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486595 上传时间:2023-06-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3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3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3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3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岁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 岁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石姣(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教育学部学前教育专业12级2班)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 为习惯,而且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2-3岁这个关键期内。 如果能够了解2-3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的感知觉、注意、言语、社会性与自我发展 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法,家长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用行动给幼 儿树立榜样等等的措施。同时,对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加以引导与纠正,也就意味着幼儿良 好行为习惯的逐渐培养中。关键词: 2-3岁儿童;行为习惯;培养当今时代,很多的父母都非常重视孩

2、子的早期教育,每一个父母都渴望自己 的孩子从一开始就能够占据优势。可是众多的父母都不了解应该怎样采取有针对 性的措施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有很多的家长都觉得2-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 难管,不听话,脾气还很固执,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只是没有深入的读懂自己的孩 子。也有很多父母觉得孩子听话了才是好孩子,父母说啥就是啥,那样的话才符 合好孩子的标准;有的父母简单的认为是自己生的孩子,所以孩子就应该听自己 的,尤其是在比较落后的偏远地区,不听话的话就会被打一顿。伟大的教育学家 思想家卢梭说过,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有自己的年龄特点 1;蒙台梭利的儿童 观:孩子也是一个人,也应该受到足够的尊重2。所以说,作为

3、孩子的父母,只 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且掌握科学正确的培养方法,营造良好 的家庭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才能全面并且有效的培养幼儿的良好行 为习惯,为孩子的以后的发展做准备。通过查询文献,可以发现,关于行为习惯的研究已经相当多,对于良好行为 习惯培养的研究也比较多,然而针对幼儿行为习惯的研究则比较少,尤其是2-3 岁关键期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很多的研究者只是进行了学龄前期的幼儿行为习 惯的研究,比较笼统和模糊,没有根据幼儿的具体的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来进行 细致的研究。本文聚焦2-3岁幼儿并对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提出一些粗浅的看 法。一、2-3 岁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意

4、义如果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幼儿更加健康快乐,在自信与探索中成长。 2-3岁儿童身心发展已经初具雏形,是幼儿期中的重要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培根 说:“习惯主宰着我们的人生,所以我们应该使自己养成好习惯” 3。所以,应 该在幼儿产生自我意识的 2 岁时期开始注意幼儿习惯的养成,养成一个好习惯, 使人一辈子都能够受益,而养成一个坏习惯,则终身受累。孔子曰:“少年若天 性,习惯成自然。4”从幼儿两三的时候就开始有意的培养,每天灌输一点点, 直到孩子成年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幼儿在生活、学习上 井然有序,充满生机。我们作为一名现代社会的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

5、惯是我们应 该具有的最基本的修养与素质,而且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使儿童全面的发 展,所以这个问题依然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 孩子今后,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幼儿期,尤其是 2-3 岁关键期,是学习和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好时机。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应该抓住 2-3岁幼儿爱玩,爱做事 的心理特征,把多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慢慢地让幼儿学习。想象游戏是幼儿 2-3 岁期间比较活跃的,可以把良好的行为习惯贯穿于想象游戏中,使幼儿在玩中学, 这样可以让幼儿慢慢地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让他们的成长过程变得多姿多彩。所 以,幼儿期尤其是 2-3 岁期间,

6、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学习和养成各种良 好习惯的好时机。人类众多的习惯影响着行为,因此在人们还是幼儿的时候,应该非常留意习 惯的养成。尤其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培养健全的人格打基础。通过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锻炼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幼儿对整 个社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那么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良好的习惯指的是什么。 是指要达到当前的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符合幼儿的自身发展水平,在身体健康、 品德品质等一些方面表现出来的已经形成自然的行为。良好的习惯是自己独立做 到的,有一定规律的、还要整洁卫生的,不打扰别人的。相关的研究报告显示,幼儿好的习惯的养成具有一些可以追究的规律性:一 是趋早性。也

7、就是说,一个人良好的习惯最早便在幼儿期就开始萌发。而 2-3 岁正是孩子懂得一些道理最初始的时期。二是渐进性。幼儿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循 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内容上,从少量逐渐增加,在要求上也 是低要求逐渐提高。三是反复性。因为幼儿此时还处在大量的学习与吸收阶段, 所以在习惯的形成过程中会表现出反复的状态。5而且幼儿从2 岁开始有了模仿 能力,容易受外界影响和成人教导,正处于从不知道到了解,从不会到掌握的关 键期。所以说,具有科学性的,正确并且符合自然的起始教育,比起再教育,比 起矫正教育要容易的多,也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培根在论人生中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

8、 生3。”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他毕生的发展都有着很重 要的意义。而正确合理的起始培养,在幼儿 2-3 岁关键期的培养更是有着伟大的 意义。二、2-3 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0-3 岁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研究表明,2-3 岁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 期,2-3 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2.5 岁-3,5 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 范的关键期。两三岁以后,儿童的心理活动开始向稳定的方向发展,在稳定的心 理活动基础上,才可能组成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也就是一个人的个性。这都说 明了2-3 岁这个年龄段对于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繁荣重要性,对于幼儿良好行为 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而且对

9、于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我们需要对其采取不一样的 教育措施。每一个家长如果想要对自己的孩子采取更好的并且有针对性的培养, 就要足够的掌握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身心发展的特点,走进孩子的 世界。1感知觉 在幼儿差不多两岁的时候,语言和思维开始真正的发生,对实物认识的概括 性水平,逐渐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在三岁左右,幼儿对物体的感知, 渐渐和有关概念联系起来6歸)。例如,对物体形状的感知,已经不光能说出他 们看到的,还会把它归入某种形状的类别,而且还能交出这些事物的名称。比如, 幼儿会说:“像皮球那样的形状。”或者叫出“圆”。对颜色的认识也是这样的。2注意 总的来说,幼儿在三岁以前

10、的时候,注意的时间不长,而且注意的实物也比 较少。但是幼儿在两岁之后呢,在他们的活动中,注意的时间已经比两岁前要延 长很多,并且已经开始留意周围的人的活动6(P95)。例如,爸爸在上网,妈妈在炒 菜,哥哥在写字等等。又比如,对于他们喜欢看的动画片和对应他们年龄特点的 节目,他们基本上都可以坚持的看完。在2-3岁这个阶段幼儿注意到的实物逐渐 增多,注意和他们的认知过程也渐渐的结合起来,让孩子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比 如,一个两岁半的孩子自己说道:“没有炒的虾是青色的,而炒过之后的虾是红 色的。”说明他注意到了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的事物。3言语2-3 岁儿童的语言机制还不完善,当儿童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

11、,容易出现 言语的流利方面和节奏方面的障碍(P31)。很多家长或许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脾气 很大,其实是孩子急于表达而出现的情绪问题。4社会性与自我发展在幼儿差不多两岁的时候,逐渐注意到他们自己的身体也能体会到身体的感 觉,但是他们想要某种东西时或者愿望想要被满足时,总是会把自己的名字放在 主语的位置。这便说明了此时的幼儿还没有把外界的环境和自身区分开来。在2 岁半时候,幼儿有了自己的主意。在外面走路的时候,幼儿总是不愿意让家长领 着,而是迫切的想要挣开家长的手自己跑跑跳跳,时而蹲下捡石块,时而捡树枝 当枪。这样的表现,说明孩子出现了独立性。孩子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也进入了新 放入阶段。幼儿独立性出现

12、的时候,便开始产生自我意识并且表现明显。此时的孩子已 经能够区分出自己和别人的区别,说话的时候也能分清“你”和“我”,在活动 中和生活中也总是想要“自己来”。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 是独立性的出现,这也是 2-3 岁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成就感的重要体现。幼儿 主要依靠家长或者别人成年人来进行自我评价。初步具有了性别的意识,能够分 清楚自己是女孩子还是男孩子,但是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的性别,由此区分的依据 都不了解。此时的幼儿也具有了人所有的全部的基本感情,但是还不能精准的分 化。比如还不明白痛哭和愤怒的区别。在和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很多幼儿玩的都 是独自的游戏或者平行游戏,他们喜欢呆

13、在一块玩,但是却没有合作游戏。因为 他们的语言程度还比较低,所以可能着急的时候出现手脚的攻击同伴的问题。三、2-3 岁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途径1. 用行动树立榜样宋庆龄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她认为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要为儿童 树立榜样。她指出,孩子的学习和认知首先从模仿开始,他们从长辈长辈的行为 上找到自己生活习惯和道德标准,如果长辈的身上有不好的行为,也会给孩子带 来坏的影响7。甘地夫人说过: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孩子们对谎言或 虚伪非常敏感,极易觉察。如果他们尊重你、依赖你、他们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也 会同你合作8。苏联很有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如果父母尊重他们的家庭, 如

14、果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自己也能做到,如果父母能够对自己的每一个举止都尊 重,那就是对他们的孩子最好的教育8。”人们常说孩子的最开始也很重要的老 师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 影响。看到什么学什么,听到什么学什么,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最 主要的特点,模仿能力特别强又是 2-3 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重要的特点,他们 模仿和学习的人物通常也是自己的父母,或者是他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人, 孩子们会有意无意的把看到的父母的行为举止默默的记在心里,因此每一个父母 都要在生活中时格外留意自身的言语举止,与此同时,也要营造一个欢乐,轻松 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

15、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例如:如果父母有良好的读书习 惯,每天在一定的时间里安静的看会书,那么孩子也会跟随大人坐在旁边看自己 的书,时间久了,孩子也会养成好的读书习惯。相反,如果家长只知道看电视玩 手机,而且只会训斥孩子去看书。这样很明显并不能有一个期望中的效果。有非 常多的家长只是一味的批评孩子,想要通过批评来让孩子改掉哪些不好的习惯, 但是这样的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并不好。所以说,当家长的应该反思并且适当的调整自己的言行,时刻提醒自己有为 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而不是自己做不到,还只是一味的批评孩子。孔子说:“其 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 566)。”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也经常 提到:孩

16、子能够折射出一个家庭的整体素质,父母的教养,父母的表现都能从孩 子的身上找到一丝的依据。不行动而只是进行空口说教,不仅不能教育好孩子, 还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叛逆的心理,甚至会厌倦和反感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 明给孩子该怎样来做,这就是最好的教育。2. 尊重孩子 有不少的家长觉得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作为一个小孩子就该听父母的 话,或许是传统教育的烙印太深了吧。他们认为这么小的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很 多的时候都会忽略掉孩子的主观愿望,反而经常控制孩子的思想和孩子的行为, 代替孩子做事,代替孩子思考,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的反感,更加的叛逆。2-3 幼儿的独立性正在建立,有了叛逆心理,经常是家长越反对,幼儿越反抗,所以 在生活中家长会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很“不听话”。而且2-3岁的幼儿已将逐渐 有的自己的一些想法,逐渐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一套处事的方法和态度。有的家 长总是帮着孩子做大多的事,干涉孩子吃饭,干涉孩子交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