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九九二九厂的筹建.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482386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九九二九厂的筹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陕西省九九二九厂的筹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陕西省九九二九厂的筹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省九九二九厂的筹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九九二九厂的筹建.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忆陕西省九九二九厂的筹建 巡洋 九九二九厂(陕西省红卫工具厂,陕西省武功拾号信箱)。初始人员:基本是西安东郊金属结构厂105军品车间的人员为基础,组建该车间时要求配备最好的设备,人员为党团员占70%以上,工人技术等级四级以上,车间属于保密车间,出入有通行证,非该车间人员不得入内。 本着“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原则,1965年105车间整体划拨由省地方军工系统管理,陕西省机械局具体操作执行,105车间人员和设备全部搬迁至新建的陕西省第一个小三线厂,即铜川337厂(铜川东风机械厂,铜川二号信箱),1967年又从原105车间部分人员抽调出来筹建岐山县的9916厂(前进机械厂),当时,除了337厂在铜川

2、,其余的省领导看中了陕北黄陵这区域,准备每一条沟建一个厂,但是,我们进去打井取水,发现水系不丰富,不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并且,当地还有克山病和大骨节病,因此,我们征得上级同意从黄陵撤出,在岐山建了9916厂,这些人员基本安排在工具车间,原打算该工具车间是为其他几个小军工厂提供工具、夹具、模具和精密铸造等工作任务,后来,上级考虑到把这工具车间单独成立一个厂,能更好的为其他几个小军工厂服务,在1967年以这个车间为基础筹建了9929厂(红卫工具厂,武功拾号信箱)。厂址的选定:根据中央对三线建设的要求是“靠山、分散、隐蔽”原则,但是,这时毛主席有新指示,对原来的政策作了新的解释,原因是我国三线建

3、设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配套厂之间距离太远。有些厂炸平山头建厂;有些利用山洞建车间;有些车间与车间要间隔几里路;有些厂区在山顶上家属区在山下,上下班职工要乘汽车;有些厂建了几年铁路还未通,其他配套建设就更滞后了,如医院、学校、商店等。因此,毛主席说:三线建设搞不上去睡不着觉,可以大分散小集中吗!即可以建在小城镇,这样可以不必建设学校、商店、医院等,使工厂早日投入生产。根据毛主席的新指示我们选定了三个厂址,第一杨凌砖瓦厂后面;第二武功镇北关;第三杨凌至武功中间一处地方。由关文博和李振东两位同志负责向上级汇报,实际上我们多么希望上级领导能选定杨凌呀,因为杨凌有火车,交通要方便点,但上级领导定了武功镇

4、,当时领导问武功镇到杨凌有没有班车,回答有,领导说:那就行了,反正只有半个小时的路程。实际上每天只有两班车,而且是卡车后面搭帆布棚。从而,9929厂址就武功镇北关西塬脚下狭长的一块区域,纵深有两公里左右,宽约五百米。当时,办公和人员居住在武塔院内,有三栋二层楼房,是借陕西省建筑设计院的战备用房,借的时候也很费周折要到北京去批。建厂初期条件很艰苦,主要工作是基建、设备搬运和安装等,所有职工都要参加建厂劳动,拉土方、搬砖头、铺路面,厂区到小北街的柏油马路就是我们职工自己铺的,职工的生活开水是用两口大铁锅烧,由毛嫂(毛呈祥爱人)、龙嫂(龙大友爱人)两人负责。1968年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由李林春同志任主任,周耀林同志、吴彦凌同志、陆根生同志等为常委,基本形成了厂管理机构,下设四个办公室:第一办公室负责人周耀林同志,主要工作人事劳资、收发文件信函、接洽外联事务。第二办公室负责人关文博同志,主要工作厂里的技术项目。第三办公室负责人张振武同志,主要工作厂里的基建项目。第四办公室负责人李振东同志,张玉斌同志主要工作采购、财务。从此,29厂进入了边建设边生产阶段。 向建厂初期付出巨大贡献的老前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永远留在29人的心中。(记忆中原西安金属结构厂人员有周耀林 陆根生 包连根 黄声阶 毛呈祥 龙大友 邱正祥 张世顺 顾泉生 程思香 张彩文 李振东 关文博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