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489616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浅谈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浅谈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浅谈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浅谈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篇一:浅谈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马进祥内容提要农村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已成为了困扰学校的一大难题,造成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最佳效果.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厌学现象危害原因对策 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各多方面的原因,我国 农村中学生的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今农村中学生的厌学现象已成为了困扰学校的一大难题。笔者在寒假对我县部分农村中学生做了调查,在此笔者结合实际调查,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等几方面分析了农村中学生厌学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厌学”现象

2、的含义 众所周知,无论是西方心理治疗家斯金纳、马斯诺、弗洛姆,还是我国心理学都一致强调:心理健康者应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建立良好的适应关系,并胜任自己的工作或学习。有厌学现象的学生却不能教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而是消极对待学习,逃避学习的责任.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一切活动应以学习为中心,主要兴趣也应专注于学习,这既是个体成长和社会化的必须历程,也是学校的教育目的、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家长的期望。只有这样,中学生才能顺利成长和健康发展。然而,由于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不愿学习、无心上学。他们视学习为负担,或人在学校心在外,或被动、消极地应付学习,或干脆逃

3、学、旷课,甚至弃学、辍学。这种行为表现就是厌学现象,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是一种消极适应环境的学习心理. 二、“厌学现象的表现 首先,有厌学症的学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他们认为“读书无用”,认为学习好坏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理想实现并无多大联系。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厌学的人一般认为自己学习能力低下,丧失学习信心,把自己看成是学习的失败者,这种消极的不良的自我认识自我形象,是学生厌学的内在的根本原因之一。 其次,厌学主要表现为学生以消极的态度、情感对待学习活动.本来学习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

4、强学习,却时常伴随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界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但是,在其它活动中,如运动、游玩、劳动、聚会等他们却能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第三,厌学的学生在行为上主要表现出一种远离学习活动的倾向.他们好象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经常旷课、迟到,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甚至顶撞老师。他们经常找各种借口请假不上课.上课时,虽然不做任何小动作,但是不看黑板,不看书,不记笔记,面对老师提问是一脸的茫然,甚至有些同学根本不知道老师提的什么

5、问题。上课时故意破坏纪律,扰乱课堂秩序,不服从老师的管教.上课就睡觉,下课铃一打立即精神抖擞.抄袭作业或者干脆不做作业,从来不复习或预习功课。但是,必须指出:厌学者只在学习中表现出适应不良,而在社交、生活、体育、艺术等方面一般也能较好适应.厌学者不同于“双差”生,也与“学困生”有区别。 三、“厌学现象的危害 中学生的厌学现象是一个令社会,学校,家长都担忧和关心的问题。不解决学生存在的这一心理障碍,将给我们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厌学的危害首先在于它的普遍性、易流传性,这对我们国家的教育是一个严重的威胁。据一项对438名中学生的调查:26的学生回答对学习不感兴趣,43%的学生认为学习内容枯燥

6、乏味,19的学生回答不愿上学。而有关专家估计,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有厌学思想的学生的比率还高。这些数字显示了存在厌学思想的人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其次,厌学将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并将对我们的民族素质产生不良的影响。因为中学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就不可能掌握好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具备良好道德素养,又如何承担四化建设的重任。 再次,厌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只有乐学才能优学。不乐学、不愿学又怎能取得优秀的专业成绩。所以厌学是阻碍学生发展的绊脚石. 四、中学生“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有其原因的,究竟是什么导致厌学现象的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

7、面分析一下厌学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1、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基础知识差,成绩跟不上。 2、学习方法不当,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让人疲倦、厌烦的事情。 3、思想政治素质较差。有相当一部分的厌学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时,就是思想素质低下,纪律松散,怕吃苦,爱享受。总的来说,他们既自卑又自负,无远大抱负。 (二)社会原因 1、社会认知的偏差不良。受就业难及滥招生影响。受一些知识群体如教师等的生活仍然较为清贫,待遇较低的影响。正是这种世俗观念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打击了他们的信心,引发厌学情绪的出现。 2、受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由于在信息网络时代,中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

8、其中有高尚的、健康的,也有低俗、消极的它们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如受社会“黄色文化影响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受校外玩乐场所如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等影响,使贪玩的学生学习分心。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思维水平还不够全面深刻,行为易冲动.因此,他们对社会中流传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厌学者一般都崇尚低俗文化。 (三)家庭原因 1、父母的不良榜样。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而有的家长却从不读书,不学无

9、术,他们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赌钱,花在吃、喝、玩、乐上,并不时流露出轻视知识,反对学习的态度,即使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期 望大,要求严,也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家庭教养方式不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父母表现过多的惩罚、拒绝、否认和干涉,同时又有偏爱和过度保护,更易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采取的教养方式易走极端,或过于严厉,或放任不管,过度溺爱这都对学生的学习心态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现在中学生的父母这一代人,在中学时正处“文革之时,他们深感“无知的痛苦,极希望自己的子女.因此,不断给子女

10、加压,一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父母痛苦万分,不但严厉批评,而且棍棒相加,造成恶性循环。 (四)学校原因 1、教学体制陈旧,学制固定,教材固定,专业固定,不能很好的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让学生们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2、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如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重学习尖子,轻多数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讲课枯燥无味等. 3、教学设施不齐全,实验、实习等设备或仪器配置不全,造成了学生不愿学或不愿勤学,不愿钻研的客观条件。 4、学生管理上,“严”的多,“宽的少,课余活动单调死板的多,生动灵活的少,这些都让学生无法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也就不会

11、对学习产生多大的兴趣。 5、一些教师不能做到善待每一位学生。一些教师厌恶、歧视后进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情绪低落。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讨厌学习,甚至公然与老师对抗. 五、解决厌学心理的对策 鉴于以上对厌学原因的分析,我认为在采取对策时,我们应坚持内外结合、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 (一)社会方面 1、各级党政府要狠抓党风和廉政作风建设,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 大力加强精神文明.下大力气坚决清除社会上那些影响极大的丑恶现象,从而改善广大中小学生生活的外层空间,减少那些不良风气对学生们的侵蚀。 2、加大整治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及网络、书刊、音像制

12、品等力度。为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对营业性舞厅,任何时候都不应允许未成年人进入;对营业性的电子游戏室、台球室,除法定节假日外,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对网络和书刊及音像制品应开始规模宏大的整查活动,清除那些宣扬*、凶杀、恐怖等不健康的东西,并依法严惩制造、传播者。 3、各级党政府、社会有关人士等在对教育投资的同时,既注重学校的外在形象,更应注重学校的内部结构,从而使学生在校有空间学,有东西看,有条件玩。 (二)家庭方面 1、作为家长,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因为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父母要尽可能多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教会他

13、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对他们的学习要多关心,尽量做到每天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让孩子心理上有种紧迫感. 2、控制孩子的零花钱,让他们没有机会去接触那些成人娱乐设施,多给子女心灵上的关怀教育较之多给儿女们一些物质金钱的关照显的更为可贵。 3、父母及学生的亲属要教给学生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勤奋好学、助人为乐、团结互助、报效祖国等优良传统和精神,培养子女自强,自立品质,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4、如果发现孩子成绩有所下降或是出现违纪现象,不能简单粗暴的斥责或打骂他们,而应积极主动地与校方联系,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和严重后果,使他们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三)

14、学校方面 1、积极争取上级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等的支持,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因地制宜地开设学制较短、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专业,让学生满怀需求入学,真真正正学到知识和技能而去,为家乡经济的建设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 学生厌学心理及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 XX县区唐邱中学:王建龙 案例,某女,15岁,唐邱中学初二(4)班学生。该生上初中后,各科成绩较好,进入全年级前30名,初二上学期开学后,上数学课总是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上课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老师针对她的表现,严肃地批评了她.老师的批评引起她强烈的不满,以后再也不认真听数学课,不愿意做数学题,拿起数

15、学课本就烦,数学科目学习成绩下降很快,初二下学期月考考试,数学成绩仅为22分,而语文成绩为104分,为全年级第二,成绩越下降越恨老师。这是一个学生因讨厌老师而放弃对老师所任学科的学习引起成绩下降,并起心理焦虑不安的案例。 一、原因分析 1.与父母关系不合,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 该生之所以在这个时期发生这样的变化,是由于她有一个脾气暴烈的母亲,是“虎妈”的代表。父母是在媒妁之言,家庭撮合下成婚的.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理解和宽容。母亲年轻时就性格泼辣,父亲则性格温和。夫妻间经常产生矛盾,母亲对父亲斥骂不休,而且牵扯到自己,还限制她的与其他同学在一起玩耍,从而自我封闭,扭曲了心灵。加之与妈妈同为女性的数学教师严格管理,她又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对老师厌弃、逆反的心理严重的厌学表现。 2、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不能很好地学好数学课 进入初二年级后,初中生的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程的门类增多,新的内容新的教学手段使老师讲课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加之升级后合并班级,班内增加了许多新的同学,不能与其他同学及时沟通交流,不能适应教师教学的快节奏.数学课本身是一门基础,它与物理和生物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