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合作的中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究.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485938 上传时间:2023-08-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小组合作的中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于小组合作的中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于小组合作的中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基于小组合作的中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基于小组合作的中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小组合作的中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小组合作的中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究.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小组合作的中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究合作是21世纪基本的时代精神,每个新世纪的公民都需要具备合作的理念和技能。同时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是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对于班级管理我们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因此,笔者拟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全体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协助管理的合作关系,建立基于小组合作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基于小组合作的中学生自主管理是指班主任在多方面对中学生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小组成员按照一定的规则,一起参与学习、活动以及班级管理,在共同完成任务过程中,实现学生引导、约束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从而实现身心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的方

2、略。一、进行合理分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部成员间存在着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而每个小组之间的情况基本相同或相似。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相互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笔者将思想、成绩、习惯优秀的学生、中等学生与处于低层次的学生调配在一起,全班52人,划分为13个小组,调配方法:依据学生成绩将全班男女生分别按上、中、下等次排列,每一组中择取男生上、中、下层次各1人,女生类同,4人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再兼顾其他,诸如,将调皮、自制力差的学生与稳重、自制力强的学生排在一组,将性格内向、胆小的与外向活泼的学生分在一起,这样

3、构成强弱搭配、性格互补、基本情况相近的小组。一方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小组间平等地展开竞争。二、组内分工协作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和分工轮换制。小组成员通过推荐演讲,选举产生组长。小组长负责组员间的协调与分工,为小组合作的成效负责。分工时让每位组员都承担一个角色,如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个成员所完成的任务;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发言的内容;汇报人要代表本组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组员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帮助。大家轮流担任组长及相应的职务。组内分工后,由组长组织全组讨论确定小组名称及本组的自勉格言警句,对此学生往往兴趣盎然,新意叠出

4、。如本班的小组名称有火箭组合、旋风队、梦之队、无敌队、流星队、漫游者队等,一个个时尚的名字,从他们的队名中就可以看出他们的梦想、他们的喜好、他们的美好愿望。三、建立竞争机制在组成小组并进行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1.制定小组公约 要让小组出成绩,就必须有一套完备的制度以及共同的奋斗目标,让组长及组员有法可依,依法行事。为此,让每个小组自己制定一份小组公约,把班级事务分摊到小组,让小组内部产生自理能力,从而可持续维持小组的活力。 2. 拟定竞争方案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把学业成绩、行为表现、社会实践等内容,具体地量化为

5、可以操作的评分细则,制定了详细的竞赛小组管理办法。由学习合作小组长和各科课代表、学习委员、纪律委员负责具体的评分工作,每周进行小赏罚,每学期进行阶段性的赏罚。每周赏罚是针对各周评出的优胜组和后进组;学期赏罚是针对期末评出的最佳管理组和再努力管理组。在每周召开的班会上班长进行总结并公布,表扬和批评相应的优胜组和落后组。每个小组的学生在这种“赏之于组,罚之于组”的激励机制下,每个人会努力为小集体的荣辱尽自己所能,各小组内部会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和互帮互助的合作风气,从而带动整个组的提高,推动整个班级向前跃进。四、小组自主管理1.自主管理卫生班级卫生实行小组轮流值日制。每天一个小组,进行轮流。由组长负责

6、,把值日任务分工到人,如:两人打扫教室,一人擦黑板倒垃圾,一人打扫走廊,各司其职,定时打扫,时时保洁。这样,班级卫生每周在学校评比中都是满分。2.自主管理纪律班级每天都有纪律委员记录班级纪律情况,以便在小组间开展评比。因此,小组内同学也经常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每周班会留出时间给每组学生进行表扬和批评,小组内成员表扬同伴本周优点,批评自己的不佳表现,增强纪律意识,提升道德修养。3.自主管理班级每个小组除了进行自我管理外,还要参与班级的管理。我们称之为“小组轮流治班”。以小组的自然编号为序,每组轮流管理班级。轮到管理班级的小组,组长即是班级本周班长,由他组阁本组成员分别对本班本周学习、纪律、卫生、

7、活动、寝室等方面进行管理。管理业绩成效由全班同学为他们组打分,每学期评选“优秀治班小组”,由班级给予奖励。4.自主管理学习自主管理班级日常工作,是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初级阶段;自主管理自己的学习,增强学习的有效性,是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高级阶段。自从实施分小组自主管理模式后,化整为零,分块管理,小组内要争取优胜,组员间必须通力合作,扬长补短,互帮互助互商讨,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团结、合作、进取的氛围。在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这种合作意识能迅速迁移到对班级、学校的态度上来,在学生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驱动力量,在班集体中形成了“比、赶、超”的良好学风。 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德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一、背景

8、的提出: 在以往的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中,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班主任早起晚归,整天围着学生转,对班级的所有事情都要管,结果却劳心劳力,但是工作效率却并不高。于是,很多班主任就发出无奈的慨叹:“如今搞教育真难”。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当今时代,该怎样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事实证明,传统的警察式、保姆式班主任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也是不利于班集体建设的,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推进班级管理自主化,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关键。 自主管理班级的真正内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在认识自己。人作为实践主

9、体,从事着两种活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和改变主观世界的活动。因为实践既包括环境的改变,也包括人的自身的改变,是两者相一致的活动。据此,管理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它不仅要教会学生去改变环境(客观世界),也要教会学生去改变自我(主观世界)。自主班级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而不是个别,让其充分认识自我,优化自我行为,通过“自订目标,自析成长环境,自寻成长动力,自开成长渠道,自研成长方法,自评成长效果,使之成为自主全面发展的人”。这个“自”包涵自我设计、自我决策、自我努力、自我创新;这个“主”是遇事有主见、办事能主动、活动能主持、班级能主管之“主”。自主管理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和最高境界,管

10、理目标不是预先设计的,而是非预置性的,途径不是牵引而是引导。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实行班集体学习和行为上的目标管理高度统一,并长期保持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就必须使“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都要鞭策自警。”让学生自己管好自己,变“他控”为“自控”,达到“他控”与“自控”的辩证统一。叶圣陶先生也曾多次强调“教是为了不教”,那么,我们所带的班级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要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由老师管、干部管变为自己管”的境界。现在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一旦他们真正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效率将成倍提高,班级

11、的发展将获得强大的原动力。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学生的创造性 、独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班级,如果只有管理者的积极性,没有学生的积极性,班级就难以前进,管理者也就不可能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可见,给学生一定的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力,为他们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以及班级的良好运作都是双赢的。 二、具体的做法 (一)确立班级自主管理的目标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主要按照上级校领导的要求,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班干部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与行为的控制。在这种管理方式下,班长、班委会的职责是从事监视活动,要求伙伴“不

12、许违纪”、“不准迟到”、“不准做小动作”之类,这种层层控制,级级落实的管理,形成了稳定的层级化管理结构。班主任不关心学生个体的不同要求,学生没有发挥创造性的天地,并人为地造成了学生班级地位的差异,学生会沿着学会服从要求和循规蹈矩的方向发展,为改变这一状态,使班级成为学生个体和群体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首先要确立新的班级管理目标。第一,学生要能通过集体中的共同生活及生活中所处的各种关系,学习和内化社会规范,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懂得做人的道理,通过他人的评价和自己与班级其他成员的比较,学会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第二,在每个学生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同时,班级集体也获得超越性的发展,形成

13、群体的个性,让班级生存在自由、平等、民主的环境中,展现生机勃勃、灵活且具创造性的个性。 (二)开展班级自主管理 1、充分认识和努力开发学生潜能 我校是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既有中学生,也有小学生。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是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与班级管理的人,他们的现状只说明他们“昨天”成长的积淀和今日的努力,而不表示明天也只能如此,所以,要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把学生的现在作为起点而不是作为终点来看待。我们对学生的可能变化和发展到更高水平持有信心,在班级管理中,老师们千方百计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舞台,并做到“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2、人人都参与班级管理

14、以往,班主任往往低估学生管理班级的能力,或者说,期望他们能做得像成人那样而不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即便“放权”也只是把“权力”给班级中少数能力较强的班干部,而置大多数学生于“被管理”的被动地位。这样的结果是,学生大多游离于班级管理和活动策划之外,对班级中的事缺乏主人意识,缺乏感情和班集体荣誉感,甚至出现有些学生故意破坏班级秩序,违反班级纪律等现象。事实上,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一般都已具有自治倾向和自主意识,即使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也已经具有了不少经验与知识,具有了初步的交往、合作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他们既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班级的管理者,一旦他们能真正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效果将成倍提高,班级的发

15、展将获得强大的动力。如我校建立学生会和“我们能行自主团”检查队伍,让学生会部门负责人与“我们能行”自主团相应部门结对签约,对“我们能行”自主团的工作进行指导,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参与学校的各项德育管理工作。由学生会制订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制度和职责,直接参与放学检查、节能、值日卫生、宣传、自行车停放、文明用餐等日常管理工作;学生会成立纪监部,负责检查全校学生的纪律情况和学生干部的值勤情况。集值勤管理、文明示范、劳动服务于一体。各班坚持实行“值日班长”制度,让一些学习较困难的学生也拥有参与班级管理、提升自我价值的机会,让他们通过管理班级一天的事务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从而真正体现关注每

16、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学校办学理念。此外,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还可以在原来的班级中队、小队干部职数的前提下,再增设许多班级管理小岗位。如分成班务管理、学习管理、活动管理、生活管理、纪律管理、宣传管理、科技管理等诸多方面,而且每个方面又具体分化出几个小项目,使之形成一个网络。如生活管理可分解成检查桌椅的,个人卫生的,负责保洁的,节约水电的等等。而教师是一名幕后指导者。于是,有了管理班务的“小班主任”、“值日班长”;有了管理学生的“领读员”“作业检查员”;有了管理活动的“小导演”“策划人”“小主持人”虽是一个小小的岗位,但承担着责任,让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在不同的状态下发展。这些岗位设立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