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445中外教育管理系统史详细复习全资料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484095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0445中外教育管理系统史详细复习全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自考0445中外教育管理系统史详细复习全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自考0445中外教育管理系统史详细复习全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自考0445中外教育管理系统史详细复习全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自考0445中外教育管理系统史详细复习全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0445中外教育管理系统史详细复习全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445中外教育管理系统史详细复习全资料(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外教育管理史 详细复习资料第一章 先时期的教育管理1.夏学校的名称序、校;商宗、学。学在官府即学术被官方垄断,民间无学。2.学在官府的成因:当时奴隶主阶级垄断者社会的物质生产资料和精神生产资料,文化教育自然为其所垄断,所有的教学工具都为其所占有,同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开展低,无力供养,也不许要为官者以外的精神生产者,也无力在民间普与教学所需的“书和“器。:在社会激烈变革的时候,各诸侯逐渐认识到人的智谋和才能的特殊作用,为了争霸称雄,他们冲破世卿世禄制度,争相用士养士,委以重任等,使得社会上的许多人纷纷改行从学。4.稷下学宫的学生手如此的名称和主要容:弟子职学生要虚心受教,尊重教师;饮食起居要

2、有良好的习惯,言谈举止待人接物要有修养;规定学生学习的规如此。5.官学衰败私学兴起的原因:奴隶制官学不能适应社会开展的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开展,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为私学的产生和开展创造了条件,又由于诸侯的用士养士,使得社会上许多人改行从学,是私学产生了广泛的生源。社会对教育作用的充分估价是私学开展的思想根底,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在人的开展过程,治邦中将发挥重大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于是各家各派纷纷创办学校授徒讲学,从而促进了私学的开展。6.先儒家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关于教育对象上倡导有教无类;学制上设计了“家有孰、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的蓝图,并提出了一个九年制

3、大学教育的计划;视学上提倡帝王要亲自视学,并主教育行政要有视学制度;教育管理思想上主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尤其要重视“仁的教育,即伦理道德教育;在教学的常规管理上儒家主重视入学教育,懂得尊师重教;在教育教学的原如此方法上儒家主注意课教学与课外学习、知识的学习相辅相成,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承受能力等因素因材施教,要注意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管理上,教师要充满仁爱之心,做到言传身教。7.儒家私学是如何进展管理的:招生原如此,儒家创办的私学遵循有教无类的原如此;教学管理孔子根据“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的原如此设置课程,不仅重视书本知识,而且重视身体力行,在教学方法上,教

4、师注重启发诱导;经费管理主要来自诸侯的馈赠,所得经费主要用于教学和师生的生活开支,也常资助出使学生的父母或赡养去世学生的老人。墨家的教育管理思想的容与其私学的管理特点。在政治上提出尚贤、尚同、节用、薄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兼爱、非攻等十大主,其最高的政治理想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实现这一政治理想最重要的途径是教育,墨家主积极主动的说教;教育容,不仅重视“知义“为正的道德教育,而且重视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私学的管理:以培养“贤士为目标;教育对象与招生原如此:“农与工肆之人是墨家的主要教育对象,墨家授徒仍沿用手工技师的收徒方法。8.教学管理: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重视教以劳动技

5、能和自然科学知识。9.组织管理制度:有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纪律严明。稷下学宫的管理特色:稷下学宫原是战国时期齐国在其都城临淄稷门之下设立的养士之所,以招揽天下名士。10.教育体制:统治者对各家讲学的容采取择善而从的原如此,从不加以干预和限制,各家在教学上仍保持着私学的传统按自家的管理制度管理学生,按自家的学法去讲学和进展学术研讨;办学原如此:实行门户开放、学术自由的原如此;学生管理:门户开放,学术自由,为学者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但也有规矩,其弟子职是最早的学生守如此。第二章 汉时期的教育管理1.朝巩固统一的文教政策的主要容:书同文;行同伦;设三老以掌教化;禁止私学,焚书坑儒;依法为教,

6、以吏为师。汉代为确立独尊儒术而采取的措施:设五经博士;建立博士弟子制;以儒术取士;严格的视学制度;汉武帝一方面积极地进展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另一方面用官禄引诱读书人潜心研习儒家经典。2.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的容与在联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行教化美习;重选举以选贤才。兴学养士、推行教化和选用贤才是为了使“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得以落实,兴学养士、推行教化不仅可以培养推行儒家思想的各级官吏,而且可以使儒家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选举贤才以儒生为标准,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无疑具有导向作用,会有效的促进儒家思想的贯彻和实施。3.独尊儒术文教政策对教育管理的影响:不仅促进了汉代思

7、想的统一和文化教育的开展,而且成为后世历代君主所奉行的文教总政策,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和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以儒术取士的管理意义:不仅为独尊儒术的推行和落实提供了保证,而且对士子进德修业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汉代学校系统的特点与其历史地位:官学有规模,私学较兴盛,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根本格局。5.汉代教育行政管理的特点:汉代教育行政由太常兼管,博士一直是太常的属官,太学博士的选任,以与太学生的选送、考试推荐任用都归太常管辖,此外皇帝也经常去往太学视察,或直接为太学征召博士,太常还通过审定地方选送的太学生和差距等环节,对地方官学和私学行使行政管理权。汉代官学的名称和性质:中

8、央官学太学、鸿都门学、宫邸学;地方官学郡国一学、县道邑一校、乡一庠、聚一序。6.汉代私学兴盛的原因:汉初统治者无暇兴学设教,而各级官僚机构又需要大批的人才,便大力网络民间隐逸人才,一批从事私人讲学的人才与其弟子因而得到仕进,从而大大激发了中小地主求学和私人讲学的积极性,促进了私学的开展;中央官学院在京师,而地方官学未得到普遍开展,无法满足读书人的要求,于是私学更加兴盛。7.地方官学的职能与管理特点:职能一是传播儒家经典,培养郡国属吏,同时为朝廷或太学输送优秀学生,二是推行地方教化。管理特点是学、校置经师一人,庠、序置孝经师一人负责地方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工作。8.汉代私学的类型与其管理特点:类型由

9、初级的蒙学和高级程度的专经研习。蒙学有较适宜的教材,乡孰主要教学孝经和论语,这一阶段的教育主要是巩固书馆的识字成果,同时为专经研习作准备,并让学童学会做人。高级程度的研习专经的私学采用“此相授受的教学方法,大大扩大了教育对象的围。9.察举制度的含义:由中央各部门和地方行政长官负责考察和举荐人才,朝廷予以录用为官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10.策问与对策:所谓策问就是皇帝就时政中的问题进展提问,令被荐举者进展作答。答者是对时政问题进展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主和建议,是为对策。察举制度主要科目与其标准:一为经常性举行的科目,称作常科;另一为特科,是皇帝根据临时制定选士的标准和名目的科目。左11.左雄

10、改制或阳嘉改制:规定孝廉所举之人必须在40岁以上,而且对岁举的孝廉由朝廷进展考试,儒生考以儒家经典,要求必须遵守家法,文吏试以奏章律令,然后在端门进展复试。汉代规经学容的主要手段与其具体容:1统一经学标准,西汉甘露三年,汉宣帝主持召开石渠阁会议,后宣帝最后作出定论;东汉建初四年,汉章帝主持召开白虎观会议,由班固撰成百虎观一书,从此经学有了统一的标准。2刊刻石经,由灵帝批准将经文刻于石碑之上,为学校和自学者提供了标准的教科书。3规定严守师法、家法,所谓师法,即弟子传经时必须严格遵守其师所传,不能有一字出入。这样一祖师之下的徒子徒代代相传,即形成家法。12.察举制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如何理解其教育功

11、能? 答:如何选拔见“察举制度主要科目与其标准,首先调动了世人读书求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开展。其次统一了教育标准。在此规了教育容。13.汉代为加强对教育的宏观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1实行察举选士制度具体容见“察举之的含义与差距制度主要科目与标准2规经学容见汉代规经学容的主要手段与其具体容。第三章 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管理1.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管理的历史地位:教育与其管理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变革,出现了许多新事物,选士制度进展了进一步的探索,在教育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隋唐建立完备的官学制度作了准备。2.晋南北朝时期教育管理开展的主要表现:设立国子学与太学并

12、立;郡国学校制度的建立;专门学校和综合学校的设置;私学和家庭教育的开展。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历史背景: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繁,只是汉代的察举制度难以实行,这一时期地主豪强垄断政权,形成了实力强大的门阀氏族集团,这个集团的部要分配政治权利,这就对选士制度进展改革。3.九品中正制实施的条件:一是中正官的品德和识鉴才能;二是品评人才是否有明确的标准。人物志的作者与该书的历史贡献:劭它不仅从治国平天下的角度高度的论述了善于知人用人的重要意义,而且详细地阐述了人才的各种不同类型,提出了人才的标准,分析了各类人才的心理特点、征象与优缺点,还论述了在识别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应遵守的守如此

13、,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人才学的巅峰之作。4.九品中正制与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就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次将士人评定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吏部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予官职的选士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该制度具体实施始自文帝丕执政时代,是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士制度。九品中正制挫伤了读书人的积极性,使学校更加门庭冷落;促进了选士制度的开展。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隋唐时期文教政策的根本容:重振儒术;兼容佛教。隋唐采取重振儒术、兼容佛教文教政策的背景第五章 两宋时期的教育管理1两宋时期文教政策的容:1、兴文教,既是治国方针的一局部又是其文教政策的核心2、儒佛

14、道三教并用。2北宋改革教育的三次兴学运动的共同特点:三次兴学都是为了振兴官学,可以培养有真才实学,可以经国济世的人才,为此每次改革都试图整顿学校教育与改革科举双管齐下,以克制科举制对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使学校育才与科举选材走向良性开展的轨道。在整顿学校教育方面力图提高学校的地位加强培养人才这一环节的作用,并且尤其重视太学的改革和建议,以与对全国的教育发挥示作用。在改革科举方面,如此努力探索如何才能使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脱颖而出;如何既能考出知识水平,又能考出能力上下,既能考出才学,又能考出品德;如何才能使科举选拔人才与学校育才有机结合,使其对学校教育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3理解“明体达用办学思想的

15、容:所谓“明体就是领会圣贤之遗意,理解六经等儒家经典的道理,掌握仁义礼智等封建伦理道德的根本容与其精神实质;所谓“达用就是在修身、治国、处世过程中,去实践这些精神、道理和容。简单的说就是学以致用。4理解王安石教育改革思想的主要容:1、整顿太学,实行“三舍法,颁布太学令;严选学官,实行“教官试。2、整顿地方官学3、明定教学容,颁布三经新义为全国学校的教科书。4、增设专门学校5、改革科举制度。5识记“三舍法和“积分制:三舍法:学生初入太学为外舍生,学习一年,月一私试,岁一公试,参考簿记纪录的品行、学习成绩,合格者升入舍。舍学习两年,进展一次舍试,合格者升入上舍,上舍学习两年进展毕业考试。教官试:地

16、方官学的教师要通过考试决定录用与否。6宋代官学的管理较前代又有了开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建立了更加完备的官学体系2、设置了地方教育行政机构3、创行学田制4、教师管理制度的加强5、学生管理制度的开展6、教学管理的开展。7书院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教育机构,宋代有那几所著名的书院?书院的管理有什么特点?书院是私学,宋代有“白鹿洞“岳麓“应天府“嵩阳“石鼓“茅山六大书院。管理特点:1、管理体制是由山长负责,下设管干、斋长等职2、书院管理的制度化:制定了条规加强管理。如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教条。3、书院的组织管理:课程设置以五经为主,后朱熹的四书注集逐渐取缔五经;教学组织形式一般由名师拟题,聚集生徒“升堂讲说,书院有时还礼聘院外名师来作专题讲座,书院教学以自学为主,考课是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