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诗歌复习提要.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483460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语文诗歌复习提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语文诗歌复习提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语文诗歌复习提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上语文诗歌复习提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语文诗歌复习提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语文诗歌复习提要.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语文诗歌复习提要观沧海一、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 族及袁绍的残余力量,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2、诗的正文可以分为三层:(1)、(开头两句)点题,交代观海的地点。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和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文。显得质朴。(2)、(水何担澹到洪波涌起)描写还水和山岛。还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写“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3)、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

2、若:字看出来的。全诗的高潮。 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次北固山下1、 古时后交通不方便,流落在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久不得归,自然回产生故园之思,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2、 开头两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驿到道,既在青山之外,客人是看不见的,可见是客人想象的,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经暗含旅途奔波之1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能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词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做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际。残

3、夜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3、 “次”字,表明北固山不过是诗人长途旅行中的行经之地,到北固山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4、 “潮平两岸阔”赏析:“阔”字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的视野也因之而开阔。“悬”字,是端端正正直直的高挂着的样子。诗人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一帆悬”。那个“正” 字,兼包了“顺”与“和”的内容。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4、”。 钱塘湖春行1、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2、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画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中间两联是分写。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使者,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色给人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感觉。颈联写花草,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3

5、、 早春景物:“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新燕”“早莺”“才能”。4、 诗人对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的景象。天尽沙 秋思1、 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因为它极其出色的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至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2、 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是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并展现了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到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鸦雀已经回巢,不时的啼叫几声;不远处

6、,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候,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他将投宿在何处呢?3、 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到“断肠人在天涯”。乡愁是多么的浓重。4、 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动人之处。练习题: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山岛竦峙( ) 2、幸甚至哉( ) 3、客路( )4、暖树( ) 5、海日升残夜( ) 6、枯藤老树昏鸭( )7、次北固山( ) 8、海日生残夜( )9、风正一帆悬( )二、把下列作家、作品与朝代用连线接起来。曹操 钱塘湖春行 唐朝白居易 次北固山下 元朝马致

7、远 天净沙 秋思 唐朝王湾 观沧海 东汉三、观沧海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东临碣石( ) 水何澹澹( ) 星汉灿烂( )2、判断下面的正误。(1)、开头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贯彻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2)、“临”字统领全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景象。( )(3)、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4)、这首诗写竟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观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工立业的抱负。( )3、统领全诗的词语是 ,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的诗句是 四、次北固山下1、对这手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

8、江北边,三面临江。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既顺风,风力又不猛。D、“归雁洛阳边”意思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2、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对偶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带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B、三四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静的环境里,视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C、五、六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蕴涵一种生活哲理,突出了新生事物的强大力量。D、最后一联书法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里作反衬。3、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6、 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手法,既描绘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7、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 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称道。8、“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个字) 9、找出本诗的韵脚 ,所押的韵是 10、本诗中表现生活哲理,给人乐观向上、精神鼓舞的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