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小斗士评课稿.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479781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滋病小斗士评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艾滋病小斗士评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艾滋病小斗士评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艾滋病小斗士评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艾滋病小斗士评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艾滋病小斗士评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滋病小斗士评课稿.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远的“小斗士”苏会玲老师艾滋病小斗士评课稿艾滋病小斗士写的是一位南非黑人男孩恩科西坦然地面对生活,面对可怕的艾滋病,一边顽强地与病魔做斗争,一边关心和他一样患病儿童的动人事迹。课题“艾滋病小斗士”以“小斗士”突出题旨。艾滋病,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传染病,是全人类面对的一种挑战。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这种挑战?正如课文最后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所言:“恩科西就是榜样。”人们应该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这就是本文的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要求两个课时完成。苏老师做的是第二课时。依据本课的总目标,她为第二课时确定了三个目标。1、 默读课文,围绕中心问题认真思考,科学认识艾滋病,关

2、爱艾滋病患者。1、 通过学习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培植战胜“灾难”的信心。2、 了解恩科西为什么被人们称为“艾滋病小斗士”。看了苏老师的这节课,我首先想表达这样一个观点:这是一节扎扎实实的课,一节有意义的课,成功的课,是一节好课。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评价一下苏老师的这节课。一、中心明确、服务到位苏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了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围绕这个目标,设计了一系列的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在为中心服务。从教学初始,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词语,得出艾滋病是可怕的这样一个结论,到让学生交流有关艾滋病的资料,进一步对艾滋病有所了解。从让学生默读课文,从文中找重点词语、句子,以及结合图片让学

3、生深刻地感受艾滋病的可怕,到学生对恩科西在病魔之前顽强抗争的感悟。从帮助学生理解恩科西在国际艾滋病大会上的发言,到老师出示的胡锦涛主席和艾滋病人在一起的图片。从课件的制作,到板书的设计,无一不是在为中心服务。可以说,她的这些环节上的设计个个都为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二、设计巧妙、层次清晰。苏老师的这节课在设计上非常巧妙。从教学设计的理念上来讲,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注重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对价值的澄清。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苏老师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完全本着这样的原

4、则,无论是哪一个环节。比如,指导学生用几个词语归纳课文的大概内容;学生自主阅读,从文中找出表现艾滋病可怕和主人公顽强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挺”的意思;结合图片理解主人公的发言,这些设计无一不体现了教师在设计上的匠心独运。另外,整个课堂的教学层次非常清晰。先交流艾滋病的资料,再让学生在文中找表现艾滋病可怕的句子,在此基础上再去体会主人公在病魔之前的顽强抗争;接着抓住恩科西在国际爱滋病大会上的发言,胡锦涛主席和爱滋病人在一起的图片等等,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在座的老师听得清晰明白。三、渗透学法,学有所获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应该放在很重要的地位。我们教师的“

5、教”不就是为了实现“不教“的目标吗?那么,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就是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教授课文,引导学生从中总结学习语文的经验和方法,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将学习的主阵地慢慢地从教室、课堂逐步转移到课外,直至“事事有学问,事事皆由悟”,最终实现终身学习的习惯,成就孩子们的学习人生。苏老师在课堂上,从始到终一直渗透着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从一开始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黑板上的几个问题,在文中找出答案。到引导学生利用几个词语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到后面的让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表现艾滋病可怕和主人公顽强的句子,以及恩科西去上学,在学校里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句话没有

6、直接写艾滋病的可怕,而是从轩然大波一词,从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上反映了艾滋病的可怕,这样的写法叫反衬。这些环节中都渗透着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有所收获,我认为这就是最值得肯定的一点。四、层层推进,完成目标苏老师的课堂,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一步一个台阶,层层推进。学生如果没有对艾滋病的可怕认识,没有对“挺”字的正确理解,就不会感受到主人公在病魔面前的顽强抗争,感悟小斗士的可敬,准确理解恩科西被成为小斗士的原因。如果没有对恩科西在国际艾滋病大会上发言的准确感悟,没有看了胡锦涛主席和艾滋病人在一起的几组图片后的震撼,就不会有对艾滋病的科学认识,从心底里明白应该关爱艾滋病患者。如果没

7、有对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的话的正确感悟,没有教师对今天人类应如何面对天灾的拓展,就不会帮助学生培植起战胜天灾的信心。在这样一步一步地推进下,教学目标得以很好完成,人无完人,课无完课。今天我们坐在这里评课,评课的目的我想一定不是一个简单的评价,而是通过这样的评课活动让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受到启发,取长补短,能够有所促进,有所提升。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程。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品质。苏老师的这节课我认为设计得非常完美,因为没有进行过试讲,操作起来对时间把握得不是太好,有点前松后紧。其实,如果在前面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现艾滋病可怕和主人公顽强的句子这两个环节稍稍挤出几分钟时间,那么对于后面来说,就很充分了。另外,外有一些小细节,苏老师应该注意一下,刚开始苏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还是手心朝上,后面可能有点着急了,手心就朝下了。不过,我认为这丝毫没有影响整堂课的效果。什么是一节好课,学生能有所收获,有所促进,能获得正确的价值体验,这就是一节好课。只要听了苏老师课的老师,一定都有这样的感受,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相信,小斗士恩科西,会永远活在同学们的心中。永远的“小斗士”苏会玲老师艾滋病小斗士评课稿郭晋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