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481900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篇】 教学目标: 1、能读懂统计图表,并能依据图表中的数据自主的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育孩子的探究精神,并让学生不断地收获胜利的喜悦。 2、让学生体会统计来源于生活,效劳于生活,同时渗透安康教育,让孩子从小养成合理睡眠的好习惯。 3、通过小调查活动让学生经受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培育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读懂统计图 教学难点: 在统计图表中猎取信息 教具预备: 电脑课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奥运会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少儿频道要进行一次儿童体育竞赛,可是应当赛什么呢?这可把董浩叔叔难住了!我们一起帮帮他好吗? (2)

2、出示二(2)班同学最喜爱的体育工程统计图、学生观看。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出示统计图,你们熟悉它吗? 这个统计图会说话,它能告知我们很多数学信息,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读统计图表。(板书课题) 2、读二(2)班同学最喜爱的体育工程统计图。 请看大屏幕,从图上你能知道或调查的是什么内容吗?你从哪知道的? 最喜爱是什么意思? 调查工程每人只能选一个最喜爱的 认真观看,这幅统计图还告知了我们什么信息?(学生独立观看、思索)同桌说一说。 学生汇报。 踢毽子、踢球、游泳、跳绳,这些词表示体育工程的名称。 0、1、216,这些数表示详细“人数”,人是单位名称。 每行都有16个格子,1格代表1个人,1格代表一

3、个单位。 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最喜爱某种体育工程的人数是多少?(汇报) 教师小结。 3、猜测 董浩叔叔看到这个统计图,你猜他会打算进行什么竞赛?为什么? 4、体会统计图的优点。 5、读二(1)班同学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统计图。 比拟两幅统计图有什么区分并小结。 读统计图并体会统计图的好处。 小结 猜测。 到了2022年8月份时,猜一猜喜爱哪一项电视节目的人会更多? 教师提问:到时候我们再统计同学们最喜爱的电视节目,统计图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读奥运获金牌状况统计表 (1)导入 (2)出示统计表,说说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小组沟通) (3)汇报 a.你知道了什么? b.你觉得中国的运

4、动健儿怎么样?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四、小调查 1、师:同学们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要想身体好,必需有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还要有充分的睡眠。不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每天的睡眠时间大约有多长呢?是不是有充分的睡眠呢?谁来说说看,你每天大约睡几个小时呢?(指名汇报) 2、大家想不想了解全班同学的睡眠状况,并亲自制作统计图呢? 请看书本第88页的“小调查”:课前,我们已经调查、统计了全班同学的睡眠时间状况,并完成了统计表。 3、现在请每个同学拿出水彩笔,独立完成书本上的统计图。比一比,哪些同学完成得最快!(教师巡察指导) 4、展现并进展汇报、沟通。 5、你们知道吗?一般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应保证10个

5、小时的睡眠。你觉得咱们班的同学是不是都有着充分的睡眠,假如没有,你想说些什么?(合理化建议) 五、延长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统计图表,你们见到过哪些统计图表呢? 师:同学们见识可真广,教师也从网上找到了一些统计图表。来看看,看我们还能读到些什么? 课件展现各种统计图表:有折线形的、条形的、圆形的、地图形的。 统计图的把戏可多了,今后我们会连续学习统计学问,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可以收集一些统计图表自己讨论讨论看能发觉些什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素养教育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验算的算理。 2把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展计算。 (二)力量训练点 1培

6、育学生口语表达力量和有序思维力量。 2通过计算提高计算力量。 (三)德育渗透点 培育学生仔细计算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要求: 使学生熟悉到验算的重要性,学会用加法验算减法,培育仔细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悉到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学会用加法验算减法,培育仔细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把下面减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1)153 = 8( )+( )= ( ) (2)4230=12( )+( )= ( ) 2按课本上面:“假如把例3里的差和减数加起来,结果怎样?算算看。” 用竖式计算:1230425 805 + 425 指定二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

7、在下面列式计算。 做后,引导学生观看两道复习题,并说说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局部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授 1教师将上述两题竖式中一样局部用线连起来如下: 在学生观看、争论的根底上,得出如下结论:“差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 我们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可以验算减法。” 教师说明: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不仅要把握计算法则,仔细计算,还要学会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教师板书课题:减法的验算。 2教学例4。 (1)出示:4736 826 = 指名用竖式演算,然后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验算。全班学生计算并验算。 (2)利用学生的板演,指名讲计算过程。(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减起,百位不够减

8、,从千位退1作10,百位17减8得9,千位剩3。) (3)正验算是否正确,看差与减数相加是否等于被减数。 教师还要指出:假如题目没要求验算,为了简便,也可以不另写验算的竖式,就用原来的竖式验算。验算时也是把差和减数加起来看得数是否等于被减数。 可以让学生看看原来的竖式,从下往上,由学生口述:个位0加6得6,十位1加2得3,百位9加8得17,千位是进上的1加3得4。 板书如下: 3小结: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可以验算减法。 三、稳固练习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齐读验算的方法。 做课本 “做一做”和习题第1 3题。 四、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五第5 7题。 五、课后练习 练习二十五第8、9题。供学有余力的学

9、生选做。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三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5、66页。 教材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积存了肯定的生活阅历,对直角有了初步的模糊的熟悉。本节课教材首先呈现三个学生身边的生活物品数学书、黑板、三角板,用红线在物品上描出直角,让学生直观熟悉直角;通过“比一比,认一认”、“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加强对这三种角的熟悉。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经受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直观熟悉直角,初步进展空间观念。 2、会借助三角板识别直角、锐角、钝角。 3、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教学重点: 熟悉

10、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推断三种角。 教学难点: 把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画法。 教学预备: 课件、三角板、卡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熟悉了图形王国中的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呀? 生:角。 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角的学问呢? 生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生3:画角方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 师:看来角真的是大家的老朋友了。 2、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能找出它们里面藏着的角吗?(学生观看并指认。) 课件演示从图中抽离出

11、直角。 (让学生经受从实际物品上描出直角的过程。) 教师告知学生:这些都是直角。 二、探究新知 1、熟悉直角 (1)熟悉直角符号。 (2)肢体语言表示直角。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你能想象出直角的样子吗?你能用身体做出直角吗?请学生上台展现。 2、推断直角 方法一:直观推断直角。 方法二:借助三角板识别。 (设计意图:教师重点示范方法,通过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这是对直接观看的一种验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密性与精确性。) 3、找一找直角。 师:我们的教室哪里还有直角?说一说。 比一比你找到的直角的大小,你发觉了什么? (通过测量,得出结论:全部的直角一样大。) 4、用活动角摆直角。 5、熟悉

12、锐角和钝角。 师: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6、感受三种角的大小关系。 师:假如将这三种角按大小排队,怎么排? (学生独立思索完成,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列,最终集体沟通。) 三、嬉戏延长 嬉戏要求:说出教师用活动角变出的角的名字。 (1)推断锐角。 教师用活动角做出锐角,并渐渐变大,但仍旧是锐角。 得出:锐角有大有小,但再大都比直角小。 (2)推断直角。 变出直角,用三角板比一比。 得出:直角都是这么大。 (3)推断钝角。 教师操作,得出结论:钝角有大有小,但再小都比直角大。 四、动手操作。 1、用纸折出三种角。 2、画三种角。 (教师示范,学生独立完成,巡察

13、检查,发觉问题准时指导。) 五、总结思索。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课本第66页第1、2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四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局部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和“笔算两位数加连位数”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把握着局部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根底,教材创设了二年级同学预备坐船“去鸟岛”的喧闹场景,意在通过解决“二年级(1)班和二年级(2)班能坐下吗?”“二年级(3)班和二年级(4)班合乘能坐下吗?”引出两位数的不进位加(23+31)和进位加(32+39)然后鼓舞学生采纳自己喜爱的口算方法进展计算 学情分析 学生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