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症出血热护理常规.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490631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肾综合症出血热护理常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肾综合症出血热护理常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肾综合症出血热护理常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肾综合症出血热护理常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肾综合症出血热护理常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肾综合症出血热护理常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综合症出血热护理常规.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护理常规相关知识点概念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既往也称流行性出血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出现三大症状(发热、充血出血、肾损害)及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1。其病理改变以小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和肾脏病变最明显。基本病变是全身小血管广泛受损,可见内皮肿胀、变性和坏死,引起各脏器病变1。病原学汉坦病毒:布尼亚病毒科,呈圆形或卵圆形,双层包膜,负链单股RNA病毒,我国流行者有I型(汉滩病毒型,姬鼠型),其次为II型(汉城病毒型,家鼠型)。不耐热、不耐酸,高于37或pH5.0易灭活,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

2、剂如乙醇和碘酊均敏感。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行特征1.主要为鼠类黑线姬鼠:农村大林姬鼠:东北林区褐家鼠:城市2.病人仅在病程早期3-5天内血液和尿液中携带病毒,因此,病人不是主要传染源。3.病毒的动物宿主:猫、狗和家兔等。主要通过动物传播,人传人罕见,尚未有人与人之间的水平传播的报道。可有多种传播途径包括:1.接触传播2.消化道传播3.呼吸道传播4.虫媒传播(螨媒传播) 5.垂直传播:母婴传播 1.普遍易感,但多见于青壮年2.隐性感染率低3.感染后终身免疫1.地区性:我国大部分地区可见,有相对固定的疫区,农村多,常见村庄或城镇边缘地带,尤其见于野外作业者(如看渔塘、看田、 看鸭等)。

3、2.季节性:野鼠型多在秋冬季,家鼠型则在春夏之间检查方法1.血常规: WBC,淋巴细胞,出现异型淋巴细胞,PLT,红细胞及Hb均(血液浓缩)2.尿常规: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尿中膜状物(凝血块、蛋质及坏死脱落上皮细胞)。3.生化检查:BUN、Cr ,低血压期pH 4.凝血系统检测:DIC: 血小板;PT延长;Fbg,三项中二项阳性时5.特异性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检测:IgM 1:20阳性,IgG 1:40阳性,相隔1周双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升高有诊断价值。治疗方法1.以综合治疗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中晚期则针对病理生理进行对症治疗。2.治疗原则: 三早一就(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近治疗

4、)。3.救治重点:把好“四关”,休克关、出血关、肾功能衰竭关、继发感染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抗病毒治疗,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和预防DIC。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和改善微循环功能。稳、促、导、透。即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透析治疗。 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补充营养,逐步恢复工作;定期复查肾功能和血压及垂体功能。临床护理观察要点(症状与体征)正常标准评估发病机制护理措施发热期体温36.0-37.01体温39-40,以稽留热或弛张热多见114。与病毒感染引起病毒血症有关1.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发热时应每4小时监测体温一次,高热病人应每小时测量。观察是否伴有畏寒

5、、寒战等症状。2.遵照医嘱予以适当的降温措施,高热时,以物理降温(冰敷)为主,不宜用酒精擦浴。忌用强烈发汗退热药,以防休克。3.休息:高热期绝对卧床,以减少能量消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4.补充营养和水分: 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鼓励多饮水,促进毒素及代谢产物排除。5.促进舒适:及时予以口腔护理与皮肤护理:发热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燥,易出现口腔感染,应晨起、饮食后、睡前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退热期,出汗多,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保持皮肤清洁、干燥2 16。全身中毒症状1. 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及关节肌肉酸痛,与相应部位充血和水肿有关114。2. 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

6、、呕吐、腹痛、腹泻等1。3. 神经症状:部分病人出现嗜睡、兴奋、谵妄、神志恍惚等3。毒血症引起的中毒症状,小V和Cap扩张,血浆外渗,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及器官水肿有关1.密切观察患者胃肠道的中毒症状。2.向患者介绍本病的发展经过,解除其紧张焦虑。3.遵医嘱予以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毛细血管损伤表现1. 充血性皮疹:皮肤三红(面红、颈红、前胸红),重者呈酒醉貌;粘膜三红(眼结膜、软腭与咽部充血)1。2. 渗出与水肿:球结膜水肿。3.出血:皮肤出血多在腋下和胸背部,呈点状、搔抓样索状瘀点。粘膜出血可见于软腭及眼结膜。少数病人内脏出血,表现无呕血、黑便、咯血312。血管壁损伤,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

7、肝素类物质增加、DIC所致的凝血机制异常。1. 密切观察患者皮疹出血情况,早期发现低血压,以利早期治疗。2. 观测尿量及外观,及时送检,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3.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低血压休克期低血压6090/90140mmHg多在发热末期或退热同时出现,可先出现代偿性低血压、低血压倾向、低血压。当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受到损害,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血容量减少。 密切监测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休克1.烦躁焦虑,精神紧张,面色、皮肤苍白,口唇甲床轻度发绀。2.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3.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可骤降,也可略降,甚至正常或稍高,脉压缩小,尿量减少。同低

8、血压。1.病人取平卧位,注意给病人保暖和氧气吸入,切忌搬动。准备抗休克有关药物与器材20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患者神智的改变;面色、皮肤的温湿度改变;脉搏和尿量的变化。3.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保证早期、快速、适量输液。遵医嘱输入液量和扩容药物。定时测量血压,作好记录。4.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少数顽固性休克患者,由于长期组织灌注不良而出现紫绀,并促进DIC、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10。少尿期少尿或无尿约1500ml/d,清亮、淡黄色出现少尿(24h400ml) 、无尿(24h2000ml/日3.多尿后期:尿量3000ml/日,逐日增加,一般400

9、0-8000ml/日,少数可达15000ml/ 日以上3。新生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尚未完善。1.注意休息,指导患者逐步增加活动量,切勿麻痹大意,以防发生意外。2.饮食限量,占出量75%,鼓励病人进食进水,应给予半流食和含钾食物。不能进食者,静脉补液,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谨防脱水、继发性休克7。3.记录尿量,新生的肾小管吸收功能尚未完善,尿量增加。护士要做好出入水量的记录和相关化验检查。4.防止继发感染。由于免疫功能下降,需注意口腔和尿道卫生,必要时做室内空气消毒。5.忌用肾损的药物。恢复期尿量减少约1500ml/d1.尿量逐渐恢复2000ml以下,2.精神、食欲基本恢复;体力完全恢复需1-3个月

10、。3.少数患者可遗留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和垂体功能减退等症状。肾功能逐渐恢复。应嘱患者注意休息,一般为1-3月,补充营养,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和运动,定期复查肾功能914。健康宣教与出院指导:1.心理指导:患者经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极易产生精神上的紧张,造成心理恐惧导致病情加重。护理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多和患者及家属沟通,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五期经过和转归,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67。2.饮食指导:发热期间消耗多,应注意营养和补充液体,进清淡可口、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挂面、稀粥、

11、米汤、菜汤、糖水、鱼、肉汤和含钾丰富的食物。少量多餐,做好口腔护理。有出血倾向者,膳食应注意无渣,以免诱发消化道出血。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呕吐不能进食者,静脉补充足够营养。少尿期,氮质血症病人应注意控制体液量和速度,饮食,给予高热量、多维生素、低蛋白质(限制鱼肉蛋),低盐饮食以免加重氮质血症和钠水潴留,后期尿量增多,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嘱患者多饮水。逐渐增加高蛋白饮食的摄入如鱼、肉、蛋等1013。3.休息、活动指导:发热期至恢复期应卧床休息,之后逐渐恢复活动。因肾功能恢复需较长时间,病人出院后应休息1-3个月。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安排力所能及的活动, 以不感劳累为宜

12、 519。4. 治疗指导: 早期抗病毒治疗,常用药为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持续35天。 中晚期主要针对病理生理进行对症用药,如路丁、维生素C降低血管通透性;低分子右旋糖酐或丹参注射液降低血液粘稠度,预防DIC发生; 少尿期静脉推注速尿等15。指导病人尽量用带刻度尿壶,每次小便后准确测量并记录,同时观察颜色。部分病人尿中出现膜状物,为大量蛋白和脱落上皮的凝聚物,嘱病人及家属不要惊慌,随着肾功能恢复,此现象可逐渐消失。 血液透析是目前重型出血热解除氮质血症、高血钾和高血容量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发生于病后39天,尤其是发热、低血压及少尿三期重叠者易发生,表现为皮肤瘀斑、

13、血尿、便血、鼻出血、咯血及颅内出血等。 若病人出现剧烈头痛、烦躁不安或其它精神症状,可能有颅内出血现象,严禁搬动病人,保持安静,并报告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鼻出血时一般用明胶海绵填塞鼻腔,若出血严重,用凡士林纱条后鼻腔填塞,维持时间为出血停止后12天,嘱病人不要过早自行拔出填塞物,以免引起再出血。5. 防护指导:肾综合征出血热主要是依靠鼠类传播,因此,防鼠灭鼠的工作很重要,居住环境要清洁卫生,对于垃圾和堆积的杂物要及时清理,防止老鼠出没。对于居住环境不佳、常接触老鼠的人群,要接种出血热疫苗8 911 14。野外活动要尽量不去老鼠常出没的地方,做好防护工作。家庭中要勤洗衣物、晾晒被子,食物和餐具要保证清洁卫生,防止老鼠分泌物的污染。对于哺乳期的妇女,一旦发现患病,要立即停止哺乳,防止发生垂直传播传染给婴儿,定期就诊复查,如出现水肿、尿异常、体重迅速增加等,应及时就诊4 1718。【参考文献】l 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M.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