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学生心理辅导有效途径的实践研究.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480446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高段学生心理辅导有效途径的实践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小学高段学生心理辅导有效途径的实践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小学高段学生心理辅导有效途径的实践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小学高段学生心理辅导有效途径的实践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小学高段学生心理辅导有效途径的实践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高段学生心理辅导有效途径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高段学生心理辅导有效途径的实践研究.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高段学生心理辅导有效途径的实践研究杭州文一街小学 刘 洪 余卫娟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成为当代青少年教育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原因在于:其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今天“健康”的概念外延已由过去的生理健康扩展到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明确地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这表明人体的健康不仅是躯体生理上的正常,还包括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其二,在社会转型期里,社会环境的复杂化,以及各种文化的碰撞与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变异等,导致了一系列心理障碍、心态危机、心理疾病的出现。小学高段学生由于心理发

2、展尚未完全成熟,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引起心理障碍、心态危机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其三,作为一个多年的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小学高段学生处于一种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活环境之中,独生子女、学习、家庭等压力,加上学习挫折所引起的心理不平衡以及青春期前期心理躁动等等,很容易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态危机和心理疾患。据调查,236的青少年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心理性问题。小学高段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发育过程的一个特殊阶段,在这一时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通常在初中生身上出现的青春期心理问题现在已低龄化,发生到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上。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人际关系困扰。一些小

3、学高年级学生将要进入青春发育期时,渴望独立的心情非常强烈。不喜欢父母老师的过多管教,不愿聆听长辈的谆谆教导,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2、学习困扰。到了五、六年级因学习难度逐渐加深,特别容易产生因成绩差而害怕受到老师批评的心理,总担心考试成绩不合格,学习跟不上,无法完成学习任务。3、性心理困扰。是指由于营养摄入过多,身体提早发育,生理的慢慢变化,对两性知识开始感兴趣,可在小学阶段学校里缺乏较全面的性知识的科学教育,对自身的各种变化,感到茫然、不理解和困惑。少年期变化之大,矛盾之多,是人的一生中其他时期不可比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都需要研究和掌握少年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确引导和尊

4、重少年,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顺利渡过这一时期。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国外: 心理学家斯朗认为,当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后,其心理变化为:“自我发现”;“产生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开始逐步跨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他把青春期称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 心理学家汤姆利兹认为,儿童期是“外界的获得时代”,而青春期则是“内部的获得时代”。由于性本能的起动,使个体逐渐地将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部。青春初期,常常会因自己不能掌握这种变化而烦恼,昔日儿童时期平静的心田被搅乱而陷入于以反抗、冷淡、横蛮、怠慢、多变等表现为特征的否定与不安情绪之中。他们不仅对外界,就是对自己也都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因此,他把

5、青春期称为“否定期”或“反抗期”。 心理学家霍尔认为,到了青春期,人的“身体与心理跟以前相比,大为不同,而发展的趋势是跳跃而来的。他们对于社会的义务感和新的爱情生活,忽然惊醒”,“他们既不了解世界,又不了解本身生理的发展所引起的心理变化。”因此,他把青春期称为“危机时期”。国内:心理学家律留宏认为,青春期是“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转变期”,也是“人生的十字路口。”从生命教育是“全人教育”的观点看,“生命教育的目标是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以及“生命教育是让学生达到自我实现”,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最终目标“发展学生的自我潜能,完善个人人格,促进学生个体的最大发展”是一致的。充分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6、体现了对生命的关爱与尊重。总之,小学高段年级是身心各方面发生很大变化的时期,也是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对人生充满幻想的时期。在生理上,身体迅速发育成熟;在心理上,则是精神逐渐觉醒,这种身心的时差,带来了急剧而复杂、广泛而深刻的心理矛盾、心理动荡。因而是人生的最关键的转折时期。青少年遭遇青春期后,无论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面临许多困惑,他们渴望了解有关自己身体变化的知识。无论国内外的学者对青春期和儿童期的心理研究是很丰富的,而对小学高段学生(即青春期的前期)的心理研究还有研究的空间,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面对所教的小学高段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觉得进行辅导,最大程度减轻他们的困惑。三、研究的原则1、坚

7、持民主性原则少年心理的闭锁性特点,使他们不愿吐露真情,但不等于他们真正不愿别人了解自己。他们在封闭自己的同时,又如饥似渴地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针对少年的这一心理特点,老师就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关心他们,在他们苦恼时,给予安慰,在他们矛盾时,给予指导,在他们困难时,给予帮助,使他们感到彼此心灵相通。这样,师生人之间也就不存在“代沟”了。2、贯彻活动性原则老师要充分利用少年“成人感”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他们,促进他们发展自尊心和独立性,指导他们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承担部分力所能及的社会义务和家务劳动,以充分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人生与宇宙奥秘的求知欲。3、严守多样性原则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的看法和意见

8、。教师不能搞“一言堂”,不能肯定一个,否定其它,而是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谈不同看法,特别是谈真实的想法。教师则从这些不同看法中,领略到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时还能感受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困惑,从而为课后的个别辅导建立心理准备。4、贯穿主体性原则每一个少年都渴望自己的内心世界为他人所了解,他渴望了解他人。当学生的认识与教师的观点还存在距离时,要特别注意不搞灌输,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去适应学生的情绪变化,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力图使学生看到学生、教师双方观点的共通性。四、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一)研究的目标1、帮助小学高段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初级阶段; 2、探索小学高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

9、径;3、提高教师对小学生实施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二)研究的内容与途径、改革课程设置,开设心理活动课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心理辅导与教育要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出发,因此要以开课的形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知识,开展辅导、训练;另一种人认为注重心理学知识传授是不可能的,因为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不一定就带来心理素质的提高,而且上课方式有可能使心理辅导本身丧失其固有的某些优点,因而主张以活动为主。但共同性都是强调心理辅导与教育一定要多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活动。所以我们就因地、因时、因人而定,把课程与活动相结合起来。针对小学高段年级学生心理发展和生活、学习环境的特点,教师要做有心人,采用调查

10、、观察等方式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和人际交往中所碰到的难题,遇到的困惑,为心理辅导提供素材,并由此设计心理活动课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综合实践课和谈话课开展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心理辅导,为学生排解心理烦恼,使他们的身心更加健康,精神更加愉快,使心理辅导落到实处。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努力上好心理活动课,在具体的活动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尊重与理解学生,力求学生人格的整体性发展。营造氛围 真诚沟通。心理活动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它是为开展心理辅导而专门设计的一种课程。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所以,在活动中,我极力创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

11、,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和我沟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倾情投入。心理活动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辅导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共鸣等。当教师进入活动中时,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在活动中,我坚持这一原则,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境。面带笑容,倾情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体会到我的真挚感情。在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倾情投入是整个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倾诉真情。心理活动课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在活动中,教

12、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心、诉真情,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在我辅导与人交往一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点。有一位学生就站起来告诉大家:“我身上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我讲话的时候结巴”,他不怕同学们笑话,正确地对待自身的不足,敢于向大家表露心迹,充分说明了活动中融洽的气氛让他了敢于和别人真诚沟通、乐于和别人真诚沟通。贴近实际,形式多样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因此,心理活动课的内容只有贴近学生实际谈论和学生有密切关系的、学生最需了解的话题,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内容贴近实际。当代的小学生,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处于特殊地位,长辈的呵护

13、、父母溺爱,容易使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他们最关注什么?他们最困惑什么?他们最需要辅导老师帮助什么?针对这一实际,在活动课中,我在对学生学习方面进行重点辅导,使学生爱学乐学。例五(上)学期心理活动课安排:活动主题内容安排爱学乐学树立自信心学习的乐趣同学之间的关系要尊重他人做情绪的主人,搞好同伴关系性启蒙他和她不同大大方方交朋友我选择了一些有针对性、有实际意义的内容,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学习内容是学生熟悉的事情,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他们有话可说,产生共鸣,课堂气氛活跃,辅导效果水到渠成。活动形式多样。以有趣、简单易行情景短剧,让学生表演,学生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现实生活

14、情境,体验、宣泄和释放各种情感,在交流与反思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达到认知协调。辅导活动我不行与我能行中安排表演了这样一个情景短剧:小龟丁丁一开始不敢爬坡?是过低估计自己、自卑心理作祟、怕自己笨手笨脚,被人笑话后来,丁丁怎么做的?成功了没有?在龟爷爷的帮助下,获得了成功;在龟爷爷的帮助下,大胆地尝试;他不怕困难,大胆去做尝试,获得了成功,是自信的表现。故事分享。追求新奇、喜欢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故事的人物个性栩栩如生,辅导中,辅之与活动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就会积极地把学生引入思考之中,不知不觉体验故事中情境,愉快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你的意志力这一辅导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积极地激励自我

15、,展示自我。活动开始,我就让学生听怀素学书法的故事,在思考中感受到应该像怀素那样把一点一滴的困难都看成是磨炼意志的好机会,初步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培养克制力和坚韧性。重在感悟,实际运用。心理活动课的内容要在总体把握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以学生年龄特点为主线,突出心理知识、心理训练的系统性,要坚持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原则,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避免把心理活动课上成单纯的心理知识传授课。在活动中,我力求让学生多活动、多训练、多感悟,从而把活动课上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重视体验,心灵感悟。小学生心理世界是隐蔽的、复杂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活

16、动中,我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进行体会、琢磨,产生共鸣。在辅导做情绪的主人 搞好同伴关系中我向学生提出:“假如你的好友和你闹矛盾了,你的心情会怎样?”、“假如别人误会了你,你会怎么想?”等问题,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心灵顿悟,调适自己的心境。活动中,学生有不同的心灵感悟,我尽量做到对学生的回答不妄加评判,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不同的想法。延伸课外,实际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活动课,并对学生进行辅导,目的并不仅仅满足活动课上学生的心理要求,它应该贯穿学生的始终,让学生所感悟到的知识内涵应延伸课外,指导行为。小学生形象记忆能力强。对活动中感兴趣的内容铭刻在心,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上反映出来。在辅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