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47987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育 学主讲: 宁 宏 智 13007388601一、命题的特点:1. 基本知识占主要;2. 有部分题涉及的知识比较细或偏;3. 部分题目比较灵活。二、如何复习备考首先,按时听课不缺席、迟到、早退;然后,及时复习巩固,将考试指南后的练习题好好做一遍;(注意:1.指南后的部分练习题超出了考试大纲和教材的范围,予以放弃.2. 部分练习题的答案与教材不一致,以教材为准.)最后几天抓重点强化巩固,做一些模拟题。复习的内容:第一轮把有可能命题的知识内容按教材编排的顺序梳理一遍;第二轮利用自测题强化巩固并提高应试能力。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最早将“教育”作一词连用的是

2、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性是人的教育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培养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使每个人能更充分、更真实地生活,最终影响人类的发展。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是生物起源学说的代表人物,认为教育是与动物界共享的一种自然现象。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Scheffler)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把教育的定义按方法区分为三种:1规定性定义 2描述性定义 3纲领性定义 广义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是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传递生产

3、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这种活动, 可以是自发的、随意的、无系统的、无组织的;也可以是自觉的、刻意的、有系统的、有组织的。狭义的定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是一种专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向期望方向变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特点有:1. 专门性: 有专门的教师和学生、专门的组织机构、场所和设备。2. 可控性: 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组织性、教育影响的全面性和系统性。3. 相对稳定性。大教育观的形成保罗郎格郎在终身教育引论中首次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终身教育是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4、带来了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了教育观念的变革。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 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二、教育的历史形态对于如何划分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有多种标准(分类时,标准不同所得结果也不同)。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划分: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空间上不再限于学校围墙内、时间上是终身的)。形式化教育主要指定型的实体化教育。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依据实施教育的机构划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种形式。社会教育的特点:1.对象的全民性。2.地点

5、的广泛性。3.内容的实用性。4.时间的终身性。5.形式的开放性。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生产关系的性质把教育划分为五个(三大阶段)阶段,下面分别考察它们的: 教育目的,内容,课程,方法,手段,组织形式,教育对象等特征。(一) 原始社会教育1. 教育完全融合在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并与其一道进行。2. 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目的单一,内容贫乏,教育方法单调,无专门的机构和教师,教育水平低。3. 教育具有同一性。具体表现在内容同一、对象同一和目的的同一,教育具有全民性,无阶级性。(二) 古代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正式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1. 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1)人类的文化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如果不通

6、过专门机构,这些文化就不能被青少年一代完全掌握。(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3)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4)文字的出现为大量,准确地传递和学习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提供了载体(现实条件)。2. 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包括奴隶社会教育与封建社会教育)(1).教育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在西方还具有鲜明的宗教性。 (2).教育是面向少数有特权阶层子弟的,以培养统治阶级的接班人为目的。(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4).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军事知识、宗教教义和道德经典)。六艺礼

7、、乐、射、御、书、数;五经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汉武帝始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朱熹始斯巴达重视军事知识,雅典被看成“文雅教育”的源地。西欧教会学校把“七艺”作为主要内容,有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宗教思想渗透于各门学科之中,神学处于全部学科的“王冠”地位。(5).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教育的主要方法是灌输与死记。(6).出现了专科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 但没有形成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一所文艺专科学校)。而西欧最早的则要算雅典时的弦琴学校。(7).教育实践以教育经验为基础, 教育理论研究不独立、不系统、不科学。(三) 现代教育形态

8、从16世纪西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开始,主要特点:1. 具有鲜明的生产性。教育与社会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联系日益紧密。2.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最大特点是双轨制,以英国最为典型。3. 逐步走向了大众化道路。提出并实施了普及义务教育,最早的国家是普鲁士。公益性日益突出。4. 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由关注人文教育,经“文艺复兴”后,转为以科学为中心。5. 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夸美纽斯在提出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教育目标的同时,也找到了一种有效的实施途径,那就是班级授课制(昆体良)。(四)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终身化。2.教育社会化。3.教育生产化。4.教育民主化。5.教

9、育国际化。6.教育现代化。7.教育多元化。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发现与解决教育问题,探索和揭示教育规律、阐明教育理论的科学。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和政策汇编,也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普通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的理论建设和实践运用两大任务。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教育学既是理论性很强的基础学科, 又是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随着教育学的分化,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群, 其分支有的是理论性科学, 有的是应用性科学。教育学逻辑体系的建构(理论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1.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

10、现。2.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3.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4.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从教育的历史看,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萌芽阶段古代的一些思想家对人们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概括, 留下了珍贵遗产, 为以后科学教育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教育学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我国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2.10.9479.3.9) 在其言行录论语中对许多教育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孔

11、子认为“性相近也”,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习相远也”,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他的学说的继承人孟子(公元前约372289) 的学生乐正克所著的礼记中的学记, 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比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约3596) 所著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年左右。道家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古希腊三位著名哲学家都有不少教育论说。苏格拉底(前469399)首创“产婆术”又叫“问答法”。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观点。柏拉图(前427347)在

12、著作理想国中,描绘了一幅理想的学制体系。 亚里斯多德(前394322) 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第一次提出教育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即服务于社会的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的。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二) 独立成型阶段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独立)教育学独立时期的标志性著作有英国学者培根(15611626)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被人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 出版的大教学论(1632),是近

13、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书中详细论证了一系列教学原则、教学规则、班级授课制,提出并论述了各种教学方法,拟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设置,制定了编写教科书的要求等。 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 出版教育漫话(1693), 提出了“绅士教育”理论;他还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力图证明在人的意识中没有先天的思想和观念,儿童的心灵如同白板。法国思想家卢梭(1712-1778) 出版爱弥儿(1762), 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首先开拓了以个体身心发展与教育相互关系为专题的教育研究领域。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1803) 一书中, 明确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育实验”的主张,第

14、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1446-1827) 写作林哈德与葛笃德(1781-1787), 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他第一个开始了教育理论在初等教育领域的运用,第一个建立了分科教学法,并开了师范教育的先河。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1776-1841) 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 被公认为第一本规范(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

15、础。强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形成了传统教育“三中心”的特点。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美国本土教育学。重视儿童的主体和自然发展,是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的深刻批判。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代表有:杜威(1859-1952) 的我的教育信条 (1897)和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教学中心,主张以儿童中心代替教师中心、以活动课程代替分科教学。在杜威的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中,他批判传统教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不顾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提出“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形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辩的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与教育研究,实验教育学所强调的定量研究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