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勇气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43487117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花的勇气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的勇气教学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的勇气教学反思巩义市雷锋小学 马占明花的勇气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生动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和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从只见绿地不见花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时的吃惊,到离开前仍不见花儿冒出来时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震撼。作者在爱花寻花盼花看花的过程中,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认识到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我这次教学设计的理念是: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次阅读教学中,我挖掘和体会课文的

2、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为他们创设主动积极的情感空间,“在读书中用心去发现去感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我在这个理念引领下,认真执教了花的勇气。我在执教这一课时,课前巧设铺垫;课中充分运用教学略读课的方法,抓住作者情感变化,扶放结合,引导学生体会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气魄,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课后,回归单元主题,轻松完成了教学任务,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收获。一、课前巧设铺垫,为突破重难点搭桥铺路天才在于勤奋,聪明在于积累。只要知识丰富,想问题就会想得深远。如我在教学花的勇气时,考虑到乡下孩子积累的词语不丰富,于是课

3、前让学生比赛积累描写花的四字词语,为课中学习“花躲草下”部分“作者为什么不用四字词语来形容小花呢?”作了一个铺垫,为学生学习文中表达搭好了桥,铺好了路。二、从问题入手,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学习就会变成一种快乐而自觉地行为。在上课的起始环节,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勇气吗?那勇气是什么呢?我们人有勇气,你们听说过花儿也有勇气吗?著名作家冯骥才就写了这样一篇散文花的勇气。你们想读一读吗?学生经过思考后,就开始交流。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探索课文内容的欲望。这样,学习课文内容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三、从阅

4、读提示引入,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学时,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这段文字不仅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还有针对性地提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例如,我在教学花的勇气时,先让学生快速浏览导读提示,接着抽学生读要求。这段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课的学习中,又引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再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思考,从而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四、从朗读切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他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略读课文的学习,以学生自读为主,但也要进行充分

5、的朗读,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的特点。我在教学花的勇气时,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的基础上,再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花躲草下”和“花开原野”两部分。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味。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散文的教学应以情动人,学生深入了文本,入境入情的朗读,从而体会到作者感情的变化,体会到作者语言的精妙。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才会读得一次比一次更好,一遍比一遍感悟得更深。在教学中,我还进行了范读,设身处地,入境动情,拨动了孩子的心弦,开启了学生的心智,这样,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五、从突破重点着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略读课文该大胆

6、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可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在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采用抓重点句段的方法,围绕焦点问题集中自学。通过集中讨论,交流,让同学们取长补短。我在教学花的勇气时,让学生默读课文,用 “”划出写作者“失望”“遗憾” “惊奇”“心头怦然一震”的段落,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自学完后,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知道了作者有这样的情感的原因,同时让学生进行了个性化的朗读,读出了作者的感受,从而突破了重点。教学本是一种有缺憾的艺术,没在缺憾的课不是一堂真实的课,教学后,我深深地认识到了课中的下列不足。1.课文较长,含

7、义较深,一节课内没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品读赏析。教学中,学生在读“失望”部分时,老师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学生对作者的失望之情感受不深。老师完全可抓住文中“泛滥”“寂寞”“泛味”等词引导学生体会。2.对文本体悟挖掘不到位,不能够敏锐的抓住文本的精妙之处,让学生去悟到作者的写作方法。老师可在学完这一课后总结时,点明作者的写作方法,这一课作者就是按照自己的情感变化来写自己在维也纳的所见、所闻、所感,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要多加以运用。3.花的勇气是篇略读课文,应放手让学生自学。然而我在教学中处理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时,用时过多,方法上略得不够。这个地方虽然是重点,但可以少用点时间,把话语权交还给学生。总之,略读课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课文的教学有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拓宽学生知识的纽带和桥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了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充分利用略读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并且学会阅读。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多花心思,当好阅读过程中的引路人,学生一定会提升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要做到立足于现在,立足于课堂,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由课堂向课后拓展,由课堂向课外发送,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最佳学习方式的意识,去进行阅读。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我会不断学习,让我的课堂教学泛发出勃勃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