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和平村改造战俘几点作法.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48515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远和平村改造战俘几点作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镇远和平村改造战俘几点作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镇远和平村改造战俘几点作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镇远和平村改造战俘几点作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镇远和平村改造战俘几点作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镇远和平村改造战俘几点作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远和平村改造战俘几点作法.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论文:镇远“和平村”改造日军战俘的几点作法镇远县政协文史委员会 黄贵武图为:镇远卫城和平村大门镇远和平村,其全名为“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铁证。最初是1938年2月23日,武昌宪兵队把在武汉的日军俘虏押运到湖南省常德县,将俘虏关押在沅江入洞庭湖的江边的一个仓库里。这里就是清朝时的盐关,将这里作为临时日俘收容所。同年3月中旬,国民政府军政部任命刘长裕为代理所长,并对全体俘虏进行编队,组成三个班,共有50余人,由战俘舟木熏任队长。随后任命邹任之为中校所长。1938年7月1日,

2、国民政府军政部命令,将临时收容所改名为“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定为团级机构,任命邹任之为上校所长(1936年2月日本陆军大学毕业。1941年初,邹被戴笠派到上海担任少将工作组长。由孙必亨代理所长)。又称“和平村”。刘长裕代理所长被调离。这时,已有日俘70多人。同年11月8日,因武汉失守,日军南下,第二俘虏收容所奉命向贵州省镇远县转移。出发时对日俘进行编队:一号船总指挥协田,队长若狭、副队长神原;二号船总指挥岩田,队长本田、副队长阿部;三号船总指挥严某某,队长李某某、副队长崔某某。当天傍晚,收容所日军战俘和工作人员刚坐船西行,离开盐关,日军飞机就对沅江两岸目标进行轰炸。1938年11月

3、20日,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邹任之所长押解100多日俘到达镇远,落实监狱。先落脚镇远府城两湖小学,因太窄小,最后选定镇远卫城总兵暑中营衙门。民国时期,中营衙门已经改建为“贵州模范监狱”。1939年4月28日,第二俘虏收容所人员及日俘整体到达镇远。对外仍然称“和平村”。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重庆分所、桂林临时收容所的日俘于1941年9月6日到达镇远。此后,还有广西、广东、湖南战场上被俘日军士兵,被押送到镇远和平村。此时,镇远收容所已有日俘400多人,最多时有600多人。其中,镇远和平村前院楼上,收容100多人,其中有反战同盟员23人,故称“训练班”。 长沙会战后,从各地临时收容所转送来的5

4、0多人,称为“新生班”。 还有一个归重庆青山和夫领导的“研究班”,21人。1941年8月,重庆反战同盟总部、桂林反战同盟支部被何应钦下令解散,其盟员20多人被押送到镇远第二俘虏收容所(和平村)进行训练。于是,康大川同志于1942年6月奉命在军政部贵州镇远第二俘虏收容所(和平村)成立了在华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同盟会和平村训练班。1944年夏季到秋季,在泥潭中垂死挣扎的日军,为了支持在越南的日本侵略军,打通中国大陆到越南的交通,发动了在中国南方的交通战。中国军队由于没有充分准备,在日军强力攻击下,节节后退。在日军很快占领了广西,并攻入贵州省黔南地区独山县;东面进攻湖南省湘西雪峰山的情况下,军政部决定于

5、1944年8月把第二俘虏收容所从镇远转移到重庆。1946年3月,在华所有日俘全部被遣返日本。同时,在华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同盟会137名同盟员,以“长谷川特种部队” 名誉从上海乘海轮回归日本,在博多港宣布解散。 图为: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徽章一、 镇远“和平村”前、后院日本战俘的进步1、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自转移到镇远后,反战同盟训练班成员就抄写、学习中国报刊发表的文章等,新生班的人也参加学习。训练班还组织了一个叫“明治维新和昭和维新研究会”,每天早晨7点到8点或8点半,进行学习、讨论,新生班、研究班有不少人参加,使不少人获得了新知识、新思想。2、1942年6月,康天顺(大川)到镇远和平村

6、组织反战同盟训练班,推动对日俘的改造工作。康天顺,台湾人,毕业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因他是鹿地研究室的助理员,熟悉日本人,中共南方局、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康天顺作为鹿地亘与和平村训练班的联络员派到了镇远收容所担任主任管理员。康到任后,首先加强管理,采取早晚两次点名,了解日俘伤残情况。当时,镇远收容所共有日俘600余人。其次,他着手改善收容所卫生差、营养差、医疗设备差,缺医生的状况,减少俘虏死亡率。1944年5月,镇远县政府档案记载,日军战俘396人。1940年1944年日俘共死亡159人。第三、在收容所内打水井,改良饮用水。第四、改善日俘伙食。由日俘成立伙食委员会,轮流值班,与职员一起上

7、街购买副食品、蔬菜。有时,组织日俘上山采野菜、摘野果,改善了生活。第五、在收容所内修建浴室,组织日俘轮流洗澡。3、新生班的长谷川敏三,是日本国新泻县南蒲后群人,毕业于东京明治大学。1937年被征人伍到侵略中国战争的前线,担任少尉。1938年3月25日,他带领几个士兵出发,在湖北省枝江县黄龙寺口与国民军遭遇,在战斗中被俘,后押到重庆收容所。开始,他非常绝望,认为自己必被处死。整天忧愁满面。他十分明白,中国人民恨透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1939年6月,鹿地亘来到博爱村,长谷川敏三和鹿地亘有所接触,思想受到些启发。他确实相信,中国人不会处死他。他心情好了不少。1941年,长谷川敏三和别的俘虏一起,被

8、送来镇远。在所方关心、教育下,他在新生班带头参加了和平村训练班,并担任这个班的领导人。他阅读了不少反侵略的文章和书籍,他的觉悟不断提高。长谷川敏三加入了训练班,并且成了训练班的中心人物。新生班进步较快的,还有青木稔太郎、渡道富美等日俘。4、镇远和平村后院的日俘,他们成立了“不包装会”进行学习,谈自己看法,进行相互批评,看报,对他人解说时事。他们还举行日本诗词研讨会,开展文艺表演、围棋比赛,编辑、散发不包装月刊。这个会成了所内较大的反战团体。图为:日俘在“和平村”内开展化妆表演等文娱活动5、1943年,镇远和平村训练班编辑出版了东亚和平月刊。总编康天顺,具体组稿、编辑工作由长谷川敏三承担。该刊是

9、十六开本,石印,50页左右,每期出200份。训练班把东亚和平每期给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文化工作委员会寄去30本。该刊文章作者,主要是反战同盟员,还有选自有关报刊的文章,主要内容是反对日本侵略,争取世界和平。首期还刊登了鹿地亘创作的反战同盟歌。6、召开村民座谈会:镇远和平村训练班还不断从新来俘虏那里,搜集、汇总日本国内、中国沦陷区、日军内部等情况。他们分成工人问题、农村问题、军事问题、其他问题,四个研究组,分担这项任务。农村问题研究组,他们编成农村调查表,写作了战时状态下农村变迁情况。为此,他们经常召开“谈战时农村”等的座谈会。军事问题研究组,举行了“中国战场上日本军作战时的挣扎”、“谈日本军的内幕

10、”、以及其他有关内容的座谈会,进行了关于“日军逃亡、自杀、自伤、反抗上级、行迹不明”、“日军出征士兵和家属心理”、“日军暴行”以及有关情况的调查,并编成了资料。他们还编写了日本国家总动员法和国民痛苦、关于经济警察、谈别的居民组、后方的国民生活等等资料。镇远和平村训练班一方面对新来俘虏进行生动有效的教育,另一方面,大量地收集最新情报。他们收集这些新的信息,经过消化,写成资料,及时送到重庆各机关。这些资料,被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敌情研究和鹿地研究室的鹿地研究报等刊登。他们还根据掌握的资料,写成向日本士兵、工人、农民和其他阶层人士宣传的无线电广播资料和传单。如长谷川写了告在中国的日本派

11、遣军各位官兵、约日本新法西斯评论家穗积七郎、江见写了告日本军机关情报工作人员等,青木稔太郎写了致农村、工厂出身的士兵们、鲤本明写了致战时农村小学校的教员等等。据统计,在1942年到1944年的两年半时间里,从镇远和平村送到重庆的资料,共有150多种。图为:“和平村”俘虏收容所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实行优待俘虏政策,镇远人民经常组织文艺队伍到“和平村”开展演出活动,丰富日俘的精神生活。二、开展日本民族解放同盟纲领草案的学习在镇远和平村训练班全体人员努力下,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下,特别是开展日本民族解放同盟纲领草案的学习,镇远和平村内日俘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反战同盟盟员迅速发展到15

12、0余人。从下述几件事中可以看得很清楚。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崩毁,使日本全体官兵,产生了严重的忧虑,给镇远和平村内坚持顽固思想的战俘,以当头一棒,受到了震动,开始面对现实。事实动摇了他们所谓的“日本必胜”的信念。2、1942年下半年,从前线送到镇远和平村的新俘虏,惊奇地对老俘虏说:“你们现在还吃这样上等米做的饭?”老俘虏说:“我们一直吃上等米做的饭。”新俘虏给他们讲在国内经历的贫困生活,讲现在日军给养不断下降的种种事实。这些亲历者讲的事实,使老俘虏们十分惊奇,引起不少人深思。3、新来日军俘虏的身体,比原来的士兵明显地瘦弱。很难找到5尺高的士兵。有的俘虏,入伍前右手就没有小手指。有的俘虏,身体竟

13、和十一、二岁的小孩那样矮弱,根本不能上前线打仗,只得分到后方,做仓库的警卫工作等。不少老俘虏不禁说:“现在的士兵,怎么这样瘦小!这样的士兵,能打仗吗?”看了新来俘虏的身体后,叹着长长的气说:“士兵体格这样差,日本只能亡国了!”这样,在所内绝大多数的日本人心目中,他们已经认定: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已经破产,日本的战败,只是个时间问题。他们愿意站起来,为和平而斗争了。4、1944年3月,根据当时的国际战争的形势,鹿地研究室提出了日本民族解放同盟纲领草案,以团结在中国大后方,和在全世界(包括在日本国内)的日本人,共同为争取日本侵略战争早日停止、结束,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新日本而奋斗。日本民族解放同盟纲领

14、草案,首先发给在重庆的有关中国人士,和同情日本人民反战斗争的各国人士,接着就把此草案数份,寄给镇远和平村反战同盟训练班人士。镇远和平村反战同盟训练班人士把纲领草案,作为他们的行动纲领。他们认真抄写、自学,分段讨论,做到每个人都能思想上深刻领会,行动上坚决贯彻。研究班、新生班的不少人,也主动和训练班人士一起学习、讨论。在这样形势下,到1944年秋,所内参加镇远和平村训练班的人,迅速发展到150余人。附日本民族解放同盟纲领草案全文:日本民族解放同盟纲领草案一、我们反对日本军部发动的侵略战争。我们期待着立即停止侵略战争,把祖国和人民从沉重的战争灾难中拯救出来。1、打倒掌握全部权力,强迫人民遭受巨大牺

15、牲的军事独裁政府。2、集中能够代表全国人民意志,要求和平民主的各党派,联合建立日本民主政府。3、立即停战,从所有侵占地区,撤出日本军队、舰队,由民主政府与交战各国进行公正的议和。4、严惩满洲事变至今给民众和祖国带来巨大牺牲的战争责任者。为防止日本制造战争势力的抬头,应废除军部的一切政治特权,解散军部指导的一切团体,使军队不能再干涉国家政务。5、民主政府实行彻底的对外和平政策。在和平、独立、平等、互助原则基础上,确立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努力使战争永远不可能再发生。二、我们根据民众的意志,粉碎独裁权力的政治基础,依靠民众力量,来实现祖国的复兴和繁荣。1、废除剥夺、蹂躏民众权利的总动员法、战时刑事特别

16、法、维持治安法,以及一切其他的恶劣法律。2、废除强制的征兵制度,采用志愿兵制度。3、释放所有反对侵略战争、独裁政治而被逮捕的政治犯人。4、废除对职业、居住地等变动的限制,实行言论、集会、出版、结社的完全自由。5、给20岁以上的男女公民以选举权,在祖国确立民主的政治制度。6、为了上述目的,召开代表全国国民的宪法会议,改正钦定宪法,建立保障全部民权的新宪法。三、我们期待复兴由于军部的亡国战争,已达到极其疲劳的日本,建设民众幸福、富强的新日本。1、把军事费用缩小到守卫国土需要的最低限度,确立复兴、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生活的国家财政计划。2、为保障和平和民众福利,对银行、垄断性的大企业,加强国家统制。3、把现在的战争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