活动。由参展国组织的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文艺演出和游行表演,将会在展览会各区域内巡回演出。图2 二、世博会的发展历程在悠久的人类历史长河里,世博会不仅展示了各个时代丰硕的物质文明成果,还展现了人类对于工业、科技、文化、民族的深刻理解。同时,世博会的历史也是人类对于自身所创造的文明的评价不断变迁和进步的历史.图可以说,工业革命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世博会的初衷即是显示各个国家工业革命的成果。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为人们所公认的现代意义上第一个世界博览会,这届博览会

4、被称为伦敦万国工业大博览会。受邀参展的国家达到10多个,展期为160天,参观人数达630多万人次。中国在本届博览会上展出了荣记湖丝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展品并获得金奖。博览会上不直接进行交易活动,从此形成了以后各国举办世博会的格局。这次博览会选在伦敦市中心的海德公园内,展馆由钢铁构架和玻璃幕建成,这座建筑被称为“水晶宫”。图1900年巴黎的万国博览会被称为“世纪之总”,延续和发扬了世博会技术中心的特点,展示了西方社会在19世纪的技术成就,本届博览会参观者达到空前的4810万人次,远远超过以前所有的世博会,19世纪以产业革命为龙头的世博会由此达到最高潮。此后,工业革命对于世博会的推动到了一种强弩末

5、势的状况,使技术中心渐渐走向衰落。1900年巴黎万国博览会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在整个20世纪前半期,再也没有重现过如此的辉煌。图1933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在世博会发展历程上同样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该届世博会的背景是美国从30年代经济萧条中开始复苏,以庆祝芝加哥建市100周年为契机,举办了芝加哥世博会。共有47个国家参展,3830万游客参观。这一届世博会有两个独创,成为以后各届世博会的惯例。一是第一次具有明确的主题。它提出了“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主题,从此以后,各届世博会都有确定的主题,二是开创了大企业在世博园区内建专馆的历史。它允许一些大企业设立专馆,如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这种做法

6、很受企业家和参观者的欢迎。图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首次世博会,在战争的废墟上,人们不但要重建家园,还要重建自己对进步的信仰。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科学文明和人道主义”,主题上已经显示出从技术中心主义到人文主义的转型。这次世博会的标志物更说明了这一点,它是一个巨大的原子结构模型,象征着人类安全、和平地应用原子能。图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后日本致力于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1964年6月,日本政府决定申办1970年大阪世博会,并在1965年9月获得举办权。大阪世博会吸引了76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参展,游客人次超过了6400万,是迄今为止参观人次最多的世博会。这届世博会大大

7、推动了大阪的交通、高档住宅、商业设施、旅游及文化交流场所的建设,推动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地带城市群的形成,对日本全国的经济发展和布局有极大意义。1970年大阪世博会也是第一次由亚洲国家举办的世博会。1988年国际展览局对世博会重新进行了分类: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注册类和许可类两种。注册类(Registered,原称综合类)世博会是在某个主题之下的综合性展出,由参展国家自行出资建馆,展期为6个月以内,场地面积没有限制;许可类(Recognized,原称专业类)世博会会场侧重专业性质,如生态、气象、环保、科技、化工、医药、海洋、信息、城建、交通、食品、园艺等,规模较小,主办国负责建馆并免费提供给参

8、展国家,场地面积不超过25公顷,展期为3个月以内。规定从1995年起注册类世博会举办的间隔至少为5年,两个注册类世博会之间可以举办一次许可类世博会。在同一国家举办两个世博会的间隔期为15年。对候选国家的申办竞争,由国际展览局全体代表大会投票表决决定。20世纪到21世纪,人类开始从征服自然转向尊重自然。世博会除了关注举办城市的自身发展外,也将目光转向整个地球,关注生态、环保等全球性的问题。同时,上个世纪发生了太多的战争,人们心中充满了对和平的强烈渴望。世博会可以为各国人民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化解矛盾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图图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推动下,在考虑主题范围时,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主办方非

9、常严肃认真,把必须保护资源作为汉诺威世博会的一个议题,十分切合时代潮流。最近的一次世博会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把主题确定为“自然的睿智”,放眼全球,体现人类对自然、社会以及未来的态度。最近的一次认可类世博会2008萨拉戈萨博览会将是一次主旨为水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动态关系的国际性盛会,一个全球性的、影响深远的、支持性的项目,基于一个持久的概念:水与可持续发展。21世纪世博会的组织者试图通过丰富多样的展示,回顾迄今为止人们如何用智慧和技术将渐趋疏远的人类和自然的关系重新连接起来。世博会在21世纪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并将成为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动力。前进的行列在继续,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

10、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又将为世界博览会悠长的发展历程增添新的华彩与辉煌。三、举办世博会的意义正如一句名言“一切始于世博会”,世界博览会是和平时期人类最盛大的聚会。它是对当代文明的记录,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借助它海纳百川的载体,新科技、新产品、新理念、新知识、新文化在世界各国之间得以广泛交流。 (一) 科技意义:推动重大科技创新 图10 图11 图12世界博览会是工业革命下科技进步的产物,它往往代表着当代世界技术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现代科技进入人类生活。许多新技术、新产品都是在世博会上第一次“亮相”并被人们认识,从而得到普及推广的:世博会让世人了解蒸汽机、缝纫机、橡胶、海底电缆、电话、电视、汽

11、车等,让世人熟悉计算机技术、公共网络和数字化经济、人类基因研究、现代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纳米技术、现代数码影像摄影技术等。如:1889年巴黎世博会,作为标志建造的埃菲尔铁塔成为世界著名建筑;1970年大阪世博会,美国宇航员带回的月亮石成为最受注目的展品。世博会是各国展示科学精神、科学理念、科技成就、科技实力与智慧成果的盛会,求真、求实、求规律,有利于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性的探求以及自然规律的揭示。(二) 经济意义:促进举办地的产业升级举办世博会能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加速推动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这是迄今为止大多数世博会的举办动机。“世博经济”现象由三

12、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二是围绕开发世博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三是主办城市借世博会契机,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建设的各种相关活动。图131933年的世博会使芝加哥成为了美国的城市中心区,各国的城市决策人员、规划设计师都由此认识到:世博会是城市改建的绝妙形式,即将世博会设计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使世博会变单纯的文化、贸易交流为城市改建的步骤。1970年的大阪世博会大大推动了大阪的交通、高档住宅、商业设施、旅游及文化交流场所的建设,推动以大阪为中心的关西地带城市群的形成,形成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图141992年的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不仅推动了西班

13、牙较为落后的南部地区的发展,改善了南北差距,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而且在安格鲁西亚地区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使当地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综合实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图15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虽然经营世博会的公司有所亏损,但却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德国创造了10万个就业机会,提高了德国的国际声誉,改善了德国的投资环境,促进了消费需求,还带来了额外的税收。 (三) 政治意义:提升举办国的国家形象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由于不受国体限制,更不受地域影响,也没有民族、宗教、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大限制

14、,参展国家可来自世界的各个角落,这就给主办国创造了足不出户便可宣传自己、广交朋友的机会。同时,参展国送展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并且都是本国最具特色、最新、最先进的,东道主花较少的钱就能看到和学到很多的东西。另外,举办城市将以此为契机,市政建设再上一个台阶。届时,四海兄弟、五洲朋友和六方宾客云集,其中蕴藏了大小商机无数,举办国的第三产业又再度辉煌。当然,更多的是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显示综合国力的机会。难怪申请举办世博会的国家如此之多。1851年英国举办的第一届现代意义上的世博会,根本上就是为了展示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显示其雄据各国之首的地位。图16美国对世博会的态度很值得研究。十九世纪中叶,

15、美国急于向世界表示其作为一个年轻国家的崛起。1853年,美国纽约举办了第二届世博会。此后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成为举办世博会最多的国家,曾先后办过十届,但美国在2002年4月退出了国际展览局。图17德国、日本是另一种情况,这两个国家热衷于举办世博会,原因是希望摆脱战败国的阴影,也是一种政治意义。日本1970年举办了第一次世博会,大阪人民和当地社团企业都有一种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自傲感,秩序井然,民心大振,参观人次创历史记录。德国夺得2000 年世博会主办权后,施罗德总理明确指出,这是第一次在德国举办世博会,是一个向世界展示统一后德国形象的良机,要借此向全世界展示开放、文化之国和现代化经济区的形

16、象。(四) 文化意义: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世博会系推动和平、友谊、和谐的盛会。世博会把人们团结在一起,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不分国籍,其发展理念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世博会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它能够把一个时代的文明高度地集中起来,把那些零星的、分散的、还不完善的同类事物,通过主题思想将其集中起来,并加以完善化、系统化,甚至艺术化;把人们共同关心的难题连同相关的各种解决途径集中起来,再生动地加以展现,给人们以最大的启示。图18世博会是文化多元与文化融合的象征。当一个城市代表特定的民族和国家,庄严地对举办世博会进行精神追求、文明寄托、文化思考、综合承诺的时候,往往呼唤着新的城市精神:当一个城市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城市的意志、市民的智慧积极筹办世博会的时候,往往历史地推动着城市精神的绵延:当一个城市因世博而接纳千百万人,进行经济、社会、文化互动的检阅,让经济理念、科技创新、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